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槽型MOS晶体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3682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种沟槽型MOS晶体管,其硅片中部且位于重掺杂N型漏极层和P型掺杂阱层之间具有一N型掺杂外延层;一位于P型掺杂阱层内的沟槽延伸至N型掺杂外延层内,位于P型掺杂阱层上部内且位于沟槽的周边具有重掺杂N型源极区,一绝缘介质层覆盖于沟槽、重掺杂N型源极区和P型掺杂阱层上表面面;所述沟槽侧壁和底部具有一第一二氧化硅层,且沟槽内间隔设置有用第一导电多晶硅柱、第二导电多晶硅柱;所述沟槽的下部和底部均包覆有一位于所述N型掺杂外延层内的P型中掺杂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沟槽型MOS晶体管可提高轻掺杂N型漂移区的掺杂浓度,增加耐压的情况下,将关断时将导通电阻降低。将关断时将导通电阻降低。将关断时将导通电阻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沟槽型MOS晶体管


[0001]本技术涉及MOSFET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沟槽型MOSFET器件。

技术介绍

[0002]沟槽功率MOS器件具有集成度高、导通电阻低、开关速度快、开关损耗小的特点,已经在低压和中高压应用领域全面替代平面式功率MOS器件,成为功率MOS器件的主流。随着产品应用的发展,对功率MOS器件的开关速度和开关损耗的要求越来越高,普通的沟槽式MOS器件在开关特性上显得越来越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沟槽型MOS晶体管,该沟槽型MOS晶体管减小了器件工作时候的开关损耗,且提升器件的可靠性。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沟槽型MOS晶体管,包括:位于硅片下部的重掺杂N型漏极层和位于硅片上部的P型掺杂阱层,所述硅片中部且位于重掺杂N型漏极层和P型掺杂阱层之间具有一N型掺杂外延层;
[0005]一位于P型掺杂阱层内的沟槽延伸至N型掺杂外延层内,位于P型掺杂阱层上部内且位于沟槽的周边具有重掺杂N型源极区,一绝缘介质层覆盖于沟槽、重掺杂N型源极区和P型掺杂阱层上表面,位于重掺杂N型源极区上表面的绝缘介质层开有一通孔,一上金属层位于绝缘介质层上表面和通孔内,从而与重掺杂N型源极区电连接,一下金属层覆盖于重掺杂N型漏极层与N型掺杂外延层相背的表面;
[0006]所述沟槽侧壁和底部具有一第一二氧化硅层,且沟槽内间隔设置有第一导电多晶硅柱、第二导电多晶硅柱,此第一导电多晶硅柱、第二导电多晶硅柱之间填充有第二二氧化硅层
[0007]所述沟槽的下部和底部均包覆有一位于所述N型掺杂外延层内的P型中掺杂区,此P型中掺杂区宽度大于沟槽的宽度,且P型中掺杂区的底表面形状为圆弧形。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0009]1. 上述方案中,所述N型掺杂外延层与P型掺杂阱层的高度比为10:4~6。
[0010]2. 上述方案中,所述绝缘介质层的通孔位于重掺杂N型源极区远离沟槽一侧。
[0011]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2]1. 本技术沟槽型MOS晶体管,其沟槽侧壁和底部具有一第一二氧化硅层,且沟槽内间隔设置有第一导电多晶硅柱、第二导电多晶硅柱,此第一导电多晶硅柱、第二导电多晶硅柱之间填充有第二二氧化硅层,减小了器件工作时候的开关损耗,有效抑制了器件的误开启。
[0013]2. 本技术沟槽型MOS晶体管,其沟槽的下部和底部均包覆有一位于所述N型掺杂外延层内的P型中掺杂区,此P型中掺杂区宽度大于沟槽的宽度,且P型中掺杂区的底表面形状为圆弧形,在器件处于反向偏压之时,有助于集中漏电流的传输途径,使之不会四散
