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盆径可调式钵盆分离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8538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盆径可调式钵盆分离输送装置,包括机架、调节机构、夹持机构、吸附机构、输送机构、驱动机构、移动机构和PLC控制装置,所述机架上侧固定安装有调节机构和PLC控制装置,调节机构内侧设有夹持机构,夹持机构的下侧前后对称固定安装有吸附机构,所述机架内侧设有输送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一侧设有驱动机构,所述机架下侧固定安装有移动机构。该盆径可调式钵盆分离送落装置在已经成功研发盆栽花卉移栽机并解决精准移栽问题的基础上,设计出能精准分离和输送不同盆径的软质钵盆的装置,使分离后的钵盆稳定可靠的输送到下一工位,解决了移栽机作业对象单一、钵盆输送不稳定的问题,为花卉全自动移栽机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盆径可调式钵盆分离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盆径可调式钵盆分离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我国盆栽花卉生产规模一直保持稳步均匀增长态势,小型化、精细化和平价化产品成为市场发展趋势。盆栽花卉在方便集中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有显著优势,因此钵盆育苗在花卉等农业种植中广泛应用。在钵盆育苗过程中,将穴盘里培养的植物移栽到钵盆里进行后续生长培育是重要的一步,移栽的效率和质量对花卉生产有重要影响。目前我国盆栽花卉移栽作业仍然以人工为主,盆栽花卉移栽配套设备不够完善。盆栽花卉移栽前需要将分离好的花盆放置到输送装置上,然后进行装土、打坑作业,最后将移栽好的花盆运输到温室指定位置。在现有的大型花卉穴盘苗自动移栽机中,固定式机型居多,移栽机所用花盆多为硬质塑料钵盆,钵盆比较容易抓取,移栽后要借助输送带和移动式苗床才能将钵盆输送到指定位置,而且在一台移栽机上只能完成一种盆径的钵盆分离和输送。我国绝大多数育苗企业为中小型育苗公司或基地,作业空间小,无法安装移动式苗床,所用花盆多为软质钵盆,钵盆的抓取和输送相对困难,且型号不同的钵盆不能在同一个机器上完成移栽作业,移栽后还需人工将带苗的钵盆搬到地面指定位置,费工费时。配套设备的水平低下不仅影响这个系统自动化、机械化的发展,更严重制约了我国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在已经成功研发盆栽花卉移栽机并解决精准移栽问题的基础上,能精准分离和输送不同盆径的软质钵盆的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盆径可调式钵盆分离输送装置,包括:机架,用于在径向方向上实现对钵盆夹持的夹持机构,用于调整夹持机构的夹持部分以适配不同钵盆直径的调节机构,用于将已经处于夹持状态的钵盆最外层钵盆吸附住的吸附机构,设置于吸附机构行程上用于承接和输送吸附机构吸附取下的钵盆的输送机构,为调节机构提供动力的驱动机构以及用于控制整机所有动力装置的PLC控制装置;上述夹持机构通过辅助支架固定在机架上位于输送机构的起始位置上方;上述调节机构和上述驱动机构均固定在此辅助支架上,且临近于夹持机构;上述吸附机构作用行程为上下伸缩行程,即上下往复于夹持机构下方至输送机构起始位置上端区域;调节机构包括:滑轨、滑块、丝杠螺母和正反牙丝杠;两个滑轨平行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每个滑轨上侧滑动装配有两个滑块,两个滑轨之间形成两组相对设置的滑块,相对设置的两个滑块上侧均通过一个第一L型连接件固定安装有丝杠螺母,即形成对称设置的两个丝杠螺母,此位置的两个丝杠螺母分别与上述正反牙丝杠的正牙和反牙相螺接,上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