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斌专利>正文

可吸收弹性血管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05158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吸收弹性血管夹,包括相互铰接的上夹臂、下夹臂,上夹臂与下夹臂铰接部位附近设置弹性组件以使得在自然状态下血管夹呈张开状态,上夹臂受到的压紧力大于弹性组件的弹力时,上夹臂与下夹臂处于夹紧状态。该血管夹具有张开的弹力,在夹闭后能与施夹钳快速分离,避免产生拉扯血管的风险。扯血管的风险。扯血管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吸收弹性血管夹


[0001]本技术属医疗器械
,涉及一种可吸收弹性血管夹。

技术介绍

[0002]腹腔镜手术中,血管夹需要通过穿刺器的长圆形管道进入腹腔,由于血管夹在施夹钳中呈张开状态时的高度都大于穿刺器的长圆形管道的内径,因此血管夹必须先进行半闭合,待进入腹腔后再恢复张开状态,夹闭血管后与施夹钳分离,施夹钳脱夹。申请人在先申请的技术专利(专利号:2016201158854)上、下臂通过轴连接,血管夹本身没有张开的力,其张开需要依靠施夹钳(施夹钳在自然状态下其钳口是张开的),这就使施夹钳持夹的方式是施夹钳钳头的叉口叉住血管夹的固定柱来进行固定,在这种情况下,施夹完毕后,施夹钳必须保持夹闭状态并向外退一点后才能够脱夹,这样就会存在拉扯血管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吸收弹性血管夹,该血管夹具有张开的弹力,在夹闭后能与施夹钳快速分离,避免产生拉扯血管的风险。
[0004]按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可吸收弹性血管夹,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铰接的上夹臂、下夹臂,上夹臂与下夹臂铰接部位附近设置弹性组件以使得在自然状态下血管夹呈张开状态,上夹臂受到的压紧力大于弹性组件的弹力时,上夹臂与下夹臂处于夹紧状态。
[000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设置于下夹臂的槽内的弹性翘板及设置于上夹臂上的支撑部与压紧部,弹性翘板的外端抵靠于支撑部时,上夹臂与下夹臂呈张开状态;上夹臂受到的压紧力大于弹性翘板的弹力时,上夹臂与下夹臂处于夹紧状态。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部呈圆弧形,压紧部为形成于支撑部外端的凸起。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设置于下夹臂、上夹臂之间靠近铰接部位的薄型弹片,薄型弹片在自然状态将下夹臂与上夹臂撑开,当上夹臂受力大于薄型弹片的弹力时,薄型弹片倒伏于下夹臂的槽内,上夹臂与下夹臂处于夹紧状态。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薄型弹片设置于下夹臂的槽中、靠近上夹臂与下夹臂的铰接部,薄型弹片上端顶住上夹臂。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薄型弹片连接于上夹臂上,薄型弹片下端定在下夹臂的槽内。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组件为弹性折角件,弹性折角件包括两个弹性臂,其中一个弹性臂贴合设置于下夹臂的槽内,另一个弹性臂支撑于上夹臂的底面。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组件采用弹力带,所述弹力带沿上夹臂外侧表面靠近铰接部处朝向铰接部一侧延伸至下夹臂外侧表面;在自然状态,弹力带使得
上夹臂、下夹臂处于张开状态。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产品设计合理巧妙,通过设置一弹性组件能够实现在自然状态,血管夹呈一定程度的张开状态,在一定的张开范围内,血管夹的上下臂都有向外撑的力,能够通过具有外撑力的血管夹固定柱与钳口向内开设半月形缺口的施夹钳配合使用,将固定柱撑住在缺口内,当血管夹在施夹钳作用下半夹闭通过穿刺器后,操作者松开扳机,血管夹与钳口同步张开;当血管夹夹闭完成后,血管夹已经锁定不能再张开,此时操作者松开扳机,施夹钳的钳口自动张开(施夹钳自身弹簧的作用),施夹钳半月形缺口即与血管夹固定柱分离,立即实现施夹钳脱夹,不会产生拉扯血管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9]图1~5中,包括上夹臂10、下夹臂20、弹性组件30、弹性翘板31、支撑部32、弹片33、弹性折角件34、弹力带35、压紧部36、上固定柱40、下固定柱50等。
