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铁声屏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8912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5: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高铁声屏障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高铁声屏障。新型高铁声屏障,由前至后依次包括:穿孔板、玻纤布层、吸音层、加强筋框、底板;穿孔板由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制备;吸音层由岩棉制备;穿孔板的四周边缘以及中间设有通孔,玻纤布层位于穿孔板和吸音层之间;岩棉吸音层在相应位置设有孔或槽,加强筋框和底板的边缘设置有与穿孔板边缘各孔对应的孔或槽,穿孔板与加强筋和底板通过螺栓或者铆接方式配合结构胶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制备的穿孔板、底板、加强筋,岩棉制备的吸音层达到减噪的目的。加强筋的结构使得声屏障具备足够的刚度,能够抵挡高铁高速运行带来的风压,且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铁声屏障
本技术属于高铁声屏障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高铁声屏障。
技术介绍
高速运行的列车会给铁路沿线带来较大的噪声,严重干扰了沿线居民的生活和休息。目前我国铁路沿线主要使用的声屏障是插板式金属声屏障,然而金属的声屏障在长期的雨水及化学介质等的侵蚀下,逐渐腐蚀生锈,使得声屏障内部结构遭到破坏影响了其正常工作,需要经常维修和维护,大大增加了工人工作量,增加运营成本。且目前的金属类或混凝土类的声屏障的厚度都在0.1m左右,声屏障单位长度的重量高达约200~300kg/m,安装时必须配备重型机械从而使得安装十分不便。因此如何制备出一种轻质高强、耐腐蚀性且满足各方面性能的声屏障就很有必要了。针对这些问题,中国专利CN202093816U提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声屏障,此专利是将复合材料替换了目前的金属材质来解决现存的问题,但是其主要应用在高速公路上,其结构还是传统声屏障的结构形式,导致其力学等性能无法持续抵抗高铁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风压冲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轻质高强、耐腐蚀的新型高铁声屏障,以解决现有声屏障的质量重、厚度大、易腐蚀、不稳定的技术问题。一种新型高铁声屏障,由前至后依次包括:穿孔板1、玻纤布层5、吸音层2、加强筋框3、底板4;穿孔板1由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制备;吸音层2由岩棉制备;穿孔板1的四周边缘以及中间设有通孔1a,玻纤布层5位于穿孔板1和吸音层2之间;吸音层2在相应位置设有孔或槽,加强筋框3和底板4的边缘设置有与穿孔板1边缘各孔对应的孔或槽,穿孔板1与加强筋和底板4通过螺栓或者铆接方式配合结构胶进行连接。对前述新型高铁声屏障的进一步改进或优选方案,加强筋框3包括四个长度相同且平行均布设置的水平框条3a以及垂直于水平框条的三个竖直框条3b,水平框条与竖直框条的交叉点分别位于水平框条的两端和中点;框条的厚度为3~7mm。对前述新型高铁声屏障的进一步改进或优选方案,水平框条与竖直框条的的连接方式为胶接,加强筋的两侧设置有单向的连续纤维配合树脂进行补强。对前述新型高铁声屏障的进一步改进或优选方案,对于三个竖直框条:位于两侧的两根为连续的板材制备,中间一根由三段不连续的板材组合而成,三段不连续的板材两侧设有单向玻纤带配合树脂进行补强。对前述新型高铁声屏障的进一步改进或优选方案,底板4的四周设置有预埋螺母,底板4和穿孔板1整体通过螺栓紧固配合胶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底板4的厚度为4~10mm。对前述新型高铁声屏障的优选方案,新型高铁声屏障整体厚度为50mm~100mm。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高铁声屏障,其结构主要包括由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制备的穿孔板、底板、加强筋,岩棉制备的吸音层,以及穿孔板和吸音层之间的一层玻纤布层构成。