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0673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0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留置针,包括留置座、穿刺针组件、回收组件及导引组件,留置座具有沿第一轴线贯通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穿刺针组件包括穿刺针本体及留置鞘,穿刺针本体沿第一轴线可移动地设置,留置鞘具有贯通的第一内腔,用以供穿刺针本体穿设,留置鞘一端与留置座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留置鞘另一端为自由端;穿刺针组件用以穿刺入一预定位置;回收组件设置于留置座的第二端,用以回收并容置穿刺针本体;导引组件设置于留置座的第二端,用以在回收组件回收并容置穿刺针本体后,导引留置鞘在预定位置移动。如此配置,能避免因直接推送留置鞘而造成留置鞘打弯和折断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同时能明显减少院内感染的机率。同时能明显减少院内感染的机率。同时能明显减少院内感染的机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留置针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留置针。

技术介绍

[0002]1962年,德国贝朗公司专利技术了第一支留置针“Braun
ü
le”。80年代初,静脉留置针进入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90年代,开放式留置针率先进入中国手术室。开放式留置针的出现,大大减少了病人因普通钢针多次穿刺的痛苦,尤其是在儿科和老年病科,并逐渐推广到其它科室。
[0003]由于人体血管的脆弱性,在留置针穿刺的过程中,穿刺针仅仅用作单纯的穿刺作用,在穿刺针穿刺完退出后,作为留置鞘的软管进入血管深处的过程中,要完全依托医护人员的经验进行推送,由于人体血管的韧性,往往会造成留置鞘在进入血管深处时会与血管壁产生较大摩擦阻力,从而造成留置鞘的打弯或者折断,导致留置针穿刺的失败。尤其在动脉的穿刺过程中,由于动脉往往置于皮下深处,具有不可见性,因此在完整的穿刺过程中,更易造成穿刺失败,需要多次穿刺,影响患者的体验,增加医疗支出,增加院内感染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留置针,以解决现有的留置针中,留置鞘推送困难,易打弯和折断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留置针,其包括:
[0006]留置座,具有沿第一轴线贯通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0007]穿刺针组件,包括穿刺针本体及留置鞘,所述穿刺针本体沿所述第一轴线可移动地设置;所述留置鞘具有贯通的第一内腔,用以供所述穿刺针本体穿设,所述留置鞘的一端与所述留置座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留置鞘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穿刺针组件用以穿刺至一预定位置;
[0008]回收组件,设置于所述留置座的第二端,用以回收并容置所述穿刺针本体;以及
[0009]导引组件,设置于所述留置座的第二端,用以在所述回收组件回收并容置所述穿刺针本体后,导引所述留置鞘在所述预定位置移动。
[0010]可选的,所述导引组件包括:
[0011]推拉件,沿所述第一轴线可移动地设置;
[0012]可伸缩的密闭部件,一端与所述推拉件密闭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回收组件与所述留置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密闭部件用以在所述推拉件的驱动下伸缩,并密闭所述推拉件与所述回收组件;以及
[0013]导丝,至少一部分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密闭部件的内部,所述导丝的一端与所述推拉件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
[0014]所述导丝被配置为,在所述推拉件向远端方向移动至第一位置时,自所述留置鞘的自由端穿出,以导引所述留置鞘在所述预定位置移动。
[0015]可选的,所述导丝还被配置为,在所述推拉件向近端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时,自所述留置座的第二端退出所述留置座。
[0016]可选的,所述密闭部件包括薄膜或波纹管。
[0017]可选的,所述密闭部件与所述推拉件密闭连接的一端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的内孔尺寸与所述推拉件的外轮廓尺寸相匹配,所述密封件套设于所述推拉件外;所述导引组件还包括:
[0018]挡板,设置于所述推拉件与所述导丝相连接的一端,所述挡板的外轮廓尺寸小于对应的所述密闭部件的内部尺寸,且大于对应的所述密封件的内孔尺寸;所述挡板被配置为,在所述推拉件向近端方向移动时,所述挡板通过所述密封件带动所述密闭部件伸长。
[0019]可选的,所述回收组件包括一壳体,所述留置针还包括:
[0020]限位部件,沿所述第一轴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以限制所述推拉件向远端方向移动的距离。
[0021]可选的,所述导丝的表面具有亲水性。
[0022]可选的,所述回收组件包括:
[0023]壳体,可拆卸地与所述留置座的第二端连接;以及
[0024]牵拉部件,与所述穿刺针本体相连接,至少部分所述牵拉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以牵拉所述穿刺针本体;
[0025]所述穿刺针本体被配置为:初始处于第三位置;在所述牵拉部件的驱动下,所述穿刺针本体向近端方向由所述第三位置移至第四位置,以使所述穿刺针本体收纳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0026]可选的,所述穿刺针本体具有贯通的第二内腔以及若干沿径向开设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内腔贯通,当所述穿刺针本体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留置座内。
[0027]可选的,所述留置座包括透明部分且当所述穿刺针本体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穿刺针本体上的通孔与所述透明部分对应。
