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4911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3:08
本申请涉及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包括公路本体、集水沟和雨水储存再利用装置;所述集水沟沿公路本体的延伸方向设置于公路本体的两侧;所述集水沟底部沿公路本体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纵向排水槽;所述集水沟内位于纵向排水槽的上方设置有将雨水过滤的过滤层;所述纵向排水槽沿其自身长度方向排布有多组横向排水管组;所述横向排水管组包括过水管和滤水管;过水管的一端连通于纵向排水槽的底部,另一端伸出集水沟与雨水储存再利用装置相连接;所述滤水管的一端连通于集水沟且连通的位置位于过滤层的上方,另一端连通于过水管。本申请具有兼顾过滤效果和较好的过水能力的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市政设施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透水路面由于其混合料孔隙率高,不仅可以提高排水性能、防止地面不均匀沉降,还可以提高雨水抗滑性能、增加行驶安全性,以及降低噪音,使得行车舒适,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由于不同地区季节的降水量不同,造成资源环境的分配不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结合透水路面可考虑雨水的收集再利用。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883464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包括公路基层和路面,其中路面为可渗路面,其与公路基层之间为隔渗层;公路基层位于地层土壤以上,其上为隔渗层,隔渗层以上为可渗路面;在上述三层结构两侧、沿公路的延伸方向挖有集水沟;在集水沟底部沿公路延伸方向设置有纵向排水管,在该纵向排水管管体上分布有若干小孔;沿该纵向排水管延伸方向每隔一定距离连接一个与之交叉相通的横向排水管,该横向排水管伸出集水沟以外;在纵向排水槽周围用反滤织物填充,反滤织物上方为透水填料,透水填料表层为凹形,该凹形即为集水沟,集水沟顶部的高度低于可渗路面表层。排水管的出水端连接雨水的过滤净化、储存再利用装置。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由于透水填料和反滤织物组成的过滤层的孔隙过水能力有限,在雨水水量过多时,反滤织物无法及时将透水填料过滤后的雨水进行过滤,导致流向纵向排水管的雨水缓慢,大部分雨水堆积于集水沟内,溢出路面。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兼顾过滤效果和较好的过水能力,本申请提供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包括公路本体、集水沟和雨水储存再利用装置;所述集水沟沿公路本体的延伸方向设置于公路本体的两侧;所述集水沟底部沿公路本体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纵向排水槽;所述集水沟内位于纵向排水槽的上方设置有将雨水过滤的过滤层;所述纵向排水槽沿其自身长度方向排布有多组横向排水管组;所述横向排水管组包括过水管和滤水管;过水管的一端连通于纵向排水槽的底部,另一端伸出集水沟与雨水储存再利用装置相连接;所述滤水管的一端连通于集水沟且连通的位置位于过滤层的上方,另一端连通于过水管。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过程中,雨水沿着路面流入集水沟,雨水通过过滤层,将过滤后的雨水流入纵向排水槽,通过横向排水管组输送至雨水储存再利用装置;在期间,雨水流量过大时,集水沟内的雨水增多,大多数杂质沉于滤水管的管口下方,在液面到达滤水管管口高度后,集水沟内的雨水通过滤水管流向过水管,确保雨水堆积于集水沟前,滤水管保持横向排水管组的过水量,同时将干净的雨水引入雨水储存再利用装置。
[0009]优选的,所述滤水管由弯折部和连接部组成,所述弯折部的一端连通于集水沟的沟槽,另一端朝向集水沟开口所在的平面并与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远离弯折部的一端连通于过水管。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集水沟内雨水过多时,弯折部的引入有效阻止大量的小颗粒直接进入滤水管,将较为干净的雨水引入雨水储存再利用装置。
[0011]优选的,所述过滤层由海绵砖和卵石结构层组成;所述海绵砖沿纵向排水槽的延伸方向铺设;所述卵石结构层铺设于海绵砖的上表面。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卵石结构层之间形成的孔隙有效的将雨水通过同时阻挡较大的泥土颗粒,防止大颗粒泥土堵塞海绵砖的孔隙,海绵状之间的孔隙有效的将大部分带有小颗粒泥沙的雨水过滤。
