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百香果育种效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71579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百香果育种效率的方法,属于百香果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一字型单线栽培架式,同时对百香果植株侧蔓的多个杂交后代单株进行鉴定,不仅能避免杂交实生后代种植生长过程中感染茎基腐病导致单株死亡遗失的影响,还能有效的缩短实生苗的童期,促进杂交后代实生苗提前开花结果来鉴定杂交后代的植物学性状和果实品质表现,达到加快育种进程的目的,并极大了节约了育种场地空间,降低了人工成本,有效的提高了百香果育种效率,为促进我国百香果育种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百香果育种效率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百香果育种
,尤其是一种提高百香果育种效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百香果(PassifloraedulisSims),学名西番莲,西番莲科,西番莲属,为热带、亚热带多年生常绿藤本浆果类果树。百香果作为高经济价值的水果,果实可供鲜食,也可加工成为果汁,因带有浓郁特殊香气,受到全球消费者的喜爱,高品质百香果鲜果在国内外市场一直供不应求。近十年来,百香果已成为我国优先发展的热门特色果树,栽培面积持续增加。目前,我国乃至东南亚第一主栽品种仍然是1981年我国台湾省林莹达先生通过杂交育种选育出的杂交品种“台农一号”,随着目前种植和消费市场对百香果多样化、差异化需求的增加,生产上迫切需要选育出高产、优质、耐贮运的优良鲜食、鲜食兼加工型百香果新品种来满足产业发展和市场消费的需求。目前,百香果育种仍然采用常规杂交育种获得后代种子,杂交后代的鉴定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实生苗直接种植,但百香果从实生苗脱离童期到首次自然开花结果所经历的时间长,需24-36个月,且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实生后代抗茎基腐病抗性的差异,很多单株在小苗期就感染了茎基腐病,导致部分具有优异性状的单株未被鉴定前,植株就感染病害死亡。因此,为保证百香果杂交后代的高成苗率和缩短实生苗童期,现在常采用以抗茎腐病的品种作为砧木、杂交实生后代新梢为接穗的嫁接苗进行种植,待植株自然生长直至其脱离童期开花结果后再进行杂交后代鉴定、评价与初选。采用嫁接苗鉴定实生后代的时间可缩短至4-5个月,但是每株嫁接苗仍然只能鉴定1个杂交后代,面对数量庞大的杂交种子,育种者需要进行大量、大面积、大规模的选种工作,选种圃占地大、选育人工成本高、筛选效率低,仍然无法改变百香果杂交育种进展缓慢的现状。因此,现需研究一种能够加速百香果育种进程、缩短耗时、节约育种空间及降低成本、提高育种效率的育种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百香果育种效率的方法,利用一字型单线栽培架式,同时对百香果植株侧蔓的多个杂交后代单株进行鉴定,不仅能避免杂交实生后代种植生长过程中感染茎基腐病导致单株死亡遗失的影响,还能有效的缩短实生苗的童期,促进杂交后代实生苗提前开花结果来鉴定杂交后代的性状和果实品质表现,达到加速育种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百香果育种效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一字型单线栽培架的搭建:在种植畦内每间隔3.0m处垂直埋入高度180-190cm的支撑杆,支撑杆离地面高度160-170cm,再将每一支撑杆用钢丝绳连接、固定,即可构成一字型单