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寒冷地区大规格河蟹的稻田-池塘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2218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0
一种寒冷地区大规格河蟹的稻田‑池塘养殖方法,涉及一种河蟹的稻田‑池塘养殖方法。目的是解决养殖河蟹规格小和成熟度低的问题。方法:在寒冷地区的稻田田埂上表面设置防逃墙、以及稻田中设置蟹沟,蟹种放养,水稻栽培,水稻灌溉,饲料投喂,水质调控及管理,成蟹育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寒冷地区大规格河蟹稻田‑池塘养殖方法,能够培育出规格大、成熟度好的商品河蟹,整体经济效益也显著提高。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河蟹的稻田‑池塘养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寒冷地区大规格河蟹的稻田-池塘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蟹的稻田-池塘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稻蟹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和河蟹养殖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生产方式,从生态学上讲,是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引进河蟹种群后而形成的以稻、蟹为主导生物的稻-蟹共生生态系统。稻田养蟹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水稻生态种养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北方稻作区重要的生态农业模式。在水稻不减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增加农家肥、环保农药使用,达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水稻品质和养殖河蟹品质的目的,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寒冷地区,是我国水稻种植第一大省,水稻种植面积6000多万亩,2019年黑龙江省发展稻蟹综合种养面积不足10万亩,因此,在寒冷地区发展稻蟹综合种养潜力巨大。在寒冷地区发展稻蟹综合种养存在问题如下:寒冷地区受制于气候因素,适合河蟹的生长期短,生长水温低,加之稻蟹综合种养技术不成熟、不完善,由此导致养殖河蟹规格小、成熟度低,严重影响稻蟹综合种养的综合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寒冷地区稻蟹综合种养过程中因技术不成熟和不完善导致养殖河蟹规格小和成熟度低的问题,从而提供的一种寒冷地区大规格河蟹的稻田-池塘养殖方法。本专利技术寒冷地区大规格河蟹的稻田-池塘养殖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稻田的田间工程构建:①、田埂:在寒冷地区的稻田四周修建田埂;②、进、排水:在稻田的田埂上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进水口和排水口呈对角设置,在进水口和排水口处分别设置拦鱼栅;或在田埂上设置有进水管和排水管,进水管和排水管呈对角设置,进水管和排水管为直径5cm以上的PVC管,PVC管埋入田埂中并夯实PVC管周围土壤;进水管的出水端设置在稻田内并用40目~60目筛绢包覆;排水管的排水口低于稻田田面,排水管的进水端设置在稻田内并用聚乙烯网包覆;③、防逃设施:在稻田插完秧后且蟹种放养之前,在稻田的田埂的上表面设置防逃墙;防逃墙为塑料薄膜,薄膜为双层膜且为防老化材质;塑料薄膜下端埋入泥土中15cm~25cm,泥土以上部分高50cm~60cm;泥土以上部分塑料薄膜向稻田内倾斜、且与地面呈80