正反牙丝杠的一端连接作为其旋转动力;夹持机构包括:两个夹持板、夹持杆和半筒型钵盆保持架,同一个滑轨上的两个滑块均在与第一L型连接件之间固定安装有夹持板,即两个滑轨的滑块上均安装上夹持板后形成两个对称设置的夹持板;上述夹持板上开设有多对斜面相对的斜槽,每对斜槽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半筒型钵盆保持架,夹持板的一对斜槽与相对侧夹持板相对应位置的一对斜槽构成一组斜槽,且每一组斜槽满足所有斜槽的中轴线可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保证两个夹持板上相对位置的半筒型钵盆保持架开口相对,即相对位置的半筒型钵盆保持架相互靠近至贴合能够围成一个类圆柱形;夹持杆包括:方杆、滑杆、圆管和圆杆;上述圆杆能够伸入到圆管的中心孔内,形成一根伸缩杆结构;方杆两端均垂直焊接有滑杆,且滑杆滑动装配在夹持板的上斜槽内,方杆为成对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方杆之间端部位置垂直固定两根伸缩杆结构,构成其中两个平行边能够伸缩的矩形结构,即每一根方杆侧面的一端垂直设置有圆管,同侧的另一端垂直设置有另一根圆杆,即相对设置的一对方杆位于同一端的圆管和圆杆配合连接。进一步的,输送机构包括:传动机构、可调式钵盆固定机构、限位机构和张紧机构;传动机构输的送端均匀设置有多个可调式钵盆固定机构,机架的内侧水平设置有支撑板,且支撑板位于可调式钵盆固定机构的下侧;可调式钵盆固定机构包括:第一链板连接件、第二链板连接件、第一横向从动杆、第二横向从动杆、第三横向从动杆和半筒型固定托;传动机构输的送端相对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链板连接件和第二链板连接件,第一横向从动杆依次铰接有平行设置的第一纵向从动杆、第二纵向从动杆和两个第三纵向从动杆,两个第三纵向从动杆的中部分别铰接在第一链板连接件和第二链板连接件的内侧端面,且第二纵向从动杆的中部铰接在第一链板连接件上远离第三纵向从动杆的一侧,两个第三纵向从动杆的底端铰接在第二横向从动杆的两侧,且第一横向从动杆和第二横向从动杆平行设置,第一纵向从动杆和第二纵向从动杆的底端铰接在第三横向从动杆的两侧,且第二横向从动杆与第三横向从动杆共线设置,第三横向从动杆和第一横向从动杆靠近第一纵向从动杆的一侧均转动装配有滚子,第一横向从动杆和第二横向从动杆的同侧依次均匀固定安装有多个半筒型固定托,且上侧和下侧相邻的半筒型固定托开口相对设置,第一纵向从动杆、第二纵向从动杆和第三纵向从动杆的长度相等,且第二纵向从动杆和第三纵向从动杆的铰接点位置相同,即第二纵向从动杆、第一纵向从动杆、第三横向从动杆与第一横向从动杆构成平行四边形框架结构,机架靠近滚子一侧设置有通过与滚子表面贴合对第二纵向从动杆、第一纵向从动杆、第三横向从动杆与第一横向从动杆构成的平行四边形框架结构形变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进而实现第一横向从动杆和第二横向从动杆之间的相对位置限位,最终实现控制每相邻一组半筒型固定托构成的类圆柱的钵盆的输送位的直径大小;传动机构上设置有张紧机构。进一步的,限位机构包括:第二L型连接件、第三L型连接件、第一主动杆、第二主动杆和挡板,机架靠近滚子一侧均匀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二L型连接件,两个第三L型连接件固定安装在多个第二L型连接件的两侧,第二L型连接件的一侧铰接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主动杆,两个第一主动杆上下两侧均铰接有第二主动杆,且第二主动杆靠近滚子一侧焊接有挡板,上侧第二主动杆通过销轴与第一主动杆相铰接,远离挡板一侧的销轴贯穿第三L型连接件上的弧形槽,且销轴伸出端上开设的螺纹螺接有螺母,第二纵向从动杆和两个第一主动杆的长度相等,且第二纵向从动杆和两个第一主动杆的铰接点位置相同。