线栽培架;(2)母株的选择和定植:选择抗茎基腐病的百香果品种健康实生苗或抗茎基腐病嫁接苗,于10-11月开始定植母株;(3)母株的培养:百香果母株定植后诱引主蔓上架后,引导主蔓向着一字型单线栽培架的一个方向延伸,待其长至1.0m时摘心,在一级蔓上每隔10cm~12cm处留1枝二级蔓,同一母株的主蔓上可形成10-15条二级蔓;(4)接穗实生苗的培养:将待检测的百香果杂交种子放入40±5℃的水中浸泡1.5-2h,取出后,进行催芽,待种子7-10d露白后,播种至营养杯内长成实生苗;当实生苗长至30-40cm时进行打顶处理,待其新稍转老熟后,即可作为接穗;(5)第一次嫁接:3月上旬天气回暖后即可开始进行第一次嫁接,疏剪母株各个枝蔓上过密枝条,将母株二级蔓伸出长度10±2cm处平剪,然后进行嫁接,在其剪切面中间位置纵切1.5-2.0cm,然后将接穗的底端自上而下斜切两刀,分别形成两个马耳形切面,并使接穗切面长度与砧木保持一致,然后将接穗嫁接到砧木中,并将二者的切削伤面靠在一起,使形成层相互对齐并绑扎在一起即可;(6)采收和第二次嫁接:第一次嫁接后的二级蔓在4月份开始开花,至当年7月份即可采收果实;采果后,在高接口以上5cm的位置剪断,待9月份新抽出的二级蔓转老熟后即可开始准备第二次嫁接,嫁接方式如同第一次嫁接;第二次嫁接后的新品种接穗在10月份开始开花,培育至12月份即可采收果实。进一步地,所述种植密度以株行距为1m×1.0-1.5m种植。每亩能够种植444-666株。进一步地,催芽时,将种子分散放在铺设有湿润纱布的托盘中,铺好后,在种子表面覆盖一层湿润纱布,移置温度32±1℃、湿度85±1%的恒温箱中催芽即可。进一步地,所述接穗包含2-3个芽点。进一步地,所述形成的两个马耳形切面的切面面积不同。进一步地,所述嫁接时,还需在嫁接口处喷施灭菌生长剂,最后再进行绑扎;所述灭菌生长剂包括苯菌灵、壳聚糖、0.05%核苷酸按照质量比为1-15:1-2:1混合后稀释2000-3000倍使用。进一步地,还包括如下修剪方法:嫁接前,对全部枝条进行疏剪、短截和修剪,同时将棚架上下垂的老枝、枯枝剪除,使枝蔓分布均匀;嫁接后,及时抹除、修剪二级蔓以外的枝条,防止多余枝蔓相互交织缠绕。进一步地,所述母株的主蔓高度为160-170cm。进一步地,嫁接时,同一母株上所嫁接的全部接穗,均是同一个待检测百香果杂交果实内的不同种子所培育得到。实施例中采用的实际原料若无特殊说明,皆为市售所得。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百香果植株的侧蔓同时对多个杂交后代单株同时进行鉴定,不仅能避免杂交实生后代种植生长过程中感染茎基腐病感染导致单株死亡丢失的影响,还能有效的缩短实生苗的童期,促进杂交后代实生苗提前开花结果来鉴定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达到加速育种的目的。2.本专利技术的育种方法规划合理、树形整齐、占地面积小,每亩可种植444-666株母株,每一母株上可在分别嫁接10-15个杂交后代单株接穗,且在一年内还能收获两波杂交后代果实用于鉴定。极大的提高了百香果杂交育种筛选的速度,节约了育种场地空间及降低成本、提高育种效率的育种技术。3.本专利技术在嫁接时在嫁接口处喷施由苯菌灵、壳聚糖、0.05%核苷酸组成的灭菌生长剂,能抗病抗细菌抗真菌,促进嫁接伤口愈合,提高嫁接成活率,防治由于嫁接不当造成待鉴定果实的损失。4.本申请培育母株为抗茎基腐病的百香果品种健康实生苗或嫁接苗,培育至母株主蔓高度为160-170cm,再对其二级蔓进行嫁接,不仅能有效缩短生长童期,还能防止嫁接面发生基腐病等情况,保证了嫁接的高成活率;而传统方法是在母株生长至30-40cm后就开始嫁接,虽然具有一定的抗病作用,但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嫁接接穗是待检测的实生苗杂交后代,其存在抗茎基腐病抗性的差异,很多接穗嫁接后难以成活,感染茎基腐病等疾病,导致部分具有优异性状的单株未被鉴定前,植株就感染病害死亡。本申请的嫁接方法有效避免了这种情况发生,提高了嫁接成活率,进而提高了鉴定杂交后代的性状的准确性。5.