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撑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25906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椎体撑开装置。椎体撑开装置包含内芯、两个螺纹套以及两个膨胀套。内芯设置有沿轴向排列的两段外螺纹,两段外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两个螺纹套分别套设在内芯上,并分别与两段外螺纹配合。两个膨胀套分别具有支撑板,两个支撑板上下相对布置且分别位于内芯的上方和下方,支撑板沿内芯的轴向延伸,每个支撑板的两端部分别通过支撑臂连接于两个螺纹套,支撑臂与其连接的支撑板和螺纹套为一体结构。其中,椎体撑开装置被配置为通过旋转内芯,而使两个螺纹套相向或相背移动,经由支撑臂带动两个支撑板相对内芯上下撑开。由支撑臂带动两个支撑板相对内芯上下撑开。由支撑臂带动两个支撑板相对内芯上下撑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椎体撑开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脊柱椎体撑开
,尤其涉及一种椎体撑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椎体因外伤导致压缩性骨折,尤其伴随有骨质疏松时,通常的处理方法包含:首先经椎弓根建立微创通道,然后使用专用器械恢复椎体的原有高度,再通过微创通道将骨水泥注入至椎体内部而使其固定。其中,现有的用于恢复椎体高度的器械提出采用球囊撑开或机械臂撑开等方式。
[0003]然而,现有的球囊结构的撑开装置的不足之处在于支撑力较小,且对椎体内部整体挤压后容易出现较大的形腔,需填充较多的骨水泥,容易造成骨水泥泄漏。现有的机械臂结构的撑开装置通常采用螺纹向内侧挤压撑开的方式,支撑点集中在中心,容易出现单侧倾斜,且为单侧挤压撑开,需旋拧螺纹圈数较多,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支撑压力分散、受力均衡、撑开后结构稳定、操作简便的椎体撑开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椎体撑开装置。所述椎体撑开装置包含内芯、两个螺纹套以及两个膨胀套。所述内芯设置有沿轴向排列的两段外螺纹,所述两段外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两个螺纹套分别套设在所述内芯上,并分别与所述两段外螺纹配合。所述两个膨胀套分别具有支撑板,所述两个支撑板上下相对布置且分别位于所述内芯的上方和下方,所述支撑板沿所述内芯的轴向延伸,每个所述支撑板的两端部分别通过支撑臂连接于所述两个螺纹套,所述支撑臂与其连接的所述支撑板和所述螺纹套为一体结构。其中,所述椎体撑开装置被配置为通过旋转所述内芯,而使所述两个螺纹套相向或相背移动,经由所述支撑臂带动所述两个支撑板相对所述内芯上下撑开。
[0007]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两段外螺纹在所述内芯轴向上的布置长度相等。
[0008]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内芯的中部设置有中间挡板。和/或,所述内芯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端部挡板。
[0009]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板的端部朝向另一所述支撑板凸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位于与其所在的所述支撑板的该端部连接的所述支撑臂的相对外侧。
[0010]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每个所述支撑板的两端部分别通过一对所述支撑臂连接于所述两个螺纹套,同对的两个所述支撑臂分别位于所述内芯的两侧。
[0011]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每个所述支撑臂的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端部开设有第一形变限位槽。和/或,每个所述支撑臂的连接于所述螺纹套的端部开设有第二
形变限位槽。
[0012]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每个所述支撑板呈圆弧板状结构,两个所述支撑板在未撑开时,其外表面共同位于一圆柱面上,所述圆柱面的中心线与所述内芯的中心线重合。
[0013]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每个所述螺纹套具有相反的两个第一侧面,所述两个第一侧面共同位于所述圆柱面上。
[0014]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每个所述支撑臂具有背向所述内芯的第二侧面,各所述支撑臂的所述第二侧面共同位于所述圆柱面上。
[0015]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内芯呈管状结构而具有管腔,所述内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在径向方向上连通于所述管腔。
[001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出的椎体撑开装置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7]本技术提出的椎体撑开装置包含内芯、两个螺纹套以及两个膨胀套。内芯设置有沿轴向排列且螺纹方向相反的两段外螺纹。两个螺纹套分别套设在内芯上,并分别与两段外螺纹配合。两个膨胀套分别具有支撑板,两个支撑板上下相对布置且分别位于内芯的上方和下方,每个支撑板的两端部分别通过支撑臂连接于两个螺纹套,支撑臂与其连接的支撑板和螺纹套为一体结构。据此,本技术能够通过旋转内芯,而使两个螺纹套相向或相背移动,经由支撑臂带动两个支撑板相对内芯上下撑开。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提出的椎体撑开装置采用双侧反向外螺纹的支撑设计,能够使两个膨胀套撑开后的结构更加稳定,还能够使撑开过程中旋转内芯的圈数较现有的单向螺纹的设计更少,使操作更加简便。另外,本技术撑开后的支撑点分布在装置的两端,受力更加均衡,撑开后不易发生倾斜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8]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技术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0019]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椎体撑开装置的立体图;
[0020]图2是图1示出的椎体撑开装置的主视图;
[0021]图3是图1示出的椎体撑开装置的轴向剖视图;
[0022]图4是图1示出的椎体撑开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沿图4中直线A

A所作的剖视图;
[0024]图6是图1示出的椎体撑开装置在初始状态下的主视图;
[0025]图7是图1示出的椎体撑开装置在撑开状态下的主视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7]100.内芯;
[0028]110.第一外螺纹;
[0029]120.第二外螺纹;
[0030]130.中间挡板;
[0031]140.端部挡板;
[0032]150.管腔;
[0033]160.通孔;
[0034]210.第一螺纹套;
[0035]211.第一侧面;
[0036]220.第二螺纹套;
[0037]310.上膨胀套;
[0038]311.上支撑板;
[0039]312.上限位凸起;
[0040]320.下膨胀套;
[0041]321.下支撑板;
[0042]322.下限位凸起;
[0043]410.上支撑臂;
[0044]411.第一形变限位槽;
[0045]412.第二形变限位槽;
[0046]413.第二侧面;
[0047]420.下支撑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
[0049]在对本技术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技术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椎体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内芯,设置有沿轴向排列的两段外螺纹,所述两段外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两个螺纹套,分别套设在所述内芯上,并分别与所述两段外螺纹配合;以及两个膨胀套,分别具有支撑板,所述两个支撑板上下相对布置且分别位于所述内芯的上方和下方,所述支撑板沿所述内芯的轴向延伸,每个所述支撑板的两端部分别通过支撑臂连接于所述两个螺纹套,所述支撑臂与其连接的所述支撑板和所述螺纹套为一体结构;其中,所述椎体撑开装置被配置为通过旋转所述内芯,而使所述两个螺纹套相向或相背移动,经由所述支撑臂带动所述两个支撑板相对所述内芯上下撑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体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段外螺纹在所述内芯轴向上的布置长度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体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的中部设置有中间挡板;和/或,所述内芯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端部挡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体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端部朝向另一所述支撑板凸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位于与其所在的所述支撑板的该端部连接的所述支撑臂的相对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永闫寒冰李文钊赵军董骧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纳通医学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