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4602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包括管式膜和空气分流器,所述的管式膜包括核孔膜层和支撑层,所述的核孔膜层设置在支撑层的内和/或外侧,所述的管式膜固定连接在空气分流器上,所述的管式膜至少一端与空气分流器连通,空气分流器上设有进气接头,所述的空气分流器包括上空气分布器和下空气分流器,所述的进气口接头包括上进气接头和下进气接头,管式膜靠近进气接头一侧凸出空气分流器内的高度小于远离进气接头一侧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基于核孔膜的管式膜运用到曝气膜生物反应器上,能够在增加曝气量的基础上,不破损膜丝,降低了能耗,提高了除污效率。高了除污效率。高了除污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曝气膜生物反应器


[0001]本技术属于膜生物反应器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曝气膜生物反应器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曝气生物膜反应器,是透气膜技术与生物膜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它是利用微孔透气膜与附着生长型生物膜之间的协同作用,采用透气膜将氧气传递至微孔透气膜表面附着的生物膜层,同时氨和有机物等基质从污水扩散到生物膜层,从而对水体污染物进行消耗、降解,以达到水污染防治标准。
[0003]目前侵入式膜生物反应器不耐污染,现有的中空纤维膜组经常因为曝气不足,导致膜丝污染,且在污泥中容易富集在中空纤维膜膜丝的两端,若对模组增加曝气量,又造成使膜丝断裂,增加了运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曝气膜生物反应器,有效解决了现有曝气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材耐污染性能差、曝气量不足、膜丝易断裂等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包括管式膜和空气分流器,所述的管式膜包括核孔膜层和支撑层,所述的核孔膜层设置在支撑层的内和/或外侧,所述的管式膜固定连接在空气分流器上,所述的管式膜至少一端与空气分流器连通,空气分流器上设有进气接头。
[0006]优选的,所述的空气分流器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上空气分布器和下空气分流器,所述的上空气分布器和下空气分流器上相向位置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大小与管式膜的外径相匹配,安装孔的个数与管式膜的根数相匹配,管式膜两端分别穿过安装孔凸出在上空气分布器和下空气分流器内,管式膜凸出在上空气分布器和下空气分流器的凸出高度分别小于上空气分布器和下空气分流器的内径,即管式膜端部不与空气分流器接触。
[0007]优选的,所述的进气接头包括上进气接头和下进气接头,所述的上进气接头设置在上空气分布器的一端,所述的下进气接头设置在下空气分布器的一端。
[0008]优选的,所述的管式膜靠近进气接头一侧凸出空气分流器内的高度小于远离进气接头一侧的高度。
[0009]优选的,所述的管式膜外壁通过密封胶固定连接在空气分流器上。
[0010]优选的,所述的管式膜为两根及两根以上,各管式膜呈横向排布,且各管式膜之间相互平行,相邻两根管式膜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10毫米。
[0011]优选的,所述的管式膜的管内径大于2毫米,管壁厚度大于等于10微米,管式膜的高度为0.5

3米。
[0012]优选的,所述的核孔膜层的厚度为5

150微米;孔径为0.01

40微米;孔密度为1
×
104个/平方厘米
‑5×
109个/平方厘米。
[0013]优选的,支撑层为无纺布,无纺布由PP、PET或PE制得。
[0014]优选的,所述核孔膜层的材料选自PET、PC、PP、PVDF、PTFE或PI 中一种或多种。
[0015]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基于核孔膜的管式膜运用到曝气膜生物反应器上,能够在增加曝气量的基础上,不破损膜丝,降低了能耗,提高了除污效率。
[0016]本技术通过管式膜和空气分流器的匹配设置,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使用起来方便,可直接安装在现有生化池或者河道内即可;由于核孔膜的的孔隙密度高,其物理和化学性能都得到了提升,有效提高了曝气量,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提高了效率,组件结合耐酸碱灌封胶,组件使用寿命长;本技术场地占用面积小,在现有的生化池或者河道内即可实现污染物更高效的去除,无需新建或者扩建场地;在管式膜的两端均设有空气分流器,且上、下空气分流器上都有进气接头,能够使得进气从两端进入,增大了进气量,且进气更加均匀,曝气效果好,不容易堵塞管式膜;通过管式膜伸入空气分流器内腔长度的差异化设置,能够使得各管式膜进气尽量的均衡,提高了除污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管式膜剖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21]此外,若有“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2]如附图1

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包括管式膜 1和空气分流器,所述的管式膜包括核孔膜层11和支撑层12,所述的核孔膜层设置在支撑层的内和/或外侧,即核孔膜层可以设置在支撑层的内侧或外侧或内外两侧均设置,可以根据产品的需要来确定,所述的管式膜固定连接在空气分流器上,所述的管式膜至少一端与空气分流器连通,即管式膜可以是两端均与空气分离器固定连接,也可以只有一端与空气分离器固定连接,另外一端固定即可,空气分流器上设有进气接头3。进气接头的结构,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设置不同结构的连接头。从进气接头输入气体,经空气分流器,将气体输入管式膜,气体透过管式膜形成气泡,输入液体。
[0023]核孔膜层的厚度为5

150微米;孔径为0.01

40微米;孔密度为1
×
104个/平方厘

‑5×
109个/平方厘米,核孔膜层的材料选自PET、PC、PP、PVDF、 PTFE或PI中一种或多种,支撑层为无纺布,无纺布由PP、PET或PE制得。
[0024]在本实施例中,空气分流器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上空气分布器21和下空气分流器22,所述的上空气分布器和下空气分流器上相向位置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大小与管式膜的外径相匹配,管式膜外壁通过密封胶固定连接在空气分流器上,安装孔的个数与管式膜的根数相匹配,管式膜两端分别穿过安装孔凸出在上空气分布器和下空气分流器内,管式膜凸出在上空气分布器和下空气分流器的凸出高度分别小于上空气分布器和下空气分流器的内径,即管式膜端部不与空气分流器接触,以保障气流从空气分布器输入管式膜内是畅通的。
[00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进气接头包括上进气接头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式膜(1)和空气分流器,所述的管式膜包括核孔膜层(11)和支撑层(12),所述的核孔膜层设置在支撑层的内和/或外侧,所述的管式膜固定连接在空气分流器上,所述的管式膜至少一端与空气分流器连通,空气分流器上设有进气接头(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分流器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上空气分布器(21)和下空气分流器(22),所述的上空气分布器和下空气分流器上相向位置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大小与管式膜的外径相匹配,安装孔的个数与管式膜的根数相匹配,管式膜两端分别穿过安装孔凸出在上空气分布器和下空气分流器内,管式膜凸出在上空气分布器和下空气分流器的凸出高度分别小于上空气分布器和下空气分流器的内径,即管式膜端部不与空气分流器接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接头包括上进气接头和下进气接头,所述的上进气接头设置在上空气分布器的一端,所述的下进气接头设置在下空气分布器的一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式膜靠近进气接头一侧凸出空气分流器内的高度小于远离进气接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丹胡正国徐瑚珊王玥梁文军曹旭峰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科近离子膜材料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