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4911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3:08
本申请涉及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包括公路本体、集水沟和雨水储存再利用装置;所述集水沟沿公路本体的延伸方向设置于公路本体的两侧;所述集水沟底部沿公路本体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纵向排水槽;所述集水沟内位于纵向排水槽的上方设置有将雨水过滤的过滤层;所述纵向排水槽沿其自身长度方向排布有多组横向排水管组;所述横向排水管组包括过水管和滤水管;过水管的一端连通于纵向排水槽的底部,另一端伸出集水沟与雨水储存再利用装置相连接;所述滤水管的一端连通于集水沟且连通的位置位于过滤层的上方,另一端连通于过水管。本申请具有兼顾过滤效果和较好的过水能力的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市政设施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透水路面由于其混合料孔隙率高,不仅可以提高排水性能、防止地面不均匀沉降,还可以提高雨水抗滑性能、增加行驶安全性,以及降低噪音,使得行车舒适,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由于不同地区季节的降水量不同,造成资源环境的分配不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结合透水路面可考虑雨水的收集再利用。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883464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包括公路基层和路面,其中路面为可渗路面,其与公路基层之间为隔渗层;公路基层位于地层土壤以上,其上为隔渗层,隔渗层以上为可渗路面;在上述三层结构两侧、沿公路的延伸方向挖有集水沟;在集水沟底部沿公路延伸方向设置有纵向排水管,在该纵向排水管管体上分布有若干小孔;沿该纵向排水管延伸方向每隔一定距离连接一个与之交叉相通的横向排水管,该横向排水管伸出集水沟以外;在纵向排水槽周围用反滤织物填充,反滤织物上方为透水填料,透水填料表层为凹形,该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公路本体(1)、集水沟(2)和雨水储存再利用装置(7);所述集水沟(2)沿公路本体(1)的延伸方向设置于公路本体(1)的两侧;所述集水沟(2)底部沿公路本体(1)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纵向排水槽(3);所述集水沟(2)内位于纵向排水槽(3)的上方设置有将雨水过滤的过滤层(4);所述纵向排水槽(3)沿其自身长度方向排布有多组横向排水管组(5);所述横向排水管组(5)包括过水管(51)和滤水管(52);过水管(51)的一端连通于纵向排水槽(3)的底部,另一端伸出集水沟(2)与雨水储存再利用装置(7)相连接;所述滤水管(52)的一端连通于集水沟(2)且连通的位置位于过滤层(4)的上方,另一端连通于过水管(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管(52)由弯折部(521)和连接部(522)组成,所述弯折部(521)的一端连通于集水沟(2),另一端朝向集水沟(2)开口所在的平面并与连接部(522)连接,所述连接部(522)远离弯折部(521)的一端连通于过水管(5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4)由海绵砖(41)和卵石结构层(42)组成;所述海绵砖(41)沿纵向排水槽(3)的延伸方向铺设;所述卵石结构层(42)铺设于海绵砖(41)的上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管(51)由输水部(511)和汇合部(512)组成;所述纵向排水槽(3)的底部与汇合部(512)通过输水部(511)相连通;所述汇合部(512)远离输水部(51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益思卢文钰黄鸿航吴淑金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兴港建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