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冬瓜芝麻间作套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76122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冬瓜芝麻间作套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择合适的地块、小麦品种、冬瓜品种和芝麻品种;S2、整地施肥,小麦于10月中下旬播种,每2耧小麦预留0.8m的冬瓜种植畦,小麦行距为20cm;麦收前,在小麦预留的0.8米空档处移栽定植冬瓜幼苗;在小麦蜡熟中期进行小麦的收割,收割时应避免碾压冬瓜植株;麦收后,在两行冬瓜植株之间种4行芝麻,芝麻行距40cm,株距13.5cm,密度为60000株/公顷;S3、芝麻成熟后收获,冬瓜多茬采摘,最后一茬采摘结束,一个种植周期结束。本发明专利技术形成了“小麦套种冬瓜,冬瓜间作芝麻”的一年三熟模式,可以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增产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麦冬瓜芝麻间作套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小麦冬瓜芝麻间作套种方法。
技术介绍
芝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保健价值、医疗价值和经济价值,备受青睐,需求量逐年递增;河南省是全国主要芝麻产区,芝麻种植面积有稳中上升的趋势,传统的种植成为制约芝麻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芝麻间作、套种能充分利用空间和地力,发挥多种作物的增产优势,可使粮—油,油—油,油—菜双收,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效益,已成为我国芝麻产区普遍采用的种植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麦冬瓜芝麻间作套种方法,很好的解决粮-油、油-菜争地矛盾,增加单位面积的效益,在小麦-冬瓜套种的基础之上,利用小麦收获后形成的空档间作芝麻,形成了“小麦套种冬瓜,冬瓜间作芝麻”的一年三熟模式,可以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增产增收。该模式合理利用了光、热及有限的土地和水等农业生产资源,进一步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和效益值。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小麦冬瓜芝麻间作套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择合适的地块、小麦品种、冬瓜品种和芝麻品种;S2、整地施肥,小麦于10月中下旬播种,每2耧(约4.6米24行)小麦预留0.8m的冬瓜种植畦,小麦行距为20cm;麦收前,在小麦预留的0.8米空档处移栽定植冬瓜幼苗,每畦定植1行冬瓜苗,株距1.5m左右,种植密度160株/667m2左右;在小麦蜡熟中期进行小麦的收割,收割时应避免碾压冬瓜植株;麦收后,在两行冬瓜植株之间种4行芝麻,芝麻行距40cm,株距13.5cm,密度为60000株/公顷;S3、芝麻成熟后收获,冬瓜多茬采摘,最后一茬采摘结束,一个种植周期结束。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选择土质为黏土、砂壤土,且三年以上没有种植过芝麻的地块。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小麦选择本地区主栽的优质、早熟、抗病、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选用优质、冬瓜品种选择抗病虫、适应性广、生长势头稳健,易坐果,不早衰、商品性好,中熟或晚熟的品种;芝麻选用单杆、株型紧凑、优质、高产、抗性强、中早熟的品种。进一步地,芝麻种植采用铁茬种植。进一步地,芝麻成熟时间为8月下旬至9月,播种时间不同,收割时间不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小麦冬瓜芝麻间作套种的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粮-油、油-菜争地矛盾,增加单位面积的效益。在小麦-冬瓜套种的基础之上,利用小麦收获后形成的空档间作芝麻,形成了“小麦套种冬瓜,冬瓜间作芝麻”的一年三熟模式,可以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增产增收。该模式合理利用了光、热及有限的土地和水等农业生产资源,进一步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和效益值。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效益显著,适宜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小麦冬瓜间作套种的示意图。图2为芝麻冬瓜间作套种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小麦冬瓜芝麻间作套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择土质为黏土、砂壤土,且三年以上没有种植过芝麻的地块;选择本地区主栽的优质、早熟、抗病、抗倒伏能力强的小麦品种;选用优质、抗病虫、适应性广、生长势头稳健,易坐果,不早衰、商品性好,中熟或晚熟的冬瓜品种;选用单杆、株型紧凑、优质、高产、抗性强、中早熟的芝麻品种;S2、整地施肥,小麦于10月中下旬播种,每2耧(约4.6米24行)小麦预留0.8m的冬瓜种植畦,小麦行距为20cm;麦收前,一般在5月10日~5月20日,也可根据茬口特点适当推迟,在小麦预留的0.8米空档处移栽定植冬瓜幼苗,每畦定植1行冬瓜苗,株距1.5m左右,种植密度160株/667m2左右;在小麦蜡熟中期进行小麦的收割,收割时应避免碾压冬瓜植株;麦收后,在两行冬瓜植株之间种4行芝麻,芝麻行距40cm,株距13.5cm,密度为60000株/公顷;S3、8月下旬至9月,芝麻成熟后收获,冬瓜多茬采摘,最后一茬采摘结束,一个种植周期结束。本实施例中,芝麻种植采用铁茬种植。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麦冬瓜芝麻间作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选择合适的地块、小麦品种、冬瓜品种和芝麻品种;/nS2、整地施肥,小麦于10月中下旬播种,每2耧小麦预留0.8m的冬瓜种植畦,小麦行距为20cm;/n麦收前,在小麦预留的0.8米空档处移栽定植冬瓜幼苗,每畦定植1行冬瓜苗,株距1.5m,种植密度160株/667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麦冬瓜芝麻间作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合适的地块、小麦品种、冬瓜品种和芝麻品种;
S2、整地施肥,小麦于10月中下旬播种,每2耧小麦预留0.8m的冬瓜种植畦,小麦行距为20cm;
麦收前,在小麦预留的0.8米空档处移栽定植冬瓜幼苗,每畦定植1行冬瓜苗,株距1.5m,种植密度160株/667m2;
在小麦蜡熟中期进行小麦的收割,收割时应避免碾压冬瓜植株;
麦收后,在两行冬瓜植株之间种4行芝麻,芝麻行距40cm,株距13.5cm,密度为60000株/公顷;
S3、芝麻成熟后收获,冬瓜多茬采摘,最后一茬采摘结束,一个种植周期结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冬瓜芝麻间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美茹张仙美郑磊吴鹤敏戴晋张权李志辉
申请(专利权)人:漯河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