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龙果实生幼苗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85308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火龙果实生幼苗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装基质;S2.种子播种:先将种子催芽,露白后点播于营养杯栽培基质中,每杯播种两粒;S3.主蔓培养:种子萌芽后将同一育苗盘中长势相近的营养杯移在一起,在每个营养杯的外侧角处插一根支撑杆;S4.主蔓促早熟:当主蔓长至离支撑杆顶部8~10cm处,进行主蔓去茎尖打顶处理,促进枝蔓成熟;主蔓打顶后长出的枝蔓选留一个作为新的主蔓进行培养,其它芽去除。该火龙果实生幼苗的栽培方法,标准化、一致化、可控程度高,不易混杂,利于实生幼苗的管理;而且省去幼苗移栽,减少根系恢复所需的时间,从而加速育种进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龙果实生幼苗的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种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火龙果实生幼苗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火龙果(拉丁文名:HylocereusundulatusBritt),又称红龙果、龙珠果、仙蜜果、玉龙果。仙人掌科、量天尺属植物。果实呈椭圆形,直径10-12厘米,外观为红色或黄色,有绿色圆角三角形的叶状体,白色、红色或黄色果肉,具有黑色种子的水果。火龙果营养丰富、功能独特,它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以及花青素,丰富的维生素和水溶性膳食纤维。火龙果属于凉性水果,在自然状态下,果实于夏秋成熟,味甜,多汁。火龙果杂交育种过程中,杂交种子从播种到成苗或可嫁接,有一个较长的生长发育过程。目前,火龙果杂交育种中获得杂交后代种子后,常规做法主要是直接将杂交种子播种于大托盘,等出芽并长至一定大小后移栽。因种子萌芽时间不一致,后期长势差距较大,不易管理。实生苗幼年期,枝条细弱容易倒伏,由于刺座密集,当植株倒伏后容易抽发丛生状的新芽,更加重了新芽之间的相互挤压和遮蔽。这样既不利于幼苗生长,也不利于后期的管理。若管理不及时还容易造成不同单株之间的交叉纠缠。随着杂交组合和代数的增加,实生苗的种群与个体的数量呈几何级增长状态,这种混乱的状态更容易发生。加之移栽易引起根系受损,增加的根系恢复期导致成苗时间延长。因此,需要有一种简约、规律、方便管理且不易倒伏和根系受损的实生幼苗栽培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火龙果实生幼苗的栽培方法,标准化、一致化、可控程度高,不易混杂,利于实生幼苗的管理;而且省去幼苗移栽,减少根系恢复所需的时间,从而加速育种进程。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火龙果实生幼苗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装基质:在营养杯中装入栽培基质,栽培基质装杯高度距离杯口0.8~1.2cm。S2.种子播种:先将种子催芽,露白后点播于营养杯栽培基质中,每杯播种两粒。S3.主蔓培养:种子萌芽后将同一育苗盘中长势相近的营养杯移在一起,每4个临近的营养杯组成一个栽培单元;每个营养杯中选留一株长势较好的幼苗,另一株拔除;对选留的幼苗进行整枝,只留长势最好的芽培养为主蔓。待幼苗长至4~6cm时,在每个营养杯的外侧角处插一根支撑杆,并将枝蔓固定于支撑杆上;同一个栽培单元的4根支撑杆的顶部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栽培架。S4.主蔓促早熟:当主蔓长至离支撑杆顶部8~10cm处,进行主蔓去茎尖打顶处理,促进枝蔓成熟;主蔓打顶后长出的枝蔓选留一个作为新的主蔓进行培养,其它芽去除。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栽培基质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稻壳10~20份、糠醛渣10~20份、腐熟有机肥30~40份、沸石15~20份、陶粒3~5份、泥炭土10~20份、营养土10~20份。优选的,步骤S2中,将杂交果实中的果肉清洗干净,获得种子。优选的,步骤S2中,先将种子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泡1~2h消毒,然后再进行催芽。优选的,步骤S3中,所述支撑杆为长40~50cm、粗0.15~0.35cm的塑包钢。优选的,步骤S3中,距离顶部2~3cm处用夹子夹在一起或用绳绑在一起进行固定。优选的,步骤S4中,待新的主蔓长至8~15cm时,脱离童期,可提早进行嫩枝嫁接;或待枝条老熟肥壮后采用插接嫁接法对其进行鉴定。优选的,步骤S4中,嫁接时只取主蔓顶端的部分刺座或茎段,待确定嫁接成活后将剩余的新主蔓整枝剪下,拔除营养杯中其它的枝蔓,将新主蔓直接扦插于原营养杯中进行保存。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栽培方法,标准化、一致化、可控程度高,不易混杂,有利于实生幼苗的管理;而且省去幼苗移栽,减少根系恢复所需的时间,从而加速育种进程。2.本专利技术的栽培方法,每个营养杯中播种两粒种子,然后保留长势较好的幼苗,并将长势相近的幼苗移到一起,每四个营养杯组成一个栽培单元,并采用栽培架固定在一起,防止倒伏,且易于管理。同时,省去了幼苗移栽过程,减少根系恢复所需的时间,从而加速育种进程。3.