°~90°角,在塑料薄膜的外侧每隔50cm~90cm设置一个固定桩,将塑料薄膜上边缘用铁丝或线绳捆扎在固定桩顶端;④、蟹沟:在稻田中设置多个上端敞口的“L”型或“U”型蟹沟;所述蟹沟的截面呈倒梯形,上口宽0.5m~0.8m,底部宽0.3m~0.5m,深0.3m~0.5m;靠近田埂的蟹沟的边缘与田埂内侧的间距为2m~4m;蟹沟的总面积为稻田面积的2%~5%;相邻的蟹沟之间的距离为2m~4m;⑤、池塘:在稻田旁设置池塘,在池塘边缘的池梗设置与稻田相同的防逃墙;池塘和稻田通过防逃墙隔离;在稻田内种植的稻苗返青前池塘和稻田通过防逃墙隔离,稻苗返青后撤去防逃墙使池塘和稻田相通;⑥、增氧设施:池塘内设置微孔增氧装置;每亩池塘内微孔增氧装置的总功率为0.2kw~0.4kw;二、蟹种放养:①、蟹种放养前池塘准备:蟹种放养前的15d对池塘消毒;蟹种放养前的7d~10d向池塘内施入腐熟发酵的粪肥;②、蟹种投放:在4月中旬,先将蟹种装入网袋,将网袋全部浸入池塘后立即取出,重复浸入3~4次,每次间隔3~5分钟;然后打开网袋,将蟹种放入用池塘水配置好的高锰酸钾溶液或食盐水中浸浴消毒5分钟,之后将蟹种投放至池塘中;三、水稻栽培:①、水稻品种选择粳稻品种;②、施肥:稻田旋地前一次性施入总用量90%的粪肥或生物肥,水稻分蘖期补充剩余的粪肥或生物肥;③、施药除草:水稻插秧前3天向稻田内土壤喷洒封闭型除草剂进行封闭除草;④、插秧: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5℃~13℃时开始插秧,穴距为13.3cm~16.5cm;行距为固定行距或宽、窄行间隔行距;固定行距为30cm;宽、窄行间隔行距为20cm和40cm两种行距间隔设置;插秧时靠近蟹沟和田埂的边行进行密植,密植时行距为20cm;四、水稻灌溉:①、插秧至返青期的水层管理:插秧时控制稻田的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插秧后保持稻田内水深为3cm~4cm;返青期水深控制为3cm~7cm;②、分蘖期的水层管理:有效分蘖期内保持稻田内水深为3cm,增温促蘖;有效分蘖中期前3~5天排水晒田5~7天,晒后恢复水深为3cm,9月初撤水;其中,稻田中土壤为盐碱土时每7~10天换1次水,分蘖期实行3cm的水深浅水管理,9月初撤水,不晒田;③、拔节孕穗期水层管理:孕穗至抽穗前保持稻田内水深为6cm-7cm;④、抽穗开花期到成熟期水层管理:抽穗前3~5天进行间歇性灌水5~7cm深,抽穗扬花期保持稻田内水深为5cm~7cm,灌浆到蜡熟期间歇灌水5~7cm深,黄熟初期开始排水;洼地可适当提早排水,漏水地可适当晚排;五、饲料投喂:每天投喂饲料2次,其中6时至7时投喂饲料一次,占日投喂量的1/3;17至18时投喂饲料1次,占日投喂量的2/3;利用投饵装置定点投放,日投喂量为河蟹体重的3%~5%;饲料中棉籽粕质量分数不超过15%,菜籽粕用量不超过20%;饲料为配合饲料;六、水质调控及管理:稻田内灌溉水应每10~14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时间控制在3h内,换水前后水温温差不超过5℃;每隔18~22d用生石灰调节池塘水质,按池塘面积计算,生石灰用量为75kg/hm2~120kg/hm2,在生石灰调节池塘水质后的第10~14d向池塘添加微生态制剂芽孢杆菌,用量为4.5L/hm2;4月中旬至6月上旬之间蟹种在池塘内,为暂养阶段,6月上旬至8月下旬池塘和稻田之间的防逃墙拆除,池塘和稻田连通;8月下旬稻田全部撤水之后,螃蟹全部转移至池塘,为育肥阶段;在暂养阶段和育肥阶段,当池塘水体达到18℃以上且溶解氧含量低于5mg/L时开启微孔增氧装置;七、成蟹育肥:8月下旬进行集中育肥15~30天,育肥期间同时投喂动物性饲料和配合饲料,动物性饲料在每天17至18时投喂。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寒冷地区大规格河蟹稻田-池塘养殖方法,从稻田-池塘工程构建、优良品种选择、配合饲料投喂、种养过程管理、成蟹育肥、等多个技术方面进行突破,培育出规格大、成熟度好的商品河蟹,充分发挥稻田资源优势,实现了粮田技术模式创新,提高了综合效益。本专利技术方法养殖河蟹的平均收获规格、肝胰腺指数和性腺指数分别为89.17g、8.62%和3.44%,较现有的模式分别提高了27.10%、4.48%和7.50%,整体经济效益也显著提高。