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密性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968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7:3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待测件的气密性,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安装于所述底座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有用于承托待测件的工作区,所述支撑件开设有加压腔以及与所述加压腔相连通的气口,所述气口位于所述工作区并能够与所述待测件相配合;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座的辅助臂,所述辅助臂能够与所述支撑件相配合并将待测件夹持固定该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气密性检测装置的结构简单,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密性检测装置
本申请涉及气密性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气密性是反映装置严密程度的指标,装置气密性的好坏关联到该装置是否具有出现泄漏的缺陷。因此对于一些质量要求较高的装置,在其生产出厂前进行气密性检测是非常有必要的。现有的带泄压阀的待测件气密性检测,大多需要较为复杂的机构将待测件进行固定,以使泄压阀与检测装置相配合,会造成检测装置的机构复杂,增加检测装置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检测装置的机构复杂,增加检测装置的成本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待测件的气密性,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安装于所述底座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有用于承托待测件的工作区,所述支撑件开设有加压腔以及与所述加压腔相连通的气口,所述气口位于所述工作区并能够与所述待测件相配合;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座的辅助臂,所述辅助臂能够与所述支撑件相配合并将待测件夹持固定。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可选的,所述支撑件为一空心结构的杆件,所述杆件的内部为加压腔,所述杆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底座,另一端具有所述工作区。可选的,所述杆件具有工作区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围设所述气口,并能够抵靠所述待测件。可选的,所述辅助臂根据相对位置的变化,至少包括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在第一姿态下,所述辅助臂能够与所述支撑件相互配合并将待测件固定;在第二姿态下,所述辅助臂解除对待测件的抵压。可选的,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还包括抵压件以及支架;所述抵压件安装于所述辅助臂,并能够与所述支撑件配合以将待测件夹持固定;所述抵压件背向所述辅助臂的一端设置有两个相对布置的抵压部,两抵压部之间形成有避让空间;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辅助臂转动连接。可选的,所述辅助臂具有一长度方向,所述辅助臂在长度方向的中部铰接于所述底座,长度方向的一端带有所述抵压件,另一端带有操作部。可选的,所述抵压件与所述辅助臂之间设置有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调节螺杆以及至少两个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与所述抵压件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辅助臂;各调节螺母分别螺接于所述调节螺杆,且所述辅助臂夹紧于两个相邻的调节螺母之间。可选的,所述辅助臂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抵压件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枢轴铰接于所述底座;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二枢轴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带有操作部;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三枢轴铰接于所述底座,另一端通过第四枢轴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第一姿态下,所述第一枢轴与第二枢轴沿高度方向间隔布置,且所述第二枢轴位于所述第一枢轴的上方,所述第三连杆由所述底座向上并向所述第一连杆倾斜延伸。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杆之间设置有供所述调节螺杆穿过的通道。可选的,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还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加压腔内的气压;控制单元,与所述检测单元电路连接,用于接收来自检测单元的信号并输出指示信号。本申请的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气密性检测装置的结构简单,降低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支撑件局部剖视图。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气密性检测装置;101、接头;102、报警灯;10、底座;20、支撑件;21、工作区;22、气口;23、加压腔;24、密封圈;30、辅助臂;31、第一连杆;32、第二连杆;33、第三连杆;34、第一枢轴;35、第二枢轴;36、第三枢轴;37、第四枢轴;38、抵压件;381、抵压部;382、避让空间;39、操作部;40、调节单元;41、调节螺杆;42、调节螺母;43、垫片;44、搭耳;50、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100,用于检测待测件(图中未示)的气密性。气密性检测装置100包括底座10、支撑件20以及辅助臂30,支撑件20安装于底座10,支撑件20设置有用于承托待测件的工作区21,支撑件20开设有加压腔23以及与加压腔23相连通的气口22,气口22位于工作区21并能够与待测件相配合;辅助臂30转动安装于底座10,辅助臂30能够与支撑件20相配合并将待测件夹持固定。将待测件放置在支撑件20的工作区21,然后通过操作辅助臂30,以使辅助臂30将待测件固定在工作区21,然后对加强腔进行通气,通过检测加压腔23内的气压变化,最终测得待测件是否符合标准。本申请的气密性检测装置100结构简单,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还能够延长气密性检测装置100的使用寿命。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气源(可以为气泵),底座10安装有用于将气源以及加压腔23相连通的接头101。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简化气密性检测装置100的结构,支撑件20为一空心结构的杆件,杆件的内部为加压腔23,杆件的一端安装于底座10,另一端具有工作区21。在另一实施例中,杆件具有工作区21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圈24,密封圈24围设气口22,并能够抵靠待测件,密封圈24的设置能够避免待测件在测试时气体的泄露。杆件开设有嵌装密封圈24的凹槽。在另一实施例中,辅助臂30根据相对位置的变化,至少包括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在第一姿态下,辅助臂30能够与支撑件20相互配合并将待测件固定;在第二姿态下,辅助臂30解除对待测件的抵压。第一姿态为辅助臂30与待测件相抵。第二姿态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待测件的气密性,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n底座;/n安装于所述底座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有用于承托待测件的工作区,所述支撑件开设有加压腔以及与所述加压腔相连通的气口,所述气口位于所述工作区并能够与所述待测件相配合;/n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座的辅助臂,所述辅助臂能够与所述支撑件相配合并将待测件夹持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待测件的气密性,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
底座;
安装于所述底座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有用于承托待测件的工作区,所述支撑件开设有加压腔以及与所述加压腔相连通的气口,所述气口位于所述工作区并能够与所述待测件相配合;
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座的辅助臂,所述辅助臂能够与所述支撑件相配合并将待测件夹持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一空心结构的杆件,所述杆件的内部为所述加压腔,所述杆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底座,另一端具有所述工作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件具有工作区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围设所述气口,并能够抵靠所述待测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臂根据相对位置的变化,至少包括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
在第一姿态下,所述辅助臂能够与所述支撑件相互配合并将待测件固定;
在第二姿态下,所述辅助臂解除对待测件的抵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还包括抵压件以及支架;
所述抵压件安装于所述辅助臂,并能够与所述支撑件配合以将待测件夹持固定;
所述抵压件背向所述辅助臂的一端设置有两个相对布置的抵压部,两抵压部之间形成有避让空间;
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辅助臂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波林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毅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