本专利技术的种植方法,进行主蔓去茎尖打顶处理,促进枝蔓成熟;主蔓打顶后长出的枝蔓选留一个作为新的主蔓进行培养,可提早进行嫩枝嫁接;或待枝条老熟肥壮后采用插接嫁接法对其进行鉴定。嫁接时只取主蔓顶端的部分刺座或茎段,待确定嫁接成活后将剩余的新主蔓整枝剪下,拔除营养杯中其它的枝蔓,将新主蔓直接扦插于原营养杯中进行保存,便于后期查证和后续试验。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栽培架结构图;图2为实施例3火龙果实生幼苗生长图;图3为对比例1火龙果实生幼苗生长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火龙果实生幼苗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装基质:在营养杯中装基质,选用洁净、无病虫原、疏松透气、保水性良好且比较耐分解的轻质栽培基质,栽培基质装杯高度距离杯口1cm。步骤S2,种子获取及播种:将杂交果实中的果肉清洗干净,取出种子,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泡1h;将消毒后的种子置于28℃培养箱催芽,露白后点播于营养杯基质中,每杯播种两粒,然后用少量基质将种子稍微覆盖;适时浇水以保持基质湿润,确保种子正常发芽。步骤S3,主蔓培养:种子萌芽后将同一育苗盘中长势相近的营养杯移在一起,每4个临近的营养杯组成一个栽培架单元;每个营养杯中选留一株长势较好的幼苗,另一株拔除;对选留的幼苗进行整枝,只留长势最好的芽培养为主蔓。待幼苗长至5cm左右在每个营养杯的外侧角处插一根长45cm、粗0.2cm的塑包钢,其为硬质结构,且不易腐蚀变形;用小夹子将枝蔓固定于塑包钢,以免倒伏;同一个栽培单元的4根塑包钢在距离顶部约2~3cm处用夹子夹在一起,可使塑包钢更加稳固,防止东倒西歪导致凌乱。步骤S4,主蔓促早熟:当主蔓长至离塑包钢顶部10cm处用锋利刀片进行去茎尖打顶处理,促进枝蔓成熟;主蔓打顶后长出的枝蔓选留一个作为新的主蔓进行培养,其它芽去除。实施例2:一种火龙果实生幼苗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装基质:在营养杯中装基质,选用洁净、无病虫原、疏松透气、保水性良好且比较耐分解的轻质栽培基质,栽培基质装杯高度距离杯口1cm。所述栽培基质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稻壳15份、糠醛渣20份、腐熟有机肥30份、沸石20份、陶粒3份、泥炭土20份、营养土10份。步骤S2,种子获取及播种:将杂交果实中的果肉清洗干净,取出种子,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泡2h;将消毒后的种子置于28℃培养箱催芽,露白后点播于营养杯基质中,每杯播种两粒,然后用少量基质将种子稍微覆盖;适时浇水以保持基质湿润,确保种子正常发芽。步骤S3,主蔓培养:种子萌芽后将同一育苗盘中长势相近的营养杯移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龙果实生幼苗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装基质:在营养杯中装入栽培基质,栽培基质装杯高度距离杯口0.8~1.2cm;/nS2.种子播种:先将种子催芽,露白后点播于营养杯栽培基质中,每杯播种两粒;/nS3.主蔓培养:种子萌芽后将同一育苗盘中长势相近的营养杯移在一起,每4个临近的营养杯组成一个栽培单元;每个营养杯中选留一株长势较好的幼苗,另一株拔除;对选留的幼苗进行整枝,只留长势最好的芽培养为主蔓;/n待幼苗长至4~6cm时,在每个营养杯的外侧角处插一根支撑杆,并将枝蔓固定于支撑杆上;同一个栽培单元的4根支撑杆的顶部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栽培架;/nS4.主蔓促早熟:当主蔓长至离支撑杆顶部8~10cm处,进行主蔓去茎尖打顶处理,促进枝蔓成熟;主蔓打顶后长出的枝蔓选留一个作为新的主蔓进行培养,其它芽去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龙果实生幼苗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装基质:在营养杯中装入栽培基质,栽培基质装杯高度距离杯口0.8~1.2cm;
S2.种子播种:先将种子催芽,露白后点播于营养杯栽培基质中,每杯播种两粒;
S3.主蔓培养:种子萌芽后将同一育苗盘中长势相近的营养杯移在一起,每4个临近的营养杯组成一个栽培单元;每个营养杯中选留一株长势较好的幼苗,另一株拔除;对选留的幼苗进行整枝,只留长势最好的芽培养为主蔓;
待幼苗长至4~6cm时,在每个营养杯的外侧角处插一根支撑杆,并将枝蔓固定于支撑杆上;同一个栽培单元的4根支撑杆的顶部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栽培架;
S4.主蔓促早熟:当主蔓长至离支撑杆顶部8~10cm处,进行主蔓去茎尖打顶处理,促进枝蔓成熟;主蔓打顶后长出的枝蔓选留一个作为新的主蔓进行培养,其它芽去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龙果实生幼苗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栽培基质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稻壳10~20份、糠醛渣10~20份、腐熟有机肥30~40份、沸石15~20份、陶粒3~5份、泥炭土10~20份、营养土10~20份。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海燕梁桂东黄黎芳武志江陆贵锋黄凤珠刘朝安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