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认知障碍疾病的磁共振成像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4973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血管性认知障碍疾病的磁共振成像用防护装置,包括磁共振主体,所述磁共振主体下部设置有支脚,所述磁共振主体包括外壳和内壁,所述内壁的外端面上包覆有吸音棉,所述吸音棉外部设置有吸音板,所述吸音棉与所述吸音板通过隔板连接,所述磁共振主体的前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方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上端设置有床板,所述床板的上端面设置有防滑垫,所述床板上设置有自动收缩绑带装置、凹槽、定位孔,所述床板上设置有解压装置、枕块,所述枕块上端设置有捂耳装置,所述捂耳装置包括立柱、伸缩杆、隔音耳罩;总的来讲,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以及使用效果好的优点。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以及使用效果好的优点。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以及使用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管性认知障碍疾病的磁共振成像用防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辅助器械
,具体地说,尤其涉及血管性认知障碍疾病的磁共振成像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磁共振检查是医学检查的一种方法,也是医学影像学的一场革命,生物体组织能被电磁波谱中的短波成分如X线等穿透,但能阻挡中波成分如紫外线、红外线及长波,人体组织允许磁共振产生的长波成分如无线电波穿过,这是磁共振应用于临床的基本条件之一;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创建人体详细图像的扫描技术,扫描使用强大的磁场和无线电波来产生身体部位的图像,可以帮助医生看到关节、软骨、韧带、肌肉和肌腱,有助于检测各种运动损伤,在进行磁共振成像时,需使用固定装置对目标物进行定位以便于扫描;磁共振检查的出现,在医学界产生了极大的积极作用,但是现有公开技术同样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亟需解决:第一,在进行磁共振检查时,往往会因为机器产生大量的噪音而对患者造成影响,在这一方面通常需要佩戴耳罩等手段对患者进行保护,但此方法并不能做到完全膈音,同时尤其是对于血管性认知障碍疾病,该疾病主要是由于各类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症引起的痴呆,通常患者多有记忆力衰退,在整个长时间的磁共振检查时,很难准确记住在检查前医生的叮嘱,同时患者在漆黑的环境下容易紧张。
[0003]第二,由于检查时间长,固定防护装置就越发显得重要,一方面要固定患者身体,防止患者由于长时间检查引起的易动,此外还需要防止检测仪器噪声对患者引起的情绪紊乱。
[0004]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血管性认知障碍疾病的磁共振成像用防护装置,使得在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时,能够快速稳定的对患者进行检查,呈现能够显示病人清晰的影响,以解决目前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磁共振成像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以及使用效果好的磁共振成像用防护装置。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血管性认知障碍疾病的磁共振成像用防护装置,包括磁共振主体,所述磁共振主体下部设置有支脚,所述磁共振主体包括外壳和内壁,所述内壁的外端面上包覆有吸音棉,所述吸音棉外部设置有吸音板,所述吸音棉与所述吸音板通过隔板连接;所述磁共振主体的前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方设置有滑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滑块配合连接,所述滑块的上端设置有床板,所述床板的上端面设置有防滑垫,所述床板上设置有自动收缩绑带装置、凹槽、定位孔,自动收缩绑带装置与凹槽平行设置,定位孔对称设置在床板的中部两侧,所述床板上设置有解压装置、枕块,所述解压装置包括旋
转顶帽、圆柱把手、底座、插轴,所述旋转顶帽与所述圆柱把手的端部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旋转顶帽的外端设置有若干个拨片,所述圆柱把手为空腔结构,外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出气孔,所述插轴与所述定位孔配合使用;所述枕块上端设置有捂耳装置,所述捂耳装置包括立柱、伸缩杆、隔音耳罩,所述立柱与所述伸缩杆通过第一万向接头连接,所述伸缩杆与所述隔音耳罩通过第二万向接头连接。
[0007]所述自动收缩绑带装置包括绑带,所述绑带端部设置有圆孔,所述凹槽侧端面上设置有固定柱;所述有圆孔与所述固定柱配合使用。
[0008]所述圆柱把手与所述底座固定焊接,所述插轴与所述底座螺纹连接。
[0009]所述圆柱把手内部还设置有微型风机、电池组。
[0010]所述隔板个数为6个。