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合理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寒冷地区大规格河蟹的稻田-池塘养殖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稻田的田间工程构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寒冷地区大规格河蟹的稻田-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n一、稻田的田间工程构建:/n①、田埂:/n在寒冷地区的稻田四周修建田埂;/n②、进、排水:/n在稻田的田埂上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进水口和排水口呈对角设置,在进水口和排水口处分别设置拦鱼栅;/n或在田埂上设置有进水管和排水管,进水管和排水管呈对角设置,进水管和排水管为直径5cm以上的PVC管,PVC管埋入田埂中并夯实PVC管周围土壤;进水管的出水端设置在稻田内并用40目~60目筛绢包覆;排水管的排水口低于稻田田面,排水管的进水端设置在稻田内并用聚乙烯网包覆;/n③、防逃设施:/n在稻田插完秧后且蟹种放养之前,在稻田的田埂的上表面设置防逃墙;/n防逃墙为塑料薄膜,薄膜为双层膜且为防老化材质;塑料薄膜下端埋入泥土中15cm~25cm,泥土以上部分高50cm~60cm;泥土以上部分塑料薄膜向稻田内倾斜、且与地面呈80°~90°角,在塑料薄膜的外侧每隔50cm~90cm设置一个固定桩,将塑料薄膜上边缘用铁丝或线绳捆扎在固定桩顶端;/n④、蟹沟:在稻田中设置多个上端敞口的“L”型或“U”型蟹沟;/n所述蟹沟的截面呈倒梯形,上口宽0.5m~0.8m,底部宽0.3m~0.5m,深0.3m~0.5m;靠近田埂的蟹沟的边缘与田埂内侧的间距为2m~4m;蟹沟的总面积为稻田面积的2%~5%;相邻的蟹沟之间的距离为2m~4m;/n⑤、池塘:/n在稻田旁设置池塘,在池塘边缘的池梗设置与稻田相同的防逃墙;池塘和稻田通过防逃墙隔离;在稻田内种植的稻苗返青前池塘和稻田通过防逃墙隔离,稻苗返青后撤去防逃墙使池塘和稻田相通;/n⑥、增氧设施:/n池塘内设置微孔增氧装置;每亩池塘内微孔增氧装置的总功率为0.2kw~0.4kw;/n二、蟹种放养:/n①、蟹种放养前池塘准备:/n蟹种放养前的15d对池塘消毒;蟹种放养前的7d~10d向池塘内施入腐熟发酵的粪肥;/n②、蟹种投放:/n在4月中旬,先将蟹种装入网袋,将网袋全部浸入池塘后立即取出,重复浸入3~4次,每次间隔3~5分钟;然后打开网袋,将蟹种放入用池塘水配置好的高锰酸钾溶液或食盐水中浸浴消毒5分钟,之后将蟹种投放至池塘中;/n三、水稻栽培:/n①、水稻品种选择粳稻品种;/n②、施肥:/n稻田旋地前一次性施入总用量90%的粪肥或生物肥,水稻分蘖期补充剩余的粪肥或生物肥;/n③、施药除草:/n水稻插秧前3天向稻田内土壤喷洒封闭型除草剂进行封闭除草;/n④、插秧:/n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5℃~13℃时开始插秧,穴距为13.3cm~16.5cm;行距为固定行距或宽、窄行间隔行距;固定行距为30cm;宽、窄行间隔行距为20cm和40cm两种行距间隔设置;插秧时靠近蟹沟和田埂的边行进行密植,密植时行距为20cm;/n四、水稻灌溉:/n①、插秧至返青期的水层管理:/n插秧时控制稻田的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插秧后保持稻田内水深为3cm~4cm;返青期水深控制为3cm~7cm;/n②、分蘖期的水层管理:/n有效分蘖期内保持稻田内水深为3cm,增温促蘖;有效分蘖中期前3~5天排水晒田5~7天,晒后恢复水深为3cm,9月初撤水;/n其中,稻田中土壤为盐碱土时每7~10天换1次水,分蘖期实行3cm的水深浅水管理,9月初撤水,不晒田;/n③、拔节孕穗期水层管理:/n孕穗至抽穗前保持稻田内水深为6cm-7cm;/n④、抽穗开花期到成熟期水层管理:/n抽穗前3~5天进行间歇性灌水5~7cm深,抽穗扬花期保持稻田内水深为5cm~7cm,灌浆到蜡熟期间歇灌水5~7cm深,黄熟初期开始排水;洼地可适当提早排水,漏水地可适当晚排;/n五、饲料投喂:/n每天投喂饲料2次,其中6时至7时投喂饲料一次