一种刺参、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和石莼绿色无公害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85327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刺参、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和石莼绿色无公害养殖方法,属于海水养殖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3月初,整理池塘,铺设刺参附着基;4月初,投放刺参苗种,之后养殖石莼藻苗;4月中旬,投放日本对虾苗种;5月初,投放三疣梭子蟹幼蟹;7月中旬,收获日本对虾并再次投放日本对虾苗种;11月上旬,收获刺参、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和石莼;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参‑虾‑蟹‑藻混养,可以有效利用水体空间、降低养殖生产成本及增加养殖产出;采用生物防控刺参敌害生物的方法,减少了养殖过程中和清池过程中农药和渔药使用,实现了绿色健康养殖,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刺参、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和石莼绿色无公害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水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刺参、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和石莼绿色无公害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Selenka)为海洋性温带种,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加强,有效拓展了刺参的消费市场,极大刺激了刺参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并成为山东、辽宁省渔业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海参产业主要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2013年以来,我国北方夏季高温极端天气造成刺参养殖产业大幅震荡,高温期池塘底层温度可达33~34℃,超过了刺参对温度的耐受极限,池塘养殖刺参损失惨重,如何帮助海参度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养殖刺参池塘底质老化,池塘生态平衡严重失衡,刺参敌害生物(蜾赢蜚、锥螺等)大量繁殖,抢夺天然饵料和生存空间,刺参养殖产量大幅度降低;养殖刺参大量使用农药如敌敌畏杀灭敌害生物,污染环境的同时引起严重食品安全问题。日本对虾(Marsupenaeusjaponicus)隶属十足目、对虾科、囊对虾属,日本对虾生长迅速、耐干露、色泽艳丽和经济价值高,深受水产品市场和养殖者欢迎,从我国南方到北方沿海各省市均有养殖,并形成一定的规模。目前,日本对虾主要以池塘单养为主,产量较低,难以满足当前市场需求,需要一种新的池塘养殖模式来改变现状。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经济动物,由于其生长快、个体大、肉味鲜美,深受群众喜爱,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因此其作为养殖对象逐渐展开,2006年我国养殖面积达63.45万亩(2007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但近年来由于刺参养殖业蓬勃发展,大量梭子蟹养殖池塘改养刺参,三疣梭子蟹养殖面积逐年萎缩,2019年我国养殖面积仅为32.61万亩(2020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养殖面积减少近40%。由于养殖环境的破坏,养殖产量也大幅下滑。近年来,由于近海养殖模式单一,养殖空间不能综合利用,以刺参、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等养殖动物为主的海区,因残饵、粪便等有机物大量沉积导致海区的有机质增加,造成池塘的富营养化。为此,通过养殖生物的合理搭配,探索一种生态、高效、低碳的养殖方法,成为实现海水海洋业“高效、优质、生态、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刺参、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和石莼绿色无公害养殖方法,以充分利用海水水层,提高刺参、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和石莼养殖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刺参、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和石莼绿色无公害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3月初,整理池塘,铺设刺参附着基;(2)4月初,投放刺参苗种,之后养殖石莼藻苗;(3)4月中旬,投放日本对虾苗种;(4)5月初,投放三疣梭子蟹幼蟹;(5)7月中旬,收获日本对虾并再次投放日本对虾苗种;(6)11月上旬,收获刺参、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和石莼。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刺参投放密度为4000~6000头/亩,所述刺参苗种规格为500~800头/kg。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石莼藻苗的鲜重密度为0.3~2.0kg/m3。进一步地,步骤(3)及步骤(5)中,所述日本对虾苗种投放密度均为1000~1200尾/亩,所述日本对虾苗种均为p10仔虾苗种。进一步地,步骤(4)中,所述三疣梭子蟹幼蟹投放密度为150~200只/亩,进一步地,所述三疣梭子蟹幼蟹为II期幼蟹。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石莼藻苗为筏式养殖。进一步地,所述筏式养殖的每片网帘20~24m2,每亩水面8~10片网帘,每片网帘挂养石莼苗种0.3~2.0kg。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是以刺参与虾蟹类在生长时间和营养级上存在差异的生物学特征为基础,选择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的日本对虾和三疣梭子蟹,充分利用刺参“夏眠”期间池塘的“空闲”水体及池塘中丰富的天然饵料进行参-虾-蟹-藻混养,具有有效利用水体空间、降低养殖生产成本及增加养殖产出等优点;(2)本专利技术确定了在刺参养殖池塘中的三疣梭子蟹和日本对虾的放养密度,达到最优的经济效益;(3)通过将刺参与日本对虾和三疣梭子蟹混养,日本对虾和三疣梭子蟹摄食池塘中锥螺、蜾赢蜚等刺参的敌害生物,提高刺参养殖产量;同时三疣梭子蟹可摄食发病和活力差的日本对虾,有效防控日本对虾病害;(4)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池塘养殖水面搭建网帘养殖石莼,搭建的网帘可以帮刺参遮阴,帮刺参安全度夏;(5)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养殖环境中引入石莼,石莼能吸收养殖动物释放到水体中的营养盐和CO2,同时产生氧气,调节水体的pH值和溶氧值,同时石莼可以吸收水中氮磷和硫化物等物质,达到对养殖环境的生态调控和生物修复作用;同时每年可收获5~8次具有经济价值的石莼,提高经济效益,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6)本专利技术采用生物防控刺参敌害生物的方法,减少了养殖过程中和清池过程中农药和渔药使用,实现了绿色健康养殖,节能环保。具体实施方式现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应理解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另外,对于本专利技术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还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专利技术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专利技术所述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本专利技术仅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但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文献通过引用并入,用以公开和描述与所述文献相关的方法和/或材料。在与任何并入的文献冲突时,以本说明书的内容为准。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专利技术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实施例12018年3月5日,整理池塘,设置5个60亩养殖池塘,铺设刺参附着基,2018年4月1日,投放规格为500头/kg的刺参苗种,投放密度为6000头/亩。4月中旬,实验组按600,800,1000和1200尾/亩的密度放养日本对虾p10仔虾二茬苗种,对照组按1500尾/亩放苗;2018年7月20日,日本对虾养殖80天,实验池塘日本对虾规格达35~40头/斤,而对照组池塘规格为50~55头/斤。结合日本对虾的效益,日本对虾的最适密度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刺参、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和石莼绿色无公害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3月初,整理池塘,铺设刺参附着基;/n(2)4月初,投放刺参苗种,之后养殖石莼藻苗;/n(3)4月中旬,投放日本对虾苗种;/n(4)5月初,投放三疣梭子蟹幼蟹;/n(5)7月中旬,收获日本对虾并再次投放日本对虾苗种;/n(6)11月上旬,收获刺参、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和石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刺参、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和石莼绿色无公害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3月初,整理池塘,铺设刺参附着基;
(2)4月初,投放刺参苗种,之后养殖石莼藻苗;
(3)4月中旬,投放日本对虾苗种;
(4)5月初,投放三疣梭子蟹幼蟹;
(5)7月中旬,收获日本对虾并再次投放日本对虾苗种;
(6)11月上旬,收获刺参、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和石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刺参投放密度为4000~6000头/亩,所述刺参苗种规格为500~800头/k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石莼藻苗的鲜重密度为0.3~2.0kg/m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宪云高保全常志强葛红星刘清兵刘萍李健范瑞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