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莆田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可拆卸模块化装配式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071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0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拆卸模块化装配式建筑结构,包括至少二功能模块盒子、剪力板、销栓以及长螺母,所述功能模块盒子的上楼板和下楼板分别设置在剪力墙的上下两端;剪力墙两端的上装配部和下装配部上均匀预埋有多个长螺母;对应的各所述功能模块盒子之间上下对齐堆叠,所述剪力板夹设在所述上装配部和下装配部相接处的两侧,与长螺母个数相对应的销栓的一端穿过剪力板上的孔洞并与对应长螺母的端部螺纹连接;所述上楼板、下楼板、上装配部以及下装配部合围形成一隔层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建筑结构模块化,节点处采用可拆卸式连接,可有效提高装配式结构和连接构件的重复利用率,大大节约资源,绿色环保;同时还能提高整体施工效率、降低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拆卸模块化装配式建筑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卸模块化装配式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对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要求不断提高和推广,模块化装配式建筑的新业态正在形成,将有效解决现浇混凝土建筑结构存在的大量浪费建材,人力等方面的缺陷。目前,装配式结构的施工工艺大多采用套筒湿连接方法,但现有湿接法存在以下缺点:1、套筒灌浆的湿接法施工复杂麻烦;2、套筒中灌浆的饱满度不能保证;3、结构构件都是一次建成,不能重复利用,极大浪费资源。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主要施工工艺复杂,节点的质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国内的建筑使用寿命短,装配式构件一次性使用,不能有效提高装配式结构和构件的利用率。为此,有必要开发一款更实用的拼接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模块化装配式建筑结构,其将建筑结构模块化,节点处采用可拆卸式连接,可有效提高装配式结构和连接构件的重复利用率,大大节约资源,绿色环保;同时还能提高整体施工效率、降低成本。
[0004]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可拆卸模块化装配式建筑结构,包括至少二功能模块盒子、剪力板、销栓以及长螺母,所述功能模块盒子包括上楼板、下楼板以及剪力墙,所述上楼板和下楼板分别设置在剪力墙的上下两端;所述剪力墙的上端向上延伸出上楼板,形成上装配部;所述剪力墙的下端向下延伸出下楼板,形成下装配部;
[0006]所述上装配部和下装配部上均匀预埋有多个长螺母,各所述长螺母的两端设置有内螺纹,且各所述长螺母的两端前后贯穿所述上装配部和下装配部;
[0007]对应的各所述功能模块盒子之间上下对齐堆叠,且位于下方的功能模块盒子的上装配部与位于上方的功能模块盒子的下装配部对齐相接,所述剪力板夹设在所述上装配部和下装配部相接处的两侧,所述剪力板上穿设有与长螺母相对应的孔洞,与长螺母个数相对应的销栓的一端穿过剪力板上的孔洞并与对应长螺母的端部螺纹连接;
[0008]所述上楼板、下楼板、上装配部以及下装配部合围形成一隔层空间。
[0009]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模块盒子包括卧室模块盒子、客厅模块盒子、卫生间模块盒子以及厨房模块盒子中的至少一种。
[0010]进一步地,各所述功能模块盒子之间是独立或一体化的。
[0011]进一步地,所述剪力板为钢结构剪力板。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上楼板、下楼板处预留有开孔,所述隔层空间设置有水电管道和排气管道。
[0013]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4]本专利技术将建筑结构模块化,可以在工厂中进行预制,然后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装
配,建模灵活、结构整体性强、易于施工,可加快施工进度;本专利技术通过上楼板、下楼板、上装配部以及下装配部合围形成一隔层空间,该隔层空间不仅可用于放置放置水电管道和排气管道,还具有隔音和防火的功能。
