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导通电阻功率MOS场效应晶体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4872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低导通电阻功率MOS场效应晶体管,其复合掺杂层的中央区域具有一N型中掺杂区,复合掺杂层位于N型中掺杂区两侧区域分别具有左P型基区和右P型基区,左P型基区和右P型基区各自上部远离N型中掺杂区的区域分别设置有左N型重掺杂源极区和右N型重掺杂源极区,从而在左P型基区和右P型基区各自上部靠近N型中掺杂区的区域形成P型凸起部,左P型基区和右P型基区的各自P型凸起部上方分别设置有左栅极层、右栅极层,此左栅极层、右栅极层分别与P型凸起部之间通过二氧化硅层隔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低导通电阻功率MOS场效应晶体管大大降低了JFET区的电阻,实现器件的低阻化和降低了器件的发热量。化和降低了器件的发热量。化和降低了器件的发热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导通电阻功率MOS场效应晶体管


[0001]本技术涉及MOSFET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低导通电阻功率MOS场效应晶体管。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节能和减排成为电子信息
的重要发展方向,引领了对高能效和高可靠性的MOSFET(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金属

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功率器件的大量需求。
[0003]功率MOS场效应晶体管,即MOSFET,其原意是:MOS(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FET(Field Effect Transistor场效应晶体管),即以金属层(M)的栅极隔着氧化层(O)利用电场的效应来控制半导体(S)的场效应晶体管。
[0004]但是,现有的MOS场效应晶体管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影响器件的正常工作。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低导通电阻功率MOS场效应晶体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导通电阻功率MOS场效应晶体管,该功率MOS场效应晶体管大大降低JFET区的电阻,实现器件的低阻化和降低了器件的发热量。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导通电阻功率MOS场效应晶体管,包括:位于硅片下部的重掺杂N型漏极层、位于硅片中部的N型轻掺杂外延层和位于硅片上部的复合掺杂层,此复合掺杂层的中央区域具有一N型中掺杂区,所述复合掺杂层位于N型中掺杂区两侧区域分别具有左P型基区和右P型基区;
[0007]所述左P型基区和右P型基区各自上部远离N型中掺杂区的区域分别设置有左N型重掺杂源极区和右N型重掺杂源极区,从而在所述左P型基区和右P型基区各自上部靠近N型中掺杂区的区域形成P型凸起部,所述左P型基区和右P型基区的各自P型凸起部上方分别设置有左栅极层、右栅极层,此左栅极层、右栅极层分别与P型凸起部之间通过二氧化硅层隔离。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0009]1、上述方案中,所述N型中掺杂区的高度大于左P型基区和右P型基区的高度,通过将栅极分为左栅极层、右栅极层的构造,以及在原来传统结构的JFET区,通过离子注入形成N型的中高掺杂区,减低JFET区的导通电阻,进一步降低器件整体导通电阻。
[0010]2、上述方案中,所述左N型重掺杂源极区与左P型基区的深度比为4~6:10,左N型重掺杂源极区与左P型基区的有效深度比有利于器件导通时,减少电子的有效路径。
[0011]3、上述方案中,所述右N型重掺杂源极区与右P型基区的深度比为4~6:10,右N型重掺杂源极区与右P型基区的有效深度比有利于器件导通时,减少电子的有效路径。
[001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3]本技术的一种低导通电阻功率MOS场效应晶体管,其复合掺杂层位于N型中掺
杂区两侧区域分别具有左P型基区和右P型基区,左P型基区和右P型基区各自上部远离N型中掺杂区的区域分别设置有左N型重掺杂源极区和右N型重掺杂源极区,从而在左P型基区和右P型基区各自上部靠近N型中掺杂区的区域形成P型凸起部,左P型基区和右P型基区的各自P型凸起部上方分别设置有左栅极层、右栅极层,此左栅极层、右栅极层分别与P型凸起部之间通过二氧化硅层隔离,采用2个栅极层且在用2个栅极层之间为N型中掺杂区,N型中掺杂区上方没有栅极,有利于提高N型中掺杂区中的电子浓度,进而大大降低了JFET区的电阻,实现器件的低阻化和降低了器件的发热量。
附图说明
[0014]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低导通电阻功率MOS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5]以上附图中:1、硅片;2、重掺杂N型漏极层;3、N型轻掺杂外延层;4、复合掺杂层;5、N型中掺杂区;61、左P型基区;62、右P型基区;71、左N型重掺杂源极区;72、右N型重掺杂源极区;8、P型凸起部;91、左栅极层;92、右栅极层;10、二氧化硅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7]实施例1:一种低导通电阻功率MOS场效应晶体管,包括:位于硅片1下部的重掺杂N型漏极层2、位于硅片1中部的N型轻掺杂外延层3和位于硅片1上部的复合掺杂层4,此复合掺杂层4的中央区域具有一N型中掺杂区5;
[0018]所述复合掺杂层4位于N型中掺杂区5两侧区域分别具有左P型基区61和右P型基区62,所述左P型基区61和右P型基区62各自上部远离N型中掺杂区5的区域分别设置有左N型重掺杂源极区71和右N型重掺杂源极区72,从而在所述左P型基区61和右P型基区62各自上部靠近N型中掺杂区5的区域形成P型凸起部8;
[0019]所述左P型基区61和右P型基区62的各自P型凸起部8上方分别设置有左栅极层91、右栅极层92,此左栅极层91、右栅极层92分别与P型凸起部8之间通过二氧化硅层10隔离。
[0020]上述N型中掺杂区4的高度大于左P型基区61和右P型基区62的高度。
[0021]上述左N型重掺杂源极区71与左P型基区61的深度比为5.5:10。
[0022]上述右N型重掺杂源极区72与右P型基区62的深度比为5.5:10。
[0023]上述N型轻掺杂外延层3的厚度为重掺杂N型漏极层2的厚度的3倍。
[0024]实施例2:一种低导通电阻功率MOS场效应晶体管,包括:位于硅片1下部的重掺杂N型漏极层2、位于硅片1中部的N型轻掺杂外延层3和位于硅片1上部的复合掺杂层4,此复合
掺杂层4的中央区域具有一N型中掺杂区5,所述复合掺杂层4位于N型中掺杂区5两侧区域分别具有左P型基区61和右P型基区62;
[0025]所述左P型基区61和右P型基区62各自上部远离N型中掺杂区5的区域分别设置有左N型重掺杂源极区71和右N型重掺杂源极区72,从而在所述左P型基区61和右P型基区62各自上部靠近N型中掺杂区5的区域形成P型凸起部8;
[0026]所述左P型基区61和右P型基区6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导通电阻功率MOS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硅片(1)下部的重掺杂N型漏极层(2)、位于硅片(1)中部的N型轻掺杂外延层(3)和位于硅片(1)上部的复合掺杂层(4),此复合掺杂层(4)的中央区域具有一N型中掺杂区(5),所述复合掺杂层(4)位于N型中掺杂区(5)两侧区域分别具有左P型基区(61)和右P型基区(62);所述左P型基区(61)和右P型基区(62)各自上部远离N型中掺杂区(5)的区域分别设置有左N型重掺杂源极区(71)和右N型重掺杂源极区(72),从而在所述左P型基区(61)和右P型基区(62)各自上部靠近N型中掺杂区(5)的区域形成P型凸起部(8),所述左P型基区(61)和右P型基区(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佳顺钱叶华杨洁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硅能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