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材料和刺激响应材料,主要涉及光致相变型超电荷多肽类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蛋白质分子是由氨基酸组成的一类生物大分子,在无溶剂条件下通常以固体状态存在。此外,在无溶剂状态下,蛋白质难以对外界刺激做出响应,比如,加热条件会使蛋白质分子发生热致降解而不是相态变化。蛋白质的上述性质,限制了其在功能材料领域的开发利用。
2、研究发现,在铁蛋白、肌红蛋白和溶菌酶蛋白等蛋白质分子周围通过化学方法引入柔性长链结构,可以使上述蛋白转变为热致液晶材料,其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呈现出流体状态(angew. chem. int. ed. 2009, 48, 6242-6246)。人工合成的超电荷多肽材料,通过静电作用力与带相反电荷的长链型表面活性剂结合得到的离子复合物,也是一种良好的热致液晶生物材料(adv. mater. 2015, 27, 2459-2465)。在没有任何溶剂存在的情况下,该类超电荷多肽材料体现出了良好的热致响应性质,在加热条件下会经历晶体-液晶-无序流体的相态变化。上述研究成果,为拓展蛋白质在功能材料
...【技术保护点】
1.光致相变型超电荷多肽类生物材料,其特征在于,多肽类生物材料的原料包括超电荷多肽、含偶氮苯基团的季铵盐和十二烷基磺酸钠,所述超电荷多肽为十六聚谷氨酸、二十二聚谷氨酸、十六聚赖氨酸和二十二聚赖氨酸中的任一种,所述含偶氮苯基团的季铵盐为N,N-二甲基-N-环己基-4-(4-((4-正辛氧基苯基)二氮烯基)苯氧基)正丁基溴化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相变型超电荷多肽类生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室温条件下,首先将含偶氮苯基团的季铵盐和十二烷基磺酸钠溶解于水中制备成双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然后将双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与超电荷多肽的水溶液在样品管中混合
...【技术特征摘要】
1.光致相变型超电荷多肽类生物材料,其特征在于,多肽类生物材料的原料包括超电荷多肽、含偶氮苯基团的季铵盐和十二烷基磺酸钠,所述超电荷多肽为十六聚谷氨酸、二十二聚谷氨酸、十六聚赖氨酸和二十二聚赖氨酸中的任一种,所述含偶氮苯基团的季铵盐为n,n-二甲基-n-环己基-4-(4-((4-正辛氧基苯基)二氮烯基)苯氧基)正丁基溴化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相变型超电荷多肽类生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室温条件下,首先将含偶氮苯基团的季铵盐和十二烷基磺酸钠溶解于水中制备成双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然后将双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与超电荷多肽的水溶液在样品管中混合,将上述所得混合液震荡,离心,舍弃上清液,收集所得样品管底部的凝聚层物质,将所得凝聚层物质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制得光致相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宁,刘允,吴中涛,张蕾,陈嘉,刘钰瑜,崔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