在使用过程中,噪音首先通过声屏障的穿孔板,传播到中间的吸音层,岩棉由于其本身结构具备较强的吸音效果,噪音经过一定的吸收后又有底板作为隔音板,使其噪音在吸音层和穿孔板之间不断消耗,最终达到减噪的目的;本技术专利中设置了加强筋的结构,使得本技术专利的声屏障具备足够的刚度同时兼具柔性,能够抵挡高铁高速运行带来的风压的同时聚拢气流,防止气体四散导致噪音更广泛的传播,挠度达到铁标的相关要求,除了高铁沿线还可应用于高速公路、高架桥等区域的声屏障;本技术专利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充分发挥了复合材料可设计性的优点,使得制备的复合材料高铁声屏障轻质高强、耐腐蚀,且设计的使用寿命可达30年以上,大大减少了维护成本,适用于高铁沿线噪音治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复合材料声屏障的的穿孔板;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复合材料声屏障的底板和加强筋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声屏障的吸音层部分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复合材料声屏障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高铁声屏障,主要用于高铁沿线隔音防护,由前至后依次包括:穿孔板1、玻纤布层5、吸音层2、加强筋框3、底板4;如图1~图4所示,穿孔板1由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制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穿孔板作为主要着力受风面,除了起到导风支撑作用,还要具有一定的耐腐蚀耐冲击能力,需由一定强度的耐腐材料加工,吸音层2由岩棉制备;穿孔板1的四周边缘以及中间设有通孔1a,玻纤布层5位于穿孔板1和吸音层2之间;吸音层2在相应位置设有孔或槽,加强筋框3和底板4的边缘设置有与穿孔板1边缘各孔对应的孔或槽,穿孔板1与加强筋和底板4通过螺栓或者铆接方式配合结构胶进行连接。加强筋框3包括四个长度相同且平行均布设置的水平框条3a以及垂直于水平框条的三个竖直框条3b,水平框条与竖直框条的交叉点分别位于水平框条的两端和中点;框条的厚度为3~7mm。加强筋的连接方式为胶接,加强筋的两侧设置有单向的连续纤维配合树脂进行补强。对于三个竖直框条:位于两侧的两根为连续的板材制备,中间一根由三段不连续的板材组合而成,三段不连续的板材两侧设有单向玻纤带配合树脂进行补强。通过三段式结构,使得加强筋框中不可以自适应变形内凹,在风压到达时内陷使得气流向中间集中,防止噪音向四周反射扩散,同时降低瞬间冲击强度,进一步提高降噪效果的同时提高结构的柔性。底板4的四周设置有预埋螺母,底板4和穿孔板1整体通过螺栓紧固配合胶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底板4的厚度为4~10mm,新型高铁声屏障整体厚度为50mm~100mm。具体实施过程中:穿孔板由玻纤方格布配合环氧树脂模压制得的层压板制成,然后用机加工的方式进行打孔。底板通过手糊或者真空导流或者模压的方式制备的,中间的吸音层,按尺寸切割好后放入底板中。底板四周有预埋螺母,底板和面板整体连接的时候通过螺栓紧固配合胶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高铁声屏障,其特征在于,由前至后依次包括:穿孔板(1)、玻纤布层(5)、吸音层(2)、加强筋框(3)、底板(4);/n所述穿孔板(1)由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制备;所述吸音层(2)由岩棉制备;/n穿孔板(1)的四周边缘以及中间设有通孔(1a),玻纤布层(5)位于穿孔板(1)和吸音层(2)之间;吸音层(2)在相应位置设有孔或槽,加强筋框(3)和底板(4)的边缘设置有与穿孔板(1)边缘各孔对应的孔或槽,穿孔板(1)与加强筋和底板(4)通过螺栓或者铆接方式配合结构胶进行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铁声屏障,其特征在于,由前至后依次包括:穿孔板(1)、玻纤布层(5)、吸音层(2)、加强筋框(3)、底板(4);
所述穿孔板(1)由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制备;所述吸音层(2)由岩棉制备;
穿孔板(1)的四周边缘以及中间设有通孔(1a),玻纤布层(5)位于穿孔板(1)和吸音层(2)之间;吸音层(2)在相应位置设有孔或槽,加强筋框(3)和底板(4)的边缘设置有与穿孔板(1)边缘各孔对应的孔或槽,穿孔板(1)与加强筋和底板(4)通过螺栓或者铆接方式配合结构胶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高铁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框(3)包括四个长度相同且平行均布设置的水平框条(3a)以及垂直于水平框条的三个竖直框条(3b),水平框条与竖直框条的交叉点分别位于水平框条的两端和中点;框条的厚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俊杰饶欢胡辉彭宗远程太品陈虹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楚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