导致器件损毁,提升器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4]附图1为本技术沟槽型MOS晶体管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2为本技术沟槽型MOS晶体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6]以上附图中:1、硅片;2、重掺杂N型漏极层;3、P型掺杂阱层;4、N型掺杂外延层;5、沟槽;6、重掺杂N型源极区;7、绝缘介质层;8、通孔;9、上金属层;10、下金属层;11、第一二氧化硅层;12、第一导电多晶硅柱;13、第二导电多晶硅柱;14、第二二氧化硅层;15、P型中掺杂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8]实施例1:一种沟槽型MOS晶体管,包括:位于硅片1下部的重掺杂N型漏极层2和位于硅片1上部的P型掺杂阱层3,所述硅片1中部且位于重掺杂N型漏极层2和P型掺杂阱层3之间具有一N型掺杂外延层4;
[0019]一位于P型掺杂阱层3内的沟槽5延伸至N型掺杂外延层4内,位于P型掺杂阱层3上部内且位于沟槽5的周边具有重掺杂N型源极区6,一绝缘介质层7覆盖于沟槽5、重掺杂N型源极区6和P型掺杂阱层3上表面,位于重掺杂N型源极区6上表面的绝缘介质层7开有一通孔8,一上金属层9位于绝缘介质层7上表面和通孔8内,从而与重掺杂N型源极区6电连接,一下金属层10覆盖于重掺杂N型漏极层2与N型掺杂外延层4相背的表面;
[0020]所述沟槽5侧壁和底部具有一第一二氧化硅层11,且沟槽5内间隔设置有第一导电多晶硅柱12、第二导电多晶硅柱13,此第一导电多晶硅柱12、第二导电多晶硅柱13之间填充有第二二氧化硅层14;
[0021]所述沟槽5的下部和底部均包覆有一位于所述N型掺杂外延层4内的P型中掺杂区15,此P型中掺杂区15宽度大于沟槽5的宽度,且P型中掺杂区15的底表面形状为圆弧形。
[0022]上述N型掺杂外延层4与P型掺杂阱层3的高度比为10:5.6。
[0023]上述绝缘介质层7的通孔8位于重掺杂N型源极区6远离沟槽5一侧。
[0024]实施例2:一种沟槽型MOS晶体管,包括:位于硅片1下部的重掺杂N型漏极层2和位于硅片1上部的P型掺杂阱层3,所述硅片1中部且位于重掺杂N型漏极层2和P型掺杂阱层3之间具有一N型掺杂外延层4;
[0025]一位于P型掺杂阱层3内的沟槽5延伸至N型掺杂外延层4内,位于P型掺杂阱层3上
部内且位于沟槽5的周边具有重掺杂N型源极区6,一绝缘介质层7覆盖于沟槽5、重掺杂N型源极区6和P型掺杂阱层3上表面,位于重掺杂N型源极区6上表面的绝缘介质层7开有一通孔8,一上金属层9位于绝缘介质层7上表面和通孔8内,从而与重掺杂N型源极区6电连接,一下金属层10覆盖于重掺杂N型漏极层2与N型掺杂外延层4相背的表面;
[0026]所述沟槽5侧壁和底部具有一第一二氧化硅层11,且沟槽5内间隔设置有第一导电多晶硅柱12、第二导电多晶硅柱13,此第一导电多晶硅柱12、第二导电多晶硅柱13之间填充有第二二氧化硅层14;
[0027]所述沟槽5的下部和底部均包覆有一位于所述N型掺杂外延层4内的P型中掺杂区15,此P型中掺杂区15宽度大于沟槽5的宽度,且P型中掺杂区15的底表面形状为圆弧形。
[0028]上述N型掺杂外延层4与P型掺杂阱层3的高度比为10:4.5。
[0029]上述绝缘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沟槽型MOS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硅片(1)下部的重掺杂N型漏极层(2)和位于硅片(1)上部的P型掺杂阱层(3),所述硅片(1)中部且位于重掺杂N型漏极层(2)和P型掺杂阱层(3)之间具有一N型掺杂外延层(4);一位于P型掺杂阱层(3)内的沟槽(5)延伸至N型掺杂外延层(4)内,位于P型掺杂阱层(3)上部内且位于沟槽(5)的周边具有重掺杂N型源极区(6),一绝缘介质层(7)覆盖于沟槽(5)、重掺杂N型源极区(6)和P型掺杂阱层(3)上表面,位于重掺杂N型源极区(6)上表面的绝缘介质层(7)开有一通孔(8),一上金属层(9)位于绝缘介质层(7)上表面和通孔(8)内,从而与重掺杂N型源极区(6)电连接,一下金属层(10)覆盖于重掺杂N型漏极层(2)与N型掺杂外延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译陆佳顺杨洁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硅能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