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图像诊断装置以及磁共振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3619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医用图像诊断装置以及磁共振成像装置,提高架台的腔孔内的居住性。架台形成有腔孔,并装备医用摄像机构。诊视床使顶板沿着腔孔的中心轴移动。移动体与顶板分别设置,并设置成能够沿着腔孔的上述中心轴移动。屏幕设置于上述移动体,被投影来自放映机的影像。反射板对投影至屏幕的影像进行反射。支承体设置于移动体并支承反射板。体设置于移动体并支承反射板。体设置于移动体并支承反射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用图像诊断装置以及磁共振成像装置
[0001]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610969212.X、申请日为2016年10月28日、专利技术名称为“医用图像诊断装置以及磁共振成像装置”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申请以2015年10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

214741号为基础,享受该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而包含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0003]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以及磁共振成像装置。

技术介绍

[0004]磁共振成像装置具有用于装备磁铁等摄像机构的架台。在架台上形成有大致中空形状的腔孔。在患者被插入到腔孔内的状态下进行MR(Magnetic Resonance:磁共振)摄像。虽然开发出具有比较大的腔孔径的架台,但是由于长时间的MR摄像时间、架台驱动中的噪音、以及腔孔内的压迫感以及闭塞感,因此对MR检查感到压力的患者很多。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

31439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架台的腔孔内的居住性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以及磁共振成像装置。
[0007]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具备:架台,形成有腔孔,并装备医用摄像机构;诊视床,使载放被检体的顶板移动;移动体,与上述顶板分别设置,并能够沿着上述腔孔的中心轴与上述顶板相连动地移动;屏幕,设置于上述移动体;反射板,将上述屏幕的影像向上述被检体的方向反射;支承体,设置于上述移动体,支承上述反射板;以及连结部,将上述移动体与上述顶板进行连结,在上述移动体位于上述腔孔内时,进行上述连结部的连结以及连结解除。
[0008]专利技术的效果
[0009]能够提高架台的腔孔内的居住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表示包括本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的医用图像诊断系统的构成的图。
[0011]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磁共振成像装置的构成的图。
[0012]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磁共振成像系统的设置环境的一例的图。
[0013]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架台框体的立体图。
[0014]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式屏幕装置的立体图。
[0015]图6是图5的移动式屏幕装置的侧视图。
[0016]图7是图5的移动式屏幕装置的主视图。
[0017]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连结了的移动式屏幕装置与顶板的立体图。
[0018]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配置在腔孔内的屏幕的示意的主视图。
[0019]图10是图6的支承臂在Z轴上滑动的移动式屏幕装置的侧视图。
[0020]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配置于架台的腔孔的移动式屏幕装置的简单的侧视图。
[0021]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式屏幕装置与顶板的简单的侧视图。
[0022]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式屏幕装置与顶板之间的连结的图。
[0023]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式屏幕装置与顶板之间的连结的解除的图。
[0024]图15是表示利用了本实施方式的磁共振成像系统的MR检查的典型流程的图。
[0025]图16是从架台的侧方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1放映形式的移动式屏幕装置的图。
[0026]图17是从架台的正面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1放映形式的移动式屏幕装置的图。
[0027]图18是从架台的侧方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2放映形式的移动式屏幕装置的图。
[0028]图19是简要地表示应用例1的移动式屏幕装置的图。
[0029]图20是简要地表示应用例2的移动式屏幕装置的图。
[0030]图21是应用例3的移动式屏幕装置的侧视图。
[0031]图22是应用例3的移动式屏幕装置与架台的整体的侧视图。
[0032]图23是表示应用例3的光学式摄像机被安装于支承臂的移动式屏幕装置的图。
[0033]图24是表示应用例3的光学式摄像机被安装于屏幕的移动式屏幕装置的图。
[0034]图25是应用例5的移动式屏幕装置的侧视图。
[0035]图26是应用例5的移动式屏幕装置与架台的整体的侧视图。
[0036]图27是应用例6的移动式屏幕装置的侧视图。
[0037]图2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支承臂的XZ截面(水平截面)的图。
[0038]图29是表示应用例8的支承臂的XZ截面(水平截面)的图。
[0039]符号的说明
[0040]1:医用图像诊断系统(磁共振成像系统);10: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磁共振成像装置);11:架台;13:诊视床;15:移动式屏幕装置;17:摄像控制单元;21:梯度磁场电源;23:发送电路;25:接收电路;27:控制台;31:摄像控制电路;32:重构电路;33:图像处理电路;34:通信电路;35:显示电路;36:输入电路;37:主存储电路;38:系统控制电路;41:静磁场磁铁;43:梯度磁场线圈;45:RF线圈;51:架台框体;53:腔孔;55:导轨;57:内壁;61:移动台车;63:屏幕;65:支承臂;65

