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箱前后壳体固定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3358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速箱前后壳体固定安装结构,包括变速箱壳体,所述变速箱壳体包括固定连接的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变速箱壳体右侧设有散热扇,变速箱壳体外壁上包裹有消音棉层,变速箱壳体底部设有安装结构组件且通过安装结构组件安装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安装结构组件包括安装箱、丝杆、L形安装板和限位杆,所述安装箱无底且固定设置在变速箱壳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拜托了传统的螺丝拧紧固定的安装方式,采用全新的在变速箱壳体上设置安装结构组件来对变速箱进行安装固定,安装固定操作更加便捷省力。且变速箱上设有散热和降噪减震结构,实现了对变速箱的全方面的防护。的全方面的防护。的全方面的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速箱前后壳体固定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变速箱壳体安装
,具体是指一种变速箱前后壳体固定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变速箱主要分为手动、自动两种,手动变速箱主要由齿轮和轴组成,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产生变速变矩;而自动变速箱AT是由液力变扭器、行星齿轮、液压变距系统和液压操纵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变矩。变速箱的减震是变速箱上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否则,汽车发动机的转动和车辆行驶所产生的颠簸会附加动压力,引起相关零件产生振动和噪声,如果振动的振幅接近共振时的振幅,则会造成变速箱及其相关零件的破坏,强度、效率与寿命的下降。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变速箱的安装操作比较繁琐,效率低下,且减震降噪效果不够好,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变速箱前后壳体固定安装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困难,提供一种变速箱壳体上设有独特的安装结构,从而能够方便变速箱安装并使其安装更快捷,且变速箱具有很好的减震降噪效果的一种变速箱前后壳体固定安装结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变速箱前后壳体固定安装结构,包括变速箱壳体,所述变速箱壳体包括固定连接的前壳体和后壳体,变速箱壳体顶部分别设有档位调节杆和润滑油加油孔,变速箱壳体左侧设有齿轮盒,变速箱壳体前侧设有工作参数标识牌,所述变速箱壳体右侧设有散热扇,变速箱壳体外壁上包裹有消音棉层,变速箱壳体底部设有安装结构组件且通过安装结构组件安装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安装结构组件包括安装箱、丝杆、L形安装板和限位杆,所述安装箱无底且固定设置在变速箱壳体上,所述丝杆贯穿安装箱且与安装箱的左右两侧的箱壁之间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杆沿平行于丝杆的方向固定于安装箱内,所述L形安装板的个数为两个且均套设在丝杆上,所述丝杆的左半段和右半段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两L形安装板镜像分布在丝杆的左半段和右半段上且与丝杆螺纹连接,两L形安装板均套设在限位杆上且与限位杆滑动连接,所述底座上对应两L形安装板的位置开设有T形安装槽,所述L形安装板的水平段均配合安装在T形安装槽内。
[0005]作为改进,所述丝杆左端固定设有转柄,方便转动丝杆。
[0006]作为改进,所述散热扇与变速箱壳体的连接处设有减震橡胶垫,起到减震的作用。
[0007]作为改进,所述L形安装板接触T形安装槽的表面上均包裹有减震橡胶层,起到很好的减震作用。
[000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拜托了传统的螺丝拧紧固定的安装方式,采用全新的在变速箱壳体上设置安装结构组件来对变速箱进行安装固定,安
装固定操作更加便捷省力。且变速箱上设有散热和降噪减震结构,实现了对变速箱的全方面的防护,增加了变速箱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一种变速箱前后壳体固定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0]如图所示:1、变速箱壳体,2、档位调节杆,3、润滑油加油孔,4、齿轮盒,5、工作参数标识牌,6、散热扇,7、消音棉层,8、安装结构组件,9、底座,10、安装箱,11、丝杆, 12、L形安装板,13、限位杆,14、T形安装槽,15、转柄。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3]一种变速箱前后壳体固定安装结构,包括变速箱壳体1,变速箱壳体1为汽车变速箱的外壳体,所述变速箱壳体1包括固定连接的前壳体和后壳体,变速箱壳体1顶部分别设有档位调节杆2和润滑油加油孔3,变速箱壳体1左侧设有齿轮盒4,变速箱壳体1前侧设有工作参数标识牌5,所述变速箱壳体1右侧设有散热扇6,所述散热扇6与变速箱壳体1的连接处设有减震橡胶垫,散热扇6上包裹有隔音层,变速箱壳体1外壁上包裹有消音棉层7,变速箱壳体1底部设有安装结构组件8且通过安装结构组件8安装固定在底座9上,所述安装结构组件8包括安装箱10、丝杆11、L形安装板12和限位杆13,所述安装箱10无底且固定设置在变速箱壳体1上,所述丝杆11贯穿安装箱10且与安装箱10的左右两侧的箱壁之间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杆13沿平行于丝杆11的方向固定于安装箱10内,所述L形安装板12的个数为两个且均套设在丝杆11上,所述丝杆11的左半段和右半段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两L形安装板12镜像分布在丝杆11的左半段和右半段上且与丝杆11螺纹连接,所述丝杆11左端固定设有转柄15,两L形安装板12均套设在限位杆13上且与限位杆13滑动连接,所述底座9上对应两L形安装板12的位置开设有T形安装槽14,所述L形安装板12的水平段均配合安装在T形安装槽14内,所述L形安装板12接触T形安装槽14的表面上均包裹有减震橡胶层。通过转动转柄15来控制两L形安装板12的相对移动或向背移动,进而使变速箱通过安装结构组件8安装到底座9上的操作变得非常便捷,省时省力。
[0014]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档位调节杆2能够控制变速箱对转速的控制,通过润滑油加油孔3定期向变速箱内添加润滑油,齿轮盒4负责将变速箱和汽车的其他部件连接,散热扇 6起到对变速箱的散热作用,消音棉层7能够起到很好的降低变速箱内部所产生的噪音的作用。当需要安装变速箱时,通过转动转柄15来控制丝杆11的转动,丝杆11的转动会带
动两 L形安装板12相对移动,带两L形安装板12之前距离足够短时,便可将两L形安装板12放入到底座9上的T形安装槽14内,然后反向转动转柄15,丝杆11便会带动两L形安装板12 向背移动,随着两L形安装板12之间距离的增加,两L形安装板12便会配合安装到T形安装槽14内,变速箱安装完成。
[0015]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箱前后壳体固定安装结构,包括变速箱壳体(1),所述变速箱壳体(1)包括固定连接的前壳体和后壳体,变速箱壳体(1)顶部分别设有档位调节杆(2)和润滑油加油孔(3),变速箱壳体(1)左侧设有齿轮盒(4),变速箱壳体(1)前侧设有工作参数标识牌(5),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壳体(1)右侧设有散热扇(6),变速箱壳体(1)外壁上包裹有消音棉层(7),变速箱壳体(1)底部设有安装结构组件(8)且通过安装结构组件(8)安装固定在底座(9)上,所述安装结构组件(8)包括安装箱(10)、丝杆(11)、L形安装板(12)和限位杆(13),所述安装箱(10)无底且固定设置在变速箱壳体(1)上,所述丝杆(11)贯穿安装箱(10)且与安装箱(10)的左右两侧的箱壁之间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杆(13)沿平行于丝杆(11)的方向固定于安装箱(10)内,所述L形安装板(12)的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丽研魏晓静孟庆华王振
申请(专利权)人:邹平天晟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