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桨桨叶桨根及桨根与桨毂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1641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旋桨桨叶桨根及桨根与桨毂的连接结构,叶柄头部为直径较大圆柱,后面依次是直径变小的圆台、直径最小圆柱、直径变大的圆台、过渡弧面和最大直径圆柱,较大直径圆柱上有外螺纹和键槽,另一端端面中心开锥型槽;在直径变大的圆台上沿叶柄的径向开连接通孔。位于桨根安装孔内的挡位块外端面有桨根头部的容纳孔;桨毂内套与推力轴承内套压接固定在一起;桨根穿越桨毂内套的内孔,头部由锁紧片和螺母Ⅰ锁紧固定在桨毂内套的里端壁上;螺栓穿在桨毂内套的固定孔和桨根的螺栓连接孔内,由螺母Ⅱ锁紧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桨根结构简单,直径小,强度高,与桨毂连接结构简单,连接零部件少,连接强度高,制成的螺旋桨体积小、重量轻、强度高。强度高。强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桨桨叶桨根及桨根与桨毂的连接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旋桨桨叶桨根及桨根与桨毂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复合材料桨叶桨根是由金属叶柄和包裹在金属叶柄内、外的复合材料组成,由于要与桨毂连接,金属叶柄的结构比较复杂,需要采用RTM成型工艺制作,制作上需要在金属叶柄内腔内铺装复合材料,对成型的模具的技术要求非常高,铺装工艺复杂,要求操作工的技术水平高,费时费力,成本高。把这种桨叶桨根安装到桨毂中,连接需要预警螺母、填充块、叶柄外套等十几个零部件,结构非常复杂,装配工艺麻烦,费时费力,效率低。由于叶柄的外径大,所以,桨毂的安装空间大,桨毂体积大,重量重,螺旋桨的整体重量大,体积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螺旋桨桨叶桨根及桨根与桨毂的连接结构,该桨叶桨根结构简单,直径小,强度高,与桨毂连接结构简单,连接零部件少,连接强度高,桨毂的体积小、重量轻,制成的螺旋桨体积小、重量轻、强度高。
[0004]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螺旋桨桨叶桨根,包括叶柄、泡沫芯、碳梁和蒙皮组成的复合材料层;叶柄为一体金属件,头部一端为直径较大的圆柱,接着是一段直径变小的圆台,再接着是一段直径最小的圆柱,再接着是一段直径变大的圆台,最后是一段最大直径的圆柱,在直径变大的圆台与最大直径的圆柱之间有过渡弧面;头部较大直径的圆柱上有外螺纹和一端部的键槽,另一端端面中心开锥型槽;在直径变大的圆台上沿叶柄的径向开连接通孔;泡沫芯插接在叶柄锥型槽内;复合材料层包裹固定在叶柄除螺纹部分其它部分;泡沫芯和复合材料层在与叶柄的连接通孔相对应的位置有与连接通孔相贯通的相同连接孔;连接通孔和连接孔形成桨根螺栓连接孔。
[000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叶柄的过渡弧面的直径为50mm,其最大直径的圆柱长为5mm。
[000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叶柄的直径最小的圆柱与直径变大的圆台之间有过渡弧面A。
[0007]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采用上述所述桨叶桨根与桨毂的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在桨毂上的挡位块、固定在桨毂桨根安装孔处的卡箍、外套与卡箍内腔壁压接固定在一起的推力轴承、金属桨毂内套、与所述桨根叶柄的外螺纹配合使用的螺母Ⅰ和锁紧片、与所述桨根的螺栓连接孔配合使用的螺栓和螺母Ⅱ;挡位块位于桨毂桨根安装孔内,其外端面有桨根头部的容纳孔;金属桨毂内套的外圆面与推力轴承内套压接固定在一起;桨毂内套内孔与桨根的外圆相匹配,其外端部与桨根的螺栓连接孔相对应的位置开有贯通的固定孔;桨根穿越桨毂内套的内孔,其头部由锁紧片和螺纹连接在桨根头部外螺纹上的螺母Ⅰ锁紧固定在桨毂内套的里端壁上,锁紧片的两根翅一根弯折卡接在螺母Ⅰ上,另一根弯折卡接在桨根头部的键槽内;螺栓穿在桨毂内套的固定孔和桨根的螺栓连接孔内,由螺母Ⅱ锁紧固定。
[0008]本专利技术桨根的金属叶柄只有在后端面上开有锥型槽,其结构简单,强度高,可以做的直径较小,其锥型槽内连接复合材料泡沫芯,连接可靠度高,其后端部设置的过渡弧面又使铺装固定在其外面的碳梁和蒙皮的固定稳固性好,不容易脱出,尤其是前端也设置过渡弧面A的碳梁和蒙皮的固定稳固性更好。由于桨根叶柄头部有外螺纹和键槽,后端部有连接通孔,其可以采用简单的卡箍、推力轴承、金属桨毂内套、螺母Ⅰ和锁紧片、螺栓和螺母Ⅱ就能将桨根可旋转地连接在桨毂的桨根安装孔上,由挡位块挡位,其连接可靠性高,连接强度高,连接结构简单,连接孔小,相应降低了桨毂的体积和质量。