,占日投喂量的1/3;17至18时投喂饲料1次,占日投喂量的2/3;利用投饵装置定点投放,日投喂量为河蟹体重的3%~5%;饲料中棉籽粕质量分数不超过15%,菜籽粕用量不超过20%;饲料为配合饲料;/n六、水质调控及管理:/n稻田内灌溉水应每10~14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时间控制在3h内,换水前后水温温差不超过5℃;每隔18~22d用生石灰调节池塘水质,按池塘面积计算,生石灰用量为75kg/h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寒冷地区大规格河蟹的稻田-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稻田的田间工程构建:
①、田埂:
在寒冷地区的稻田四周修建田埂;
②、进、排水:
在稻田的田埂上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进水口和排水口呈对角设置,在进水口和排水口处分别设置拦鱼栅;
或在田埂上设置有进水管和排水管,进水管和排水管呈对角设置,进水管和排水管为直径5cm以上的PVC管,PVC管埋入田埂中并夯实PVC管周围土壤;进水管的出水端设置在稻田内并用40目~60目筛绢包覆;排水管的排水口低于稻田田面,排水管的进水端设置在稻田内并用聚乙烯网包覆;
③、防逃设施:
在稻田插完秧后且蟹种放养之前,在稻田的田埂的上表面设置防逃墙;
防逃墙为塑料薄膜,薄膜为双层膜且为防老化材质;塑料薄膜下端埋入泥土中15cm~25cm,泥土以上部分高50cm~60cm;泥土以上部分塑料薄膜向稻田内倾斜、且与地面呈80°~90°角,在塑料薄膜的外侧每隔50cm~90cm设置一个固定桩,将塑料薄膜上边缘用铁丝或线绳捆扎在固定桩顶端;
④、蟹沟:在稻田中设置多个上端敞口的“L”型或“U”型蟹沟;
所述蟹沟的截面呈倒梯形,上口宽0.5m~0.8m,底部宽0.3m~0.5m,深0.3m~0.5m;靠近田埂的蟹沟的边缘与田埂内侧的间距为2m~4m;蟹沟的总面积为稻田面积的2%~5%;相邻的蟹沟之间的距离为2m~4m;
⑤、池塘:
在稻田旁设置池塘,在池塘边缘的池梗设置与稻田相同的防逃墙;池塘和稻田通过防逃墙隔离;在稻田内种植的稻苗返青前池塘和稻田通过防逃墙隔离,稻苗返青后撤去防逃墙使池塘和稻田相通;
⑥、增氧设施:
池塘内设置微孔增氧装置;每亩池塘内微孔增氧装置的总功率为0.2kw~0.4kw;
二、蟹种放养:
①、蟹种放养前池塘准备:
蟹种放养前的15d对池塘消毒;蟹种放养前的7d~10d向池塘内施入腐熟发酵的粪肥;
②、蟹种投放:
在4月中旬,先将蟹种装入网袋,将网袋全部浸入池塘后立即取出,重复浸入3~4次,每次间隔3~5分钟;然后打开网袋,将蟹种放入用池塘水配置好的高锰酸钾溶液或食盐水中浸浴消毒5分钟,之后将蟹种投放至池塘中;
三、水稻栽培:
①、水稻品种选择粳稻品种;
②、施肥:
稻田旋地前一次性施入总用量90%的粪肥或生物肥,水稻分蘖期补充剩余的粪肥或生物肥;
③、施药除草:
水稻插秧前3天向稻田内土壤喷洒封闭型除草剂进行封闭除草;
④、插秧: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5℃~13℃时开始插秧,穴距为13.3cm~16.5cm;行距为固定行距或宽、窄行间隔行距;固定行距为30cm;宽、窄行间隔行距为20cm和40cm两种行距间隔设置;插秧时靠近蟹沟和田埂的边行进行密植,密植时行距为20cm;
四、水稻灌溉:
①、插秧至返青期的水层管理:
插秧时控制稻田的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插秧后保持稻田内水深为3cm~4cm;返青期水深控制为3cm~7cm;
②、分蘖期的水层管理:
有效分蘖期内保持稻田内水深为3cm,增温促蘖;有效分蘖中期前3~5天排水晒田5~7天,晒后恢复水深为3cm,9月初撤水;
其中,稻田中土壤为盐碱土时每7~10天换1次水,分蘖期实行3cm的水深浅水管理,9月初撤水,不晒田;
③、拔节孕穗期水层管理:
孕穗至抽穗前保持稻田内水深为6cm-7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刚罗亮王世会张瑞郭坤刘金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