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矩形连接器集成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1006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0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矩形连接器集成模块,属于通信技术领域,该微矩形连接器集成模块包括上模块和下模块,上模块上对称安装有多个插头连接器,下模块上对称安装有多个与插头连接器匹配的插座连接器,通过设计新型的导向柱和螺纹孔以及U型槽结构,能够实现微矩形电连接器模块的自动插拔与分离功能。与现有结构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500芯以上多个微矩形电连接器的盲插与分离,具有多芯数、多个数微矩形电连接器同时插合与分离的特点,可满足未来连接器集成化、模块化、小型化发展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阔的应用前景。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矩形连接器集成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微矩形连接器集成模块。

技术介绍

[0002]在信息化装备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国内外各个低频或者微矩形电连接器制造商针对通讯、铁路交通、宇航、医疗仪器、高端武器等领域所使用的连接器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工作,研究方向集中在了高密度、模块化、高可靠、高功率等方面,以满足系统传输的模块化、集成化、高功率等各种应用需求。但随着高速通讯时代的来临,对低频或者微矩形电连接器的结构、性能要求更加严苛,特别是尺寸越来越小,功率越来越大、性能、可靠性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涉及微矩形连接器集成模块的研究较少,多个矩形电接器在集成时,普遍存在易插错、难分离的技术问题,同时还存在无法浮动的技术问题,对模块安装的结构体位置度要求高。现有多芯数模块化连接器是将多种绝缘模块自由混合排列封装固定在模块内的,不能实现浮动。此外,现有多芯数模块化连接器是将不同排列的绝缘体集成的模块内的,通过环氧树脂胶固定在模块内。当产品出现问题时,不能对于问题部位及时进行维修或替换,影响较大,周期长,还有可能出现不可维修性,风险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矩形连接器集成模块,通过导向柱、导向孔、螺纹锁紧分离孔、U型槽以及垫块等结构,能够实现微矩形电连接器模块的盲插与分离功能。与现有结构相比,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500芯以上多个微矩形电连接器的盲插与分离,具有多芯数、多个数微矩形电连接器同时插合与分离的特点,可满足未来连接器集成化、模块化、小型化发展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一种微矩形连接器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块和下模块,所述上模块上对称安装有多个插头连接器,所述下模块上对称安装有多个与插头连接器匹配的插座连接器,其中:所述上模块的中部对称设置有多个导向柱,上模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螺纹孔,所述上螺纹孔的末端开设有U型槽;所述下模块的中部对称设置有一个与导向柱匹配的导向孔,下模块的两端设置有与上螺纹孔对应的下螺纹孔;还包括螺钉,所述螺钉一方面安装在上螺纹孔和下螺纹孔内、用于连接上模块和下模块;所述螺钉另一方面安装在上螺纹孔,通过螺钉的径向移动抵触设置在U型槽内的垫块、用于分离上模块和下模块。
[0005]优选的,所述上模块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插头连接器的上方形通孔,所述上方形通孔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安装螺孔。
[0006]优选的,所述插头连接器的插头壳体安装在上方形通孔内,插头壳体的两侧设置有双孔法兰盘,所述双孔法兰盘的开孔处安装有浮动铆套,所述浮动铆套通过底部的卡圈限位。
[0007]优选的,所述浮动铆套的径向浮动距离为
±
0.2mm,浮动铆套的轴向浮动距离为
±
0.1mm。
[0008]优选的,所述插头壳体内通过绝缘安装板对称安装有多个插针接触件,所述插头导线设置在上方形通孔内。
[0009]优选的,所述双孔法兰盘的开孔处设置有连接上模块用的安装螺丝。
[0010]优选的,所述下模块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插座连接器的下方形通孔。
[0011]优选的,所述插座连接器的插座壳体焊接在下方形通孔上。
[0012]优选的,所述插座壳体内通过插座体对称安装有多个插座插孔接触件,所述插座接触件尾端键合部位设置在下方形通孔内。
[0013]优选的,所述垫块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圆柱体结构的形状与U型槽的形状相适应。
[001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微矩形连接器集成模块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集成了多通路微矩形电连接器,方案中的微矩形电连接器都带有浮动功能,可以实现XY两个方向浮动量
±
0.2mm,Z方向浮动量为
±
0.1mm,在连接器的多次盲插的情况下可以有效保护连接器。
[0015]2)本专利技术通过导向柱和螺钉既可以实现模块上多个多芯数微矩形连接器(500芯以上)的自动盲插和锁紧,也可以实现模块上多个多芯数微矩形连接器(500芯以上)的自动分离。
[0016]3)本专利技术将多个多芯数连接器集成在模块上,通过螺钉固定在模块上。当产品出现问题时,可以随时更换连接器,可维修性好,影响性小了,周期短。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上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螺钉安装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对接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分离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插头连接器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插头连接器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插头连接器的第三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中插座连接器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中插座连接器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

上模块、101

导向柱、102

上螺纹孔、103

U型槽、104

上方形通孔、105

安装螺孔、2

下模块、201

导向孔、202

下螺纹孔、203

下方形通孔、3

插头连接器、301

插头壳体、302

双孔法兰盘、303

浮动铆套、304

卡圈、305

插针接触件、306

插头导线、307

安装螺丝、4

插座连接器、401

插座壳体、402

插座体、403

插座内导体、404

插座接触件、5

螺钉、6

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1]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矩形连接器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块(1)和下模块(2),所述上模块(1)上对称安装有多个插头连接器(3),所述下模块(2)上对称安装有多个与插头连接器(3)匹配的插座连接器(4),其中:所述上模块(1)的中部对称设置有多个导向柱(101),上模块(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螺纹孔(102),所述上螺纹孔(102)的末端开设有U型槽(103);所述下模块(2)的中部对称设置有多个与导向柱(101)匹配的导向孔(201),下模块(2)的两端设置有与上螺纹孔(102)对应的下螺纹孔(202);还包括螺钉(5),所述螺钉(5)一方面安装在上螺纹孔(102)和下螺纹孔(202)内、用于连接上模块(1)和下模块(2);所述螺钉(5)另一方面安装在上螺纹孔(102),通过螺钉(5)的径向移动抵触设置在U型槽(103)内的垫块(6)、用于分离上模块(1)和下模块(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矩形连接器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块(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插头连接器(3)的上方形通孔(104),所述上方形通孔(104)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安装螺孔(10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矩形连接器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3)的插头壳体(301)安装在上方形通孔(104)上方,插头壳体(301)的两侧设置有双孔法兰盘(302),所述双孔法兰盘(302)的开孔处安装有浮动铆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娅孋强沁婷山昕妮邓钰曾斌杨建军杨思勤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华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