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霍正琴专利>正文

一种带强制风冷的干式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0958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强制风冷的干式变压器,涉及变压器降温技术领域,包括支架、变压器主体和风冷装置,所述变压器主体安装在所述支架之间,所述风冷装置设置在所述变压器主体的底部正下方,该变压器主体通过大比热容材料制作的降温层能够减缓变压器工作时温度的上升速度,长时间将变压器维持在合理的工作温度,此外散热片形成的导风槽也利于变压器热量的排放,实现变压器的快速降温,风冷装置利用导风筒的设计能够更好的将风扇吹出的风集中垂向变压器,在不改变风扇功率的情况下增加有效的散热风力,更好更快速的对变压器降温。更好更快速的对变压器降温。更好更快速的对变压器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强制风冷的干式变压器


[0001]本技术涉及变压器降温
,具体为一种带强制风冷的干式变压器。

技术介绍

[0002]变压器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温度的快速上升,过高的温度不但会影响变压器的工作效果,而且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在变压器进行工作时对其进行温度的控制,使其始终保持在适合的工作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强制风冷的干式变压器,具备降低变压器工作温度的优点,解决了变压器工作时温度过高的问题。
[0004]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强制风冷的干式变压器,包括支架、变压器主体和风冷装置,所述变压器主体安装在所述支架之间,所述风冷装置设置在所述变压器主体的底部正下方;所述支架包括顶部连接杆、底部固定杆、导轨和固定槽,所述顶部连接杆设置在所述变压器主体的正上方,将各个变压器进行连接,所述底部固定杆的上表面与所述变压器主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部固定杆的下表面与所述导轨的连接,所述底部固定杆上设置有卡扣,通过卡扣与所述固定槽的配合作用将底部固定杆与导轨进行固定;所述变压器主体包括外壳、上盖板、下盖板、变压器线圈、降温层,散热叶片、导风槽、通风口和通风孔,所述上盖板安装在所述外壳的顶部,所述下盖板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变压器线圈设置在外壳的内部,变压器线圈侧面一周包裹有一圈所述降温层,在所述降温层的外侧沿垂向设置有若干散热叶片,每个散热叶片之间形成导风槽,在外壳的内表面与降温层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所述通风口,在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上设置有所述通风孔;所述风冷装置包括外包围、导风筒、十字支撑、驱动机、风扇轴、降温叶片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外包围和所述底部固定杆,所述外包围内部形成所述导风筒,所述十字支撑安装在所述外包围内表面底部位置,十字支撑中间设置有所述驱动机,驱动机驱动所述风扇轴转动,在所述风扇轴外表面安装有若干降温叶片。
[0005]进一步的,所述底部固定杆数量为两个,且平行设置。
[0006]进一步的,所述导轨数量为两个,且平行设置,两根导轨分别设置在所述底部固定杆的两端。
[000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槽沿所述导轨纵向等间距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降温层采用高比热容材料制作。
[0009]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叶片设置在所述降温层侧面一周,且等距设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降温叶片为螺旋叶片。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带强制风冷的干式变压器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通过外壳、上盖板、下盖板、变压器线圈、降温层,散热叶片、导风槽、通风口和通风孔构成的变压器主体首先通过大比热容材料制作的降温层能够减缓变压器
工作时温度的上升速度,长时间将变压器维持在合理的工作温度,此外散热片形成的导风槽也利于变压器热量的排放,实现变压器的快速降温。