本申请在同一母株的二级蔓上分别嫁接10-15个杂交后代单株接穗,其来源为同一待鉴定杂交果实的不同种子,即同一母株只嫁接同一个杂交果内不同种子所培育的接穗,这样在嫁接后的修剪是在每一接穗上仅保留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百香果育种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一字型单线栽培架的搭建:在种植畦内每间隔3.0m处垂直埋入高度180-190cm的支撑杆,支撑杆离地面高度160-170cm,再将每一支撑杆用钢丝绳连接、固定,即可构成一字型单线栽培架;/n(2)母株的选择和定植:选择抗茎基腐病的百香果品种健康实生苗或抗茎基腐病嫁接苗,于10-11月开始定植母株;/n(3)母株的培养:百香果母株定植后诱引主蔓上架后,引导主蔓向着一字型单线栽培架的一个方向延伸,待其长至1.0m时摘心,在一级蔓上每隔10cm~12cm处留1枝二级蔓,同一母株的主蔓上可形成10-15条二级蔓;/n(4)接穗实生苗的培养:将待检测的百香果杂交种子放入40±5℃的水中浸泡1.5-2h,取出后,进行催芽,待种子7-10d露白后,播种至营养杯内长成实生苗;当实生苗长至30-40cm时进行打顶处理,待其新稍转老熟后,即可作为接穗;/n(5)第一次嫁接:3月上旬天气回暖后即可开始进行第一次嫁接,疏剪母株各个枝蔓上过密枝条,将母株二级蔓伸出长度10±2cm处平剪,然后进行嫁接,在其剪切面中间位置纵切1.5-2.0cm,然后将接穗的底端自上而下斜切两刀,分别形成两个马耳形切面,并使接穗切面长度与砧木保持一致,然后将接穗嫁接到砧木中,并将二者的切削伤面靠在一起,使形成层相互对齐并绑扎在一起即可;/n(6)采收和第二次嫁接:第一次嫁接后的二级蔓在4月份开始开花,至当年7月份即可采收果实;采果后,在高接口以上5cm的位置剪断,待9月份新抽出的二级蔓转老熟后即可开始准备第二次嫁接,嫁接方式如同第一次嫁接;第二次嫁接后的新品种接穗在10月份开始开花,培育至12月份即可采收果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百香果育种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一字型单线栽培架的搭建:在种植畦内每间隔3.0m处垂直埋入高度180-190cm的支撑杆,支撑杆离地面高度160-170cm,再将每一支撑杆用钢丝绳连接、固定,即可构成一字型单线栽培架;
(2)母株的选择和定植:选择抗茎基腐病的百香果品种健康实生苗或抗茎基腐病嫁接苗,于10-11月开始定植母株;
(3)母株的培养:百香果母株定植后诱引主蔓上架后,引导主蔓向着一字型单线栽培架的一个方向延伸,待其长至1.0m时摘心,在一级蔓上每隔10cm~12cm处留1枝二级蔓,同一母株的主蔓上可形成10-15条二级蔓;
(4)接穗实生苗的培养:将待检测的百香果杂交种子放入40±5℃的水中浸泡1.5-2h,取出后,进行催芽,待种子7-10d露白后,播种至营养杯内长成实生苗;当实生苗长至30-40cm时进行打顶处理,待其新稍转老熟后,即可作为接穗;
(5)第一次嫁接:3月上旬天气回暖后即可开始进行第一次嫁接,疏剪母株各个枝蔓上过密枝条,将母株二级蔓伸出长度10±2cm处平剪,然后进行嫁接,在其剪切面中间位置纵切1.5-2.0cm,然后将接穗的底端自上而下斜切两刀,分别形成两个马耳形切面,并使接穗切面长度与砧木保持一致,然后将接穗嫁接到砧木中,并将二者的切削伤面靠在一起,使形成层相互对齐并绑扎在一起即可;
(6)采收和第二次嫁接:第一次嫁接后的二级蔓在4月份开始开花,至当年7月份即可采收果实;采果后,在高接口以上5cm的位置剪断,待9月份新抽出的二级蔓转老熟后即可开始准备第二次嫁接,嫁接方式如同第一次嫁接;第二次嫁接后的新品种接穗在10月份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媚苏伟强蔡昭艳董龙陈棋玲邱文武施平丽任惠刘业强方位宽黄章保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