[0015]本专利技术在各功能模块盒子的上下端设置预埋有长螺母的上装配部和下装配部,并在该节点处采用剪切板和销栓的形式进行连接,该设计施工方便,既能实现装配构件之间的稳定连接,各功能模块盒子和连接配件还能够拆卸并重复利用,大大节约资源,绿色环保;同时改变了现有建筑结构和施工的业态,极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16]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拆卸模块化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正面示意图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拆卸模块化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节点处的局部示意图。
[0019]图3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拆卸模块化装配式建筑结构,包括至少二功能模块盒子1、剪力板2、销栓3以及长螺母4,所述功能模块盒子1包括上楼板11、下楼板12以及剪力墙13,所述上楼板11和下楼板12分别设置在剪力墙13的上下两端;所述剪力墙13的上端向上延伸出上楼板11,形成上装配部131;所述剪力墙13的下端向下延伸出下楼板12,形成下装配部132;
[0021]所述上装配部131和下装配部132上均匀预埋有多个长螺母4,各所述长螺母4的两端设置有内螺纹,且各所述长螺母4的两端前后贯穿所述上装配部131和下装配部132;
[0022]对应的各所述功能模块盒子1之间上下对齐堆叠,且位于下方的功能模块盒子1的上装配部131与位于上方的功能模块盒子1的下装配部132对齐相接,所述剪力板2夹设在所述上装配部131和下装配部132相接处的两侧,所述剪力板2上穿设有与长螺母4相对应的孔洞,与长螺母4个数相对应的销栓4的一端穿过剪力板2上的孔洞并与对应长螺母4的端部螺纹连接;
[0023]所述上楼板11、下楼板12、上装配部131以及下装配部132合围形成一隔层空间5。
[0024]在具实施中,优选的一实施例:所述功能模块盒子1包括卧室模块盒子、客厅模块盒子、卫生间模块盒子以及厨房模块盒子中的至少一种。
[0025]在具实施中,优选的一实施例:各所述功能模块盒子1之间是独立或一体化的。
[0026]在具实施中,优选的一实施例:所述剪力板2为钢结构剪力板。
[0027]在具实施中,优选的一实施例:所述上楼板11、下楼板12处预留有开孔,所述隔层空间5设置有水电管道和排气管道。
[0028]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式如下:
[0029]1.将建筑按功能(卧室、客厅、卫生间、厨房等)划分成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块盒子,其中每个功能模块盒子1由上楼板11、下楼板12和四面(或三面、两面)剪力墙13组成。各所述剪力墙13的上端向上延伸出上楼板11,形成上装配部131;所述剪力墙13的下端向下延伸出下楼板12,形成下装配部132;所述上装配部131和下装配部132上均匀预埋有多个长螺母
4。
[0030]2.工厂加工:将设计好的功能模块盒子结构的图纸,在工厂进行生产加工,形成模块化的组装构件;
[0031]3.工地组装:将加工好的模块化组装构件运到工地进行组装工作;将对应的功能模块盒子1之间上下对齐堆叠,且位于下方的功能模块盒子1的上装配部131与位于上方的功能模块盒子1的下装配部132对齐相接,所述剪力板2夹设在所述上装配部131和下装配部132相接处的两侧,所述剪力板2上穿设有与长螺母4相对应的孔洞,与长螺母4个数相对应的销栓的一端穿过剪力板2上的孔洞并与对应长螺母4的端部螺纹连接并锁紧。
[0032]所述上楼板11、下楼板12、上装配部131以及下装配132部合围形成一隔层空间5,且上楼板11、下楼板12等处预留有开孔,所述隔层空间5可用于放置水电管道和排气管道等。
[0033]当需要拆卸时,可将销栓3旋出,然后拆下剪力板2即可。
[0034]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35]本专利技术将建筑结构模块化,可以在工厂中进行预制,然后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卸模块化装配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二功能模块盒子、剪力板、销栓以及长螺母,所述功能模块盒子包括上楼板、下楼板以及剪力墙,所述上楼板和下楼板分别设置在剪力墙的上下两端;所述剪力墙的上端向上延伸出上楼板,形成上装配部;所述剪力墙的下端向下延伸出下楼板,形成下装配部;所述上装配部和下装配部上均匀预埋有多个长螺母,各所述长螺母的两端设置有内螺纹,且各所述长螺母的两端前后贯穿所述上装配部和下装配部;对应的各所述功能模块盒子之间上下对齐堆叠,且位于下方的功能模块盒子的上装配部与位于上方的功能模块盒子的下装配部对齐相接,所述剪力板夹设在所述上装配部和下装配部相接处的两侧,所述剪力板上穿设有与长螺母相对应的孔洞,与长螺母个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智硕陈明霞林绚琛
申请(专利权)人:莆田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