[0013]2、本技术通过外包围、导风筒、十字支撑、驱动机、风扇轴、降温叶片和连接杆构成的风冷装置利用导风筒的设计能够更好的将风扇吹出的风集中垂向变压器,在不改变风扇功率的情况下增加有效的散热风力,更好更快速的对变压器降温。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主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侧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变压器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风冷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支架,101-顶部连接杆,102-底部固定杆,103-导轨,104-固定槽,2-变压器主体,201-外壳,202-上盖板,203-下盖板,204-变压器线圈,205-降温层,206-散热叶片,207-导风槽,208-通风口,209-通风孔,3-风冷装置,301-外包围,302-导风筒,303-十字支撑,304-驱动机,305-风扇轴,306-降温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9]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强制风冷的干式变压器,包括支架1、变压器主体2和风冷装置3,变压器主体2安装在支架1之间,风冷装置3设置在变压器主体2的底部正下方;支架1包括顶部连接杆101、底部固定杆102、导轨103和固定槽104,顶部连接杆101设置在变压器主体2的正上方,将各个变压器进行连接,底部固定杆102的上表面与变压器主体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底部固定杆102的下表面与导轨103的连接,底部固定杆102上设置有卡扣,通过卡扣与固定槽104的配合作用将底部固定杆102与导轨103进行固定;变压器主体2包括外壳201、上盖板202、下盖板203、变压器线圈204、降温层205,散热叶片206、导风槽207、通风口208和通风孔209,上盖板202安装在外壳201的顶部,下盖板203安装在外壳201的底部,变压器线圈204设置在外壳201的内部,变压器线圈204侧面一周包裹有一圈降温层205,在降温层205的外侧沿垂向设置有若干散热叶片206,每个散热叶片206之间形成导风槽207,在外壳201的内表面与降温层205的外表面之间形成通风口208,在上盖板202和下盖板203上设置有通风孔209;风冷装置3包括外包围301、导风筒302、十字支撑303、驱动机304、风扇轴305、降温叶片306和连接杆307,连接杆307两端分别连接外包围301和底部固定杆102,外包围301内部形成导风筒302,十字支撑303安装在外包围301内表面底部位置,十字支撑303中间设置有驱动机304,驱动机304驱动风扇轴305转动,在风扇轴305外表面安装有若干降温叶片306。底部固定杆102数量为两个,且平行设置。导轨103数量为两个,且平行设置,两根导轨103分别设置在底部固定杆102的两端。固定槽104沿导轨103纵向等间距设置。降温层205采用高比热容材料制作。散热叶片206设置在降温层205侧面一周,且等距设置。降温叶片306为螺旋叶片。通过外壳201、上盖板202、下盖板203、变压器线圈204、降温层205,散热叶片206、导风槽207、通风口208和通风孔209构成的变压器主体2首先通过大比热容材料制作的降温层205能够减缓变压器工作时温度的上升速度,长时间将变压器维持在合理的工作温度,此外散热片206形成的导风槽207也利于变压器热量的排
放,实现变压器的快速降温。通过外包围301、导风筒302、十字支撑303、驱动机304、风扇轴305、降温叶片306和连接杆307构成的风冷装置3利用导风筒302的设计能够更好的将风扇吹出的风集中垂向变压器,在不改变风扇功率的情况下增加有效的散热风力,更好更快速的对变压器降温。
[0020]本技术中变压器为已经公开的广泛运用与日常生活的已知技术,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磁芯)。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磁饱和变压器)等。按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强制风冷的干式变压器,包括支架(1)、变压器主体(2)和风冷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主体(2)安装在所述支架(1)之间,所述风冷装置(3)设置在所述变压器主体(2)的底部正下方;所述支架(1)包括顶部连接杆(101)、底部固定杆(102)、导轨(103)和固定槽(104),所述顶部连接杆(101)设置在所述变压器主体(2)的正上方,将各个变压器进行连接,所述底部固定杆(102)的上表面与所述变压器主体(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部固定杆(102)的下表面与所述导轨(103)的连接,所述底部固定杆(102)上设置有卡扣,通过卡扣与所述固定槽(104)的配合作用将底部固定杆(102)与导轨(103)进行固定;所述变压器主体(2)包括外壳(201)、上盖板(202)、下盖板(203)、变压器线圈(204)、降温层(205),散热叶片(206)、导风槽(207)、通风口(208)和通风孔(209),所述上盖板(202)安装在所述外壳(201)的顶部,所述下盖板(203)安装在所述外壳(201)的底部,所述变压器线圈(204)设置在外壳(201)的内部,变压器线圈(204)侧面一周包裹有一圈所述降温层(205),在所述降温层(205)的外侧沿垂向设置有若干散热叶片(206),每个散热叶片(206)之间形成导风槽(207),在外壳(201)的内表面与降温层(205)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所述通风口(208),在所述上盖板(202)和下盖板(203)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霍正琴
申请(专利权)人:霍正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