[0020]如图1~5所示,本技术是一种可吸收弹性血管夹,包括相互铰接的上夹臂10、下夹臂20,上夹臂10与下夹臂20铰接部位附近设置弹性组件30以使得在自然状态下血管夹呈张开状态,上夹臂10受到的压紧力大于弹性组件30的弹力时,上夹臂10与下夹臂20处于夹紧状态。
[0021]如图1所示,本技术产品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弹性组件30包括设置于下夹臂20的槽内的弹性翘板31及设置于上夹臂10上的支撑部32与压紧部36,弹性翘板31的外端抵靠于支撑部32时,上夹臂10与下夹臂20呈张开状态;在使用时,上夹臂10受到的压紧力大于弹性翘板31的弹力时,上夹臂10与下夹臂20处于夹紧状态。在具体生产中吗,弹性翘板31可以由下夹臂20的槽底板相应部位翘起形成,也可以是独立部件、翘起设置于下夹臂20的槽内。
[0022]可以理解的是,为了确保弹性翘板31能够沿支撑部32进行无卡滞滑动,支撑部32设置呈圆弧形,压紧部36为形成于支撑部32外端的凸起。在工作时,弹性翘板31外端支撑于支撑部32,将上夹臂10与下夹臂20撑开一定角度;压紧部36用于对弹性翘板31的外端进行限位。
[0023]如图2、3所示,本技术的第二、第三两种实施方式:弹性组件30包括设置于下夹臂20、上夹臂10之间靠近铰接部位的薄型弹片33,薄型弹片33在自然状态将下夹臂20与上夹臂10撑开,当上夹臂10受力大于薄型弹片33的弹力时,薄型弹片33倒伏于下夹臂20的槽内,上夹臂10与下夹臂20处于夹紧状态。
[0024]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如下:薄型弹片33设置于下夹臂20的槽中、靠近上夹臂10与下夹臂20的铰接部,薄型弹片33上端顶住上夹臂10。
[0025]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如下:薄型弹片33连接于上夹臂10上,薄型弹片33下端定在下夹臂20的槽内。
[0026]如图4所示,本技术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如下:弹性组件30为弹性折角件34,弹性折角件34包括两个弹性臂,其中一个弹性臂贴合设置于下夹臂20的槽内,另一个弹性臂支撑于上夹臂10的底面。
[0027]如图5所示,本技术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如下:弹性组件30采用弹力带35,所述弹力带35沿上夹臂10外侧表面靠近铰接部处朝向铰接部一侧延伸至下夹臂20外侧表面;在自然状态,弹力带35使得上夹臂10、下夹臂20处于张开状态。
[0028]如图1~5所示,本技术产品的工作过程如下:在自然状态下,血管夹在弹性组件30的作用下呈张开状态,在一定的张开范围内,血管夹的上夹臂10与下夹臂20都有向外撑的力,能够通过具有外撑力的血管夹上固定柱40、下固定柱50与钳口向内开设半月形缺口的施夹钳配合使用,上夹臂10与下夹臂20在弹性组件30撑开状态下,上固定柱40、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吸收弹性血管夹,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铰接的上夹臂(10)、下夹臂(20),上夹臂(10)与下夹臂(20)铰接部位附近设置弹性组件(30)以使得在自然状态下血管夹呈张开状态,上夹臂(10)受到的压紧力大于弹性组件(30)的弹力时,上夹臂(10)与下夹臂(20)处于夹紧状态;所述弹性组件(30)包括设置于下夹臂(20)的槽内的弹性翘板(31)及设置于上夹臂(10)上的支撑部(32)与压紧部(36),弹性翘板(31)的外端抵靠于支撑部(32)时,上夹臂(10)与下夹臂(20)呈张开状态;上夹臂(10)受到的压紧力大于弹性翘板(31)的弹力时,上夹臂(10)与下夹臂(20)处于夹紧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弹性血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2)呈圆弧形,压紧部(36)为形成于支撑部(32)外端的凸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弹性血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30)包括设置于下夹臂(20)、上夹臂(10)之间靠近铰接部位的薄型弹片(33),薄型弹片(33)在自然状态将下夹臂(20)与上夹臂(10)撑开,当上夹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斌
申请(专利权)人:徐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