[0011]所述内壁上设置有通孔,通孔深度为所述吸音棉厚度的一半。
[0012]所述吸音棉为聚酯纤维材质。
[0013]所述磁共振主体的前端面还设置有控制面板。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方案中磁共振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吸音棉、吸音板,血管性认知障碍疾病患者在进行磁共振检查时,通过吸音棉、吸音板、隔板的设计,可以有效的保证机器带来的噪音能够最大程度做到有效抵消和吸收,保证患者不会因为噪音过大而影响情绪,提高磁共振成像清晰度;2、本方案中设计了捂耳装置,通过立柱、第一万向接头、伸缩杆、第二万向接头、隔音耳罩的设计,当患者平躺在枕块上后,可通过调节第一万向接头、伸缩杆、第二万向接头,使得隔音耳罩移动,实现对患者的耳朵遮盖功能,进一步提高对患者的隔音效果,进一步阻止核磁共振设备时运作产生的噪音对患者造成影响;3、本方案中设计的自动收缩绑带装置,通过绑带、圆孔的配合设计,当患者平躺后,可通过绑带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身体固定,防止由于长时间检查过程中,患者移动对成像造成的影响;4、本方案中设计的解压装置,通过圆柱把手、出气孔、底座、插轴、微型风机设计,能够对患者起到解压效果,当患者在长时间检查时,一方面处于漆黑空间,另一方面长时间的检查,都容易造成患者紧张,当患者平躺后,可以手握解压装置,降低患者的紧张,同时顶部设计旋转顶帽、拨片,可以在无聊等待过程中增加趣味功能,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紧张感。
附图说明
[0015]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专利技术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专利技术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专利技术。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右视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磁共振主体的主视内部构造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床板的俯视图。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自动收缩绑带装置的俯视图。
[0021]图6是本专利技术捂耳装置的主视图。
[0022]图7是本专利技术解压装置的主视图。
[0023]图8是本专利技术解压装置的俯视图。
[0024]图中:1、磁共振主体 11、外壳 12、内壁 13、吸音棉 14、隔板 15、吸音板 2、支脚 3、床板 31、防滑垫 32、自动收缩绑带装置 321、绑带 322、圆孔 33、凹槽 331、固定柱 34、定位孔 4、滑块 5、固定块 6、解压装置 61、旋转顶帽 611、拨片 62、圆柱把手 63、出气孔 64、底座 65、插轴 7、枕块 8、捂耳装置 81、立柱 82、第一万向接头 83、伸缩杆 84、第二万向接头 85、隔音耳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6]参阅图1

8,血管性认知障碍疾病的磁共振成像用防护装置,包括磁共振主体1,所述磁共振主体1下部设置有支脚2,所述磁共振主体1包括外壳11和内壁12,所述内壁12的外端面上包覆有吸音棉13,所述吸音棉13外部设置有吸音板15,所述吸音棉13与所述吸音板15通过隔板14连接,通过吸音棉13、吸音板15、隔板14的设计,可以有效的保证机器带来的噪音能够最大程度做到有效抵消和吸收,保证患者不会因为噪音过大而影响情绪,提高磁共振成像清晰度,属于本方案中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血管性认知障碍疾病的磁共振成像用防护装置,包括磁共振主体(1),所述磁共振主体(1)下部设置有支脚(2),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共振主体(1)包括外壳(11)和内壁(12),所述内壁(12)的外端面上包覆有吸音棉(13),所述吸音棉(13)外部设置有吸音板(15),所述吸音棉(13)与所述吸音板(15)通过隔板(14)连接;所述磁共振主体(1)的前端设置有固定块(5),所述固定块(5)的上方设置有滑块(4),所述固定块(5)与所述滑块(4)配合连接,所述滑块(4)的上端设置有床板(3),所述床板(3)的上端面设置有防滑垫(31),所述床板(3)上设置有自动收缩绑带装置(32)、凹槽(33)、定位孔(34),自动收缩绑带装置(32)与凹槽(33)平行设置,定位孔(34)对称设置在床板(3)的中部两侧,所述床板(3)上设置有解压装置(6)、枕块(7),所述解压装置(6)包括旋转顶帽(61)、圆柱把手(62)、底座(64)、插轴(65),所述旋转顶帽(61)与所述圆柱把手(62)的端部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旋转顶帽(61)的外端设置有若干个拨片(611),所述圆柱把手(62)为空腔结构,外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出气孔(63),所述插轴(65)与所述定位孔(34)配合使用;所述枕块(7)上端设置有捂耳装置(8),所述捂耳装置(8)包括立柱(81)、伸缩杆(83)、隔音耳罩(85),所述立柱(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维纳车斯尧崔理立邓丽于凤波贺梦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