[0013]优选的,所述过水管由输水部和汇合部组成;所述纵向排水槽的底部与汇合部通过输水部相连通;所述汇合部远离输水部的一端连通至雨水储存再利用装置;所述滤水管的一端连通于汇合部;所述汇合部的管径大于滤水管和输水部的管径。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过水管和滤水管同时过水时,由于汇合部的管径较大能快速地将过水管和滤水杆的雨水汇集,并及时地流向集水池内。
[0015]优选的,所述集水沟的开口安装有阻挡带有悬浮物的雨水进入滤水管管口的挡板;所述挡板由基板和斜板组成;所述基板固定连接于集水沟的开口;所述斜板的一端斜向固定连接于基板,所述滤水管的管口位于斜板与集水沟的沟壁形成的腔室内,所述斜板的自由端位于滤水管的管口和过滤层之间。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带有小颗粒的雨水流向集水沟内,较重的颗粒沉于滤水管的管口的下方,集水沟内的雨水到达一定水位后,较轻的悬浮颗粒浮于水面,且在路面水流持续流向集水沟内时,斜板阻挡悬浮物进入滤水管,滤水管将集水沟内水位中间部分较为干净的雨水引入过水管。
[0017]优选的,所述雨水储存再利用装置包括集水池和抽水泵;所述集水池将过水管输送的雨水进行储存和进一步沉淀;所述抽水泵的抽水端伸入集水池的内腔,出水端位于集水池的上方。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池的沉淀静置,抽水泵将集水池内干净的雨水泵送至集水池外,用于市政的浇灌等,完成雨水的再利用过程。
[0019]优选的,所述集水沟的开口安装有雨水箅子。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箅子过滤过大的垃圾、残枝烂叶等,过滤层过滤较小的石子、泥沙等,雨水箅子和过滤层之间的空间将流入的雨水进行缓冲静置,使得后续流向滤水管的雨水含沙量较少。
[0021]优选的,所述公路本体自上而下铺设有路面、隔渗层和公路基层;所述路面为可渗路面。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过程中,雨水沿着路面流入集水沟,部分雨水通过可渗路面渗透到隔渗层流入集水沟内,防止雨水堆积于路面造成行人和车辆的不便。
[0023]优选的,所述隔渗层从中间至两侧厚度逐渐降低。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可渗路面渗透到隔渗层的雨水,在经过凸形的隔渗层,雨水及时流向两侧的集水沟,避免可渗透层长时间被雨水浸泡侵蚀,延长可渗透路面的
使用寿面。
[0025]优选的,所所述集水沟的开口所在的平面位于路面的底部和公路基层的顶部之间。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渗层能有效地将雨水排入到集水沟内,防止部分雨水流入公路基层,将公路基层浸泡侵蚀。
[0027]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8]1.通过连通于集水沟侧壁的滤水管和纵向排水槽底部的过水管及时地排出,保持过滤效果的同时还有较好的过水能力;
[0029]2.通过雨水箅子和过滤层过滤大、小杂质,雨水箅子和过滤层之间的空间也使得流入集水沟的雨水缓冲沉淀,过水管和滤水管分别将过滤沉淀后的雨水及时输送至集水沟外;
[0030]3.通过挡板,在后续液面高于弯折部的管口所在位置,漂浮物被阻挡部阻挡于滤水管的管口外,较干净的雨水进入滤水管并通过过水管流入雨水储存再利用装置。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公路本体(1)、集水沟(2)和雨水储存再利用装置(7);所述集水沟(2)沿公路本体(1)的延伸方向设置于公路本体(1)的两侧;所述集水沟(2)底部沿公路本体(1)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纵向排水槽(3);所述集水沟(2)内位于纵向排水槽(3)的上方设置有将雨水过滤的过滤层(4);所述纵向排水槽(3)沿其自身长度方向排布有多组横向排水管组(5);所述横向排水管组(5)包括过水管(51)和滤水管(52);过水管(51)的一端连通于纵向排水槽(3)的底部,另一端伸出集水沟(2)与雨水储存再利用装置(7)相连接;所述滤水管(52)的一端连通于集水沟(2)且连通的位置位于过滤层(4)的上方,另一端连通于过水管(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管(52)由弯折部(521)和连接部(522)组成,所述弯折部(521)的一端连通于集水沟(2),另一端朝向集水沟(2)开口所在的平面并与连接部(522)连接,所述连接部(522)远离弯折部(521)的一端连通于过水管(5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4)由海绵砖(41)和卵石结构层(42)组成;所述海绵砖(41)沿纵向排水槽(3)的延伸方向铺设;所述卵石结构层(42)铺设于海绵砖(41)的上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管(51)由输水部(511)和汇合部(512)组成;所述纵向排水槽(3)的底部与汇合部(512)通过输水部(511)相连通;所述汇合部(512)远离输水部(51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益思卢文钰黄鸿航吴淑金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兴港建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