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模电感散热组件和电池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1704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0:17
一种共模电感散热组件以及具有该共模电感散热组件的电池总成,共模电感散热组件包括壳体、共模电感、导热件和散热件,共模电感和散热件固定在壳体上,共模电感包括磁芯和线圈组,线圈组绕设于磁芯,散热件设置于线圈组的周围,导热件连接线圈组和散热件。通过设置导热件连接线圈组和散热件,导热件将线圈组产生的热量导向至散热件,从而有效降低线圈组的温度,且无需灌胶或者增大线圈导线的截面积,占用空间较小。用空间较小。用空间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共模电感散热组件和电池总成


[0001]本领域属于电气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共模电感散热组件和具有该共模电感散热组件的电池总成。

技术介绍

[0002]共模电感作为电气产品中常用的部件,可有效的抑制共模干扰信号,从而提升电气产品的电磁兼容性。
[0003]共模电感在工作时,其线圈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目前共模电感多采用灌胶或者增加线圈导线的截面积来降低电感热量。但是考虑到共模电感的安规距离,传统的方案将占用产品内部很大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共模电感散热组件和电池总成,在共模电感有效散热的同时,能够减少空间占用。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共模电感散热组件,共模电感散热组件包括壳体、共模电感、导热件和散热件,所述共模电感和所述散热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共模电感包括磁芯和线圈组,所述线圈组绕设于所述磁芯,所述散热件设置于所述线圈组的周围,所述导热件连接所述线圈组和所述散热件。
[000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的形状与所述线圈组的外周面的形状对应,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线圈组的外周面贴合,所述第二侧面的形状与所述散热件朝向所述导热件的第一表面的形状对应,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贴合。
[000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共模电感散热组件还包括底座和压块,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线圈组和所述导热件均设于所述底座背向所述壳体的底板的同侧,所述压块与所述散热件连接固定,所述导热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连接,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连接,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压块连接。
[000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压块与所述线圈组之间具有间隔距离。
[001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线圈组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相对设置,所述导热件包括第一导热件和第二导热件,所述第一导热件与所述第一线圈连接,所述第二导热件与所述第二线圈连接。
[001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件的数量大于等于3个,与所述第一线圈连接的所述导热件的数量大于等于2个,与所述第二线圈连接的所述导热件的数量大于等于1个。
[001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件还包括第三导热件,所述第三导热件设于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之间,所述第三导热件同时与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连接。
[001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件的数量与所述导热件的数量相同且对应设置。
[001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件的材质为硅胶。
[0015]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总成,电池总成包括电池和第二方面任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共模电感散热组件,所述电池与所述共模电感散热组件连接。
[0016]本技术提供的共模电感散热组件,通过设置导热件连接线圈组和散热件,导热件将线圈组产生的热量导向至散热件,从而有效降低线圈组的温度,且无需灌胶或者增大线圈导线的截面积,占用空间较小。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共模电感散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共模电感散热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2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一种实施方式中导热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图4中的共模电感散热组件沿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图3和图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共模电感散热组件100,该共模电感散热组件100可应用于燃料电池、空调、冰箱等电气设备,主要用于抑制共模干扰信号。共模电感散热组件100包括壳体10、共模电感20、导热件30和散热件40,共模电感20和散热件40固定在壳体10上,共模电感20包括磁芯21和线圈组22,线圈组22绕设于磁芯21,散热件40设置于线圈组22的周围,导热件30连接线圈组22和散热件40。
[0026]具体的,壳体10的材质可以为聚苯乙烯、聚丙烯等硬质塑料,也可以为铝合金、钛合金等金属。共模电感20和导热件30均位于壳内。线圈组22的材质可以为铜、铝和银等导电金属,优选为铜材质。磁芯21可以为铁氧体磁芯、磁粉芯和高磁通磁粉芯等,其中常用的磁粉芯有铁粉芯和铁硅铝粉芯。铁氧体磁芯的形状最为多样,而磁粉芯以及高磁通磁粉芯的形状只有环形。本实施例中的磁芯21呈环状,其他实施例中的磁芯21可以呈U型、E型或者一些复杂的形状,本技术不对磁芯21的形状做限定。
[0027]可以理解的是,导热件30的导热系数远高于空气,因此线圈组22产生的热量优先进入导热件30,而由于导热件30连接有散热件40,散热件40可将热量吸收,从而降低线圈组22的温度或维持线圈组22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现有技术中,不管是通过增大线圈导线的
截面尺寸以降低线圈组22的电阻,降低产生的热量,还是通过大面积的灌胶散热,其所占据的空间均过大,不利于控制整机的尺寸。
[0028]通过设置导热件30连接线圈组22和散热件40,导热件30将线圈组22产生的热量导向至散热件40,从而有效降低线圈组22的温度,且无需灌胶或者增大线圈导线的截面积,占用空间较小。
[0029]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5和图6,导热件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301和第二侧面302,第一侧面301的形状与线圈组22的外周面的形状对应,第一侧面301与线圈组22的外周面贴合,第二侧面302的形状与散热件40朝向导热件30的第一表面的形状对应,第二侧面302与第一表面贴合。通过设置导热件30的第一侧面301与线圈的外周面的形状对应,第一侧面301能够与线圈的外周面紧密地贴合,有利于线圈的热量进入到导热件30内,提高了导热率;第二侧面302的形状与散热件40朝向导热件30的第一表面的形状对应,第二侧面302能够与第一表面贴合,有利于导热件30的热量被散热件40带走,提高了散热效果。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证第一侧面3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模电感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共模电感、导热件和散热件,所述共模电感和所述散热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共模电感包括磁芯和线圈组,所述线圈组绕设于所述磁芯,所述散热件设置于所述线圈组的周围,所述导热件连接所述线圈组和所述散热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电感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的形状与所述线圈组的外周面的形状对应,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线圈组的外周面贴合,所述第二侧面的形状与所述散热件朝向所述导热件的第一表面的形状对应,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贴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模电感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模电感散热组件还包括底座和压块,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线圈组和所述导热件均设于所述底座背向所述壳体的底板的同侧,所述压块与所述散热件连接固定,所述导热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连接,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连接,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压块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模电感散热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吴壬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