[0028]可选的,所述回收组件还包括:
[0029]引导盘,沿所述第一轴线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0030]所述穿刺针本体具有相对的头端与末端,所述头端用以穿刺,所述末端通过所述引导盘与所述牵拉部件连接;所述壳体的内部沿第一轴线设有引导轨,所述引导轨用以限定所述引导盘的径向和周向的自由度。
[0031]可选的,所述留置针还包括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沿所述第一轴线相对所述留置座的第二端的距离可调节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限位部件用以限制所述引导盘向近端方向移动的距离。
[0032]可选的,所述牵拉部件包括拉线。
[0033]可选的,所述壳体与所述留置座连接的一端设有密封圈,和/或,所述留置座的第二端设有密封圈。
[0034]可选的,所述留置座包括主干支和旁支,所述主干支沿所述第一轴线贯通,所述旁支自所述主干支上伸出并具有第三端,所述回收组件和导引组件皆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主干支。
[0035]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留置针包括留置座、穿刺针组件、回收组件以及导引组件,所述穿刺针组件包括穿刺针本体及留置鞘;在穿刺针组件完成穿刺后,回收组件回收并容置穿刺针本体,进而设置于留置座之第二端的导引组件可导引留置鞘在预定位置移动,如此配置,能避免因直接推送留置鞘而造成留置鞘打弯和折断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0036]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而不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0037]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留置针的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0038]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留置针的穿刺针本体被回收后的示意图;
[0039]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留置针的导丝被推出后的示意图;
[0040]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留置针的导丝被回收后的示意图;
[0041]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留置针的密闭部件与推拉件的放大示意图。
[0042]附图中:
[0043]100-留置座;101-第一端;102-第二端;103-第三端;
[0044]200-穿刺针组件;210-穿刺针本体;220-留置鞘;
[0045]300-回收组件;310-壳体;320-牵拉部件;330-引导盘;340-引导轨;
[0046]400-导引组件;410-密闭部件;411-密封件;420-导丝;430-推拉件;440-挡板;450-限位部件;
[0047]500-延长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留置座,具有沿第一轴线贯通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穿刺针组件,包括穿刺针本体及留置鞘,所述穿刺针本体沿所述第一轴线可移动地设置;所述留置鞘具有贯通的第一内腔,用以供所述穿刺针本体穿设,所述留置鞘的一端与所述留置座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留置鞘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穿刺针组件用以穿刺至一预定位置;回收组件,设置于所述留置座的第二端,用以回收并容置所述穿刺针本体;以及导引组件,设置于所述留置座的第二端,用以在所述回收组件回收并容置所述穿刺针本体后,导引所述留置鞘在所述预定位置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组件包括:推拉件,沿所述第一轴线可移动地设置;可伸缩的密闭部件,一端与所述推拉件密闭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回收组件与所述留置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密闭部件用以在所述推拉件的驱动下伸缩,并密闭所述推拉件与所述回收组件;以及导丝,至少一部分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密闭部件的内部,所述导丝的一端与所述推拉件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导丝被配置为,在所述推拉件向远端方向移动至第一位置时,自所述留置鞘的自由端穿出,以导引所述留置鞘在所述预定位置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还被配置为,在所述推拉件向近端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时,自所述留置座的第二端退出所述留置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部件包括薄膜或波纹管。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部件与所述推拉件密闭连接的一端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的内孔尺寸与所述推拉件的外轮廓尺寸相匹配,所述密封件套设于所述推拉件外;所述导引组件还包括:挡板,设置于所述推拉件与所述导丝相连接的一端,所述挡板的外轮廓尺寸小于对应的所述密闭部件的内部尺寸,且大于对应的所述密封件的内孔尺寸;所述挡板被配置为,在所述推拉件向近端方向移动时,所述挡板通过所述密封件带动所述密闭部件伸长。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组件包括一壳体,所述留置针还包括:限位部件,沿所述第一轴线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飞范云平钟炜王云蕾贺祥郭雅靖曾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