:支承臂;67:反射板;69:连结凸部(钩爪);71:滑动机构;73:连杆机构;75:连杆机构;80:光学式摄像机;81:物镜;83:光纤;91:麦克风;93:缆线;95:放大器;97:扬声器;100:放映机;131:顶板;133:基台;135:诊视床驱动装置;137:患者固定用具;139:连结凹部(槽);200:放映机控制装置;300:检查室;400:控制室;500:壁;510:窗;610:端面;611:引导件;651:车轮;653:第1臂;655:第2臂;D1:门;D2:门;D3:门;G1:间隙;PE1:诊视床侧端部;RI1:内侧空间;RR1:旋转轴;RR2:回转轴;RR3:回转轴;RR4:回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41]本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具有架台、诊视床、移动体、屏幕、反射板以及支承体。架台形成有腔孔,装备医用摄像机构。诊视床使顶板沿着上述腔孔的中心轴移动。移动体与上述顶板分别设置,并设置成能够沿着上述腔孔的上述中心轴移动。屏幕设置于上
述移动体,被投影来自放映机的影像。反射板对投影至上述屏幕的影像进行反射。支承体设置于上述移动体且支承上述反射板。
[0042]作为用于减轻MR检查中的压力的技术,可以考虑如下那样的技术。例如存在:1.护目镜型的头戴显示器;2.向检查室的顶棚、墙壁设置液晶显示器;3.安装有用于观察配置在架台后方的液晶显示器的影像的镜子的头部线圈。但是,在1的技术的情况下,由于将头戴显示器安装于患者的头部,因此对患者赋予压迫感以及闭塞感。在2的技术的情况下,当患者进入架台内时,无法观看液晶显示器的影像。在3的技术的情况下,在MR摄像中能够经由安装于头部线圈的镜子来观看影像,因此能够减轻由腔孔造成的闭塞感。但是,必须对每个头部线圈安装镜子。此外,由于在覆盖头部的头部线圈的间隙安装镜子,因此患者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具备:架台,形成有腔孔,并装备医用摄像机构;诊视床,使载放被检体的顶板移动;移动体,与上述顶板分别设置,并能够沿着上述腔孔的中心轴与上述顶板相连动地移动;屏幕,设置于上述移动体;反射板,将上述屏幕的影像向上述被检体的方向反射;支承体,设置于上述移动体,支承上述反射板;以及连结部,将上述移动体与上述顶板进行连结,在上述移动体位于上述腔孔内时,进行上述连结部的连结以及连结解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其中,在上述移动体位于上述架台的诊视床侧端部时,进行上述连结部的连结以及连结解除。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其中,在上述移动体的诊视床侧端部位于上述架台的诊视床侧端部时,进行上述连结部的连结以及连结解除。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其中,在上述移动体的诊视床侧端部位于上述架台的诊视床侧端部时,上述屏幕堵塞上述腔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其中,在上述顶板从与上述移动体连结的高度下降了时,上述移动体位于上述顶板与上述移动体连结的高度。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其中,上述移动体沿着设置于上述腔孔的内壁的导轨移动,在上述顶板从与上述移动体连结的高度下降了时,上述移动体位于上述导轨上。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田祐高森博光佐佐木隆堀田相良村田贵比吕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