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功能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9821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检测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检测功能模块,包括壳体、多个插口以及用于检测电路是否出现故障的显示装置,所述的插口均安装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的插口与所述显示装置之间为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布局紧凑,便于携带;使用时,只需将需要检测的电路上的插头直接插接到与其相匹配的所述插口上,即可通过所述显示装置观察出该电路是否出现故障,使用方便,且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功能模块
本技术涉及检测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检测功能模块。
技术介绍
汽车电气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性以及排放等性能。汽车电气系统也是现代汽车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其科技含量已成为衡量现代汽车档次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集成电路和微型电子计算机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车用电器的数量在增加、功率在增大,从而大大提高汽车电气系统的故障率。一旦汽车电气系统出现故障,就需要对汽车电气系统进行检测,而现有的检测设备一般体积较大,操作复杂,使用极其不方便。因此,如何对现有的检测设备进行改进,使其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功能模块,其通过结构简单,布局紧凑,使用方便且便于携带,得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检测功能模块,包括壳体、多个插口以及用于检测电路是否出现故障的显示装置,所述的插口均安装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的插口与所述显示装置之间为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以及多个显示灯,所述显示灯安装于第一外壳的外壁上且电性连接于所述插口上,所述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相连且它们之间围成有用于布线的容纳腔,所述第一外壳以及第二外壳之间设有用于连通容纳腔及其外部的进线孔。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壳的外壁上一体凹陷形成有凹槽,所述显示灯位于所述凹槽的内底部,且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或者等于显示灯的高度。其优点是:所述凹槽得以显示灯起到保护作用。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为过盈连接或者卡扣连接或者螺钉连接。其优点是:安装方便,操作简单。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与所述插口连通的空腔,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上一体沿所述进线孔的外周轴向延伸有可容置于第一开口内的插接部。其优点是:结构简单,便于布线,而且通过所述插接部可以实现显示装置与壳体之间的连接以及分离。优选的,所述插接部与所述的第一外壳以及第二外壳之间一体设有限位部。其优点是:避免所述显示装置整体落入空腔内。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外壁上一体设有若干个手持部。其优点是:通过所述手持部便于插头与所述插口之间进行插拔操作。优选的,还包括内芯本体,所述壳体上远离第一开口的一端设有连通所述空腔的且用于安装内芯本体的第二开口,多个所述的插口均一体集成于内芯本体上。其优点是:结构简单,便于布线、接线。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贯穿设有连通第二开口的且用于安装螺钉的安装孔。其优点是:通过在所述安装孔内安装螺钉,即可将所述内芯本体锁紧在第二开口内,安装操作简单、方便。优选的,所述内芯本体的外壁上设有与安装孔相匹配的定位槽。其优点是:通过所述定位槽可以对内芯本体进行定位,得以提高所述内芯本体与壳体之间的装配精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布局紧凑,便于携带;使用时,只需将需要检测的电路上的插头直接插接到与其相匹配的所述插口上,即可通过所述显示装置观察出该电路是否出现故障,使用方便,且操作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检测功能模块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与壳体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爆炸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内芯本体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照图1至图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检测功能模块,包括壳体1、内芯本体2、多个插口21以及显示装置3。壳体1的内部形成有空腔,壳体1的上端设有第一开口,壳体1的下端设有第二开口13,壳体1的外壁上贯穿设置有连通于第二开口13的安装孔12。多个插口21均一体集成于内芯本体2的下端面上,内芯本体2内置于第二开口13的内部,通过在安装孔12内螺接螺钉得以将内芯本体2锁紧在第二开口13内,而且内芯本体2上与安装孔12相匹配的定位槽22得以限制内芯本体2与壳体1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从而提高内芯本体2与壳体1之间的装配精度。显示装置3包括第一外壳31、第二外壳32以及多个显示灯33,第一外壳31与第二外壳32之间为过盈连接或者卡扣连接或者螺钉连接,第一外壳31的外壁上凹陷有凹槽311,显示灯33安装于凹槽311的内底部,且凹槽311的深度应当大于或者等于显示灯33的高度(显示灯33的高度是指凹槽311的内底面到显示灯33上远离凹槽311内底面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凹槽311得以对显示灯33起到保护作用。第一外壳31与第二外壳32之间围成的容纳腔100可以用于布置线路以及电子元器件,且第一外壳31与第二外壳32之间形成的进线孔200可以实现将容纳腔100内的线路引出至容纳腔100的外侧,并依次通过第一开口、空腔以及第二开口13后,再与内芯本体2上的插口21之间形成电性连接。第一外壳31和第二外壳32上一体沿进线孔200的外周轴向延伸有插接部34,通过插接部34可以快速实现与第一开口之间的连接或者分离;而且显示灯33以及插口21之间的线束可以容纳在空腔内,因此,可以在空腔内预留足够长度的线束或者伸缩线束,得以实现显示灯33与插口21之间的远程连接,从而可以单独将壳体1伸入汽车狭小的间隙中,并将显示装置3留在外面方便进行观测显示灯33。另外,在显示灯33与插口21之间的线路上串联两个接线端子,即可实现显示装置3与插口21之间分离,得以更换具有不同数量的显示灯33的显示装置3。插接部34与第一外壳31以及第二外壳32之间一体设有限位部35,通过限位部35可以避免第一外壳31以及第二外壳32过多的伸入至第一开口内,从而避免对空腔内的线束或者其他元器件造成干扰或者损坏。为了方便插口21与被检测电路上的插头进行连接,壳体1的外壁上一体设有若干个手持部11。手持部11优选为两个,分别布置于第一开口的两侧,且手持部11上下表面为弧面111,通过食指和中指勾住其中一个手持部11,并通过无名指和小拇指勾住另一个手持部11(壳体1的外壁上且位于两个手持部11之间一体形成有收缩区14,收缩区14得以减小两个手持部11之间的距离,得以避免因需要勾住两个手持部11而使手指之间的张角过大),得以更加轻松的对壳体1进行固定,从而便于在插口21上插拔插头。另外,第一外壳31以及第二外壳32的上端为圆弧形,当插接部34与第一开口插接后进行使用时,圆弧形的结构恰好对应掌心位置上,第一外壳31和第二外壳32得以更加圆润的与手掌接触,得以提高手持的舒适度。本实施例中,显示灯33可以设置成不同颜色的,便于区分;而且凹槽311的内底部一体成型有用于区分各个显示灯3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检测功能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多个插口以及用于检测电路是否出现故障的显示装置,所述的插口均安装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的插口与所述显示装置之间为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功能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多个插口以及用于检测电路是否出现故障的显示装置,所述的插口均安装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的插口与所述显示装置之间为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功能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以及多个显示灯,所述显示灯安装于第一外壳的外壁上且电性连接于所述插口上,所述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相连且它们之间围成有用于布线的容纳腔,所述第一外壳以及第二外壳之间设有用于连通容纳腔及其外部的进线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功能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外壁上一体凹陷形成有凹槽,所述显示灯位于所述凹槽的内底部,且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或者等于显示灯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功能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为过盈连接或者卡扣连接或者螺钉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功能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牧源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茂源车辆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