[0009]总之,本专利技术桨叶桨根结构简单,直径小,强度高,与桨毂连接结构简单,连接零部件少,连接强度高,桨毂的体积小、重量轻,制成的螺旋桨体积小、重量轻、强度高,性能良好。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桨根的主视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叶柄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叶柄的主视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桨根与桨毂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0012]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螺旋桨桨叶桨根,包括叶柄2、泡沫芯4、碳梁和蒙皮组成的复合材料层3。叶柄2为一体金属件,头部一端为直径较大的圆柱7,接着是一段直径变小的圆台8,再接着是一段直径最小的圆柱9,再接着是一段直径变大的圆台10,最后是一段最大直径的圆柱13,在直径变大的圆台10与最大直径的圆柱13之间有过渡弧面12。头部较大直径的圆柱7上有外螺纹1和一端部的键槽6,另一端端面中心开锥型槽11。在直径变大的圆台8上沿叶柄的径向开连接通孔。泡沫芯4插接在叶柄锥型槽11内。复合材料层3包裹固定在叶柄2除螺纹部分其它部分。泡沫芯、复合材料层3在与叶柄2的连接通孔相对应的位置有与连接通孔相贯通的相同连接孔,连接通孔和连接孔形成桨根螺栓连接孔5。优选地,所述叶柄2的过渡弧面12的直径为50mm,其最大直径的圆柱13长为5mm。优选地,所述叶柄2的直径最小的圆柱9与直径变大的圆台10之间有过渡弧面A 23。
[0013]一种采用上述所述桨叶桨根25与桨毂14的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在桨毂14上的挡位块15、固定在桨毂桨根安装孔处的卡箍17、外套与卡箍17内腔壁压接固定在一起的推力轴承18、金属桨毂内套21、与所述桨根叶柄2的外螺纹1配合使用的螺母Ⅰ22和锁紧片16、与所述桨根25的螺栓连接孔5配合使用的螺栓19和螺母Ⅱ20。挡位块15位于桨毂桨根安装孔内,其外端面有桨根头部的容纳孔24。金属桨毂内套21的外圆面与推力轴承18内套压接固定在一起。桨毂内套21内孔与桨根25的外圆相匹配,其外端部与桨根的螺栓连接孔5相对应的位置开有贯通的固定孔。桨根25穿越桨毂内套21的内孔,其头部由锁紧片16和螺纹连接在桨根头部外螺纹上的螺母Ⅰ22锁紧固定在桨毂内套21的里端壁上,锁紧片16的两根翅一根弯折卡接在螺母Ⅰ22上,另一根弯折卡接在桨根25头部的键槽6内。螺栓19穿在桨毂内套21的固定孔和桨根的螺栓连接孔5内,由螺母Ⅱ20锁紧固定。
[0014]当然,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专利技术作出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等同技术的改进,属于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桨桨叶桨根,包括叶柄、泡沫芯、碳梁和蒙皮组成的复合材料层;其特征在于:叶柄为一体金属件,头部一端为直径较大的圆柱,接着是一段直径变小的圆台,再接着是一段直径最小的圆柱,再接着是一段直径变大的圆台,最后是一段最大直径的圆柱,在直径变大的圆台与最大直径的圆柱之间有过渡弧面;头部较大直径的圆柱上有外螺纹和一端部的键槽,另一端端面中心开锥型槽;在直径变大的圆台上沿叶柄的径向开连接通孔;泡沫芯插接在叶柄锥型槽内;复合材料层包裹固定在叶柄除螺纹部分其它部分;泡沫芯和复合材料层在与叶柄的连接通孔相对应的位置有与连接通孔相贯通的相同连接孔;连接通孔和连接孔形成桨根螺栓连接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桨叶桨根,其特征在于:所述叶柄的过渡弧面的直径为50mm,其最大直径的圆柱长为5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旋桨桨叶桨根,其特征在于:所述叶柄的直径最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慧玲蔡猛姜雪肖田书全
申请(专利权)人:惠阳航空螺旋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