进一步的,吸附机构包括:伸缩气缸、吸盘固定板和吸盘,两个夹持板的外侧中部均固定安装有伸缩气缸,且伸缩气缸通过气管与外界空气压缩机相连通,伸缩气缸的输出端横向固定安装有吸盘固定板,两个对称设置的吸盘固定板内侧面向外侧倾斜的锐角角度范围为8°~10°,吸盘固定板均匀固定安装有多个吸盘,且吸盘通过气管依次与真空发生器和与空气压缩机相连通,吸盘固定板的两侧固定安装有直线轴承,直线轴承内纵向滑动连接有导向光轴,且导向光轴固定安装在机架上。进一步的,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轴、从动轴、链轮和弯板链条;机架的下侧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装配有主动轴和从动轴,且主动轴和从动轴的两端均固定装配有链轮,前后同侧的链轮啮合连接有弯板链条,支撑板位于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盆径可调式钵盆分离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n包括:/n机架(1),用于在径向方向上实现对钵盆夹持的夹持机构(3),用于调整夹持机构(3)的夹持部分以适配不同钵盆直径的调节机构(2),用于将已经处于夹持状态的钵盆最外层钵盆吸附住的吸附机构(4),设置于吸附机构(4)行程上用于承接和输送吸附机构(4)吸附取下的钵盆的输送机构(5),为调节机构(2)提供动力的驱动机构(6)以及用于控制整机所有动力装置的PLC控制装置(8);/n上述夹持机构(3)通过辅助支架固定在机架(1)上,且位于输送机构(5)的起始位置上方;/n上述调节机构(2)和上述驱动机构(6)均固定在此辅助支架上,且临近于夹持机构(3);/n上述吸附机构(4)作用行程为上下伸缩行程,即上下往复于夹持机构(3)下方至输送机构(5)起始位置上端区域;/n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滑轨(21)、滑块(22)、丝杠螺母(23)和正反牙丝杠(24);/n两个滑轨(21)平行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每个滑轨(21)上侧滑动装配有两个滑块(22),两个滑轨(21)之间形成两组相对设置的滑块(22),相对设置的两个滑块(22)上侧均通过一个第一L型连接件(25)固定安装有丝杠螺母(23),即形成对称设置的两个丝杠螺母(23),此位置的两个丝杠螺母(23)分别与上述正反牙丝杠(24)的正牙和反牙相螺接,上述驱动机构(6)的输出端与正反牙丝杠(24)的一端连接作为其旋转动力;/n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两个夹持板(31)、夹持杆(32)和半筒型钵盆保持架(33),同一个滑轨(21)上的两个滑块(22)均在与第一L型连接件之间固定安装有夹持板(31),即两个滑轨(21)的滑块(22)上均安装上夹持板(31)后形成两个对称设置的夹持板(31);/n上述夹持板(31)上开设有多对斜面相对的斜槽,每对斜槽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半筒型钵盆保持架(33),夹持板(31)的一对斜槽与相对侧夹持板(31)相对应位置的一对斜槽构成一组斜槽,且每一组斜槽满足所有斜槽的中轴线可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保证两个夹持板(31)上相对位置的半筒型钵盆保持架(33)分别开口相对,即相对位置的半筒型钵盆保持架(33)相互靠近至贴合能够围成一个类圆柱形;/n所述夹持杆(32)包括:方杆(321)、滑杆(322)、圆管(323)和圆杆(324);/n上述圆杆(324)能够伸入到圆管(323)的中心孔内,形成一根伸缩杆结构;/n所述方杆(321)两端均垂直焊接有滑杆(322),且滑杆(322)滑动装配在所述夹持板(31)的上斜槽内,所述方杆(321)为成对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方杆(321)之间端部位置垂直固定两根伸缩杆结构,构成其中两个平行边能够伸缩的矩形结构,即每一根方杆(321)侧面的一端垂直设置有圆管(323),同侧的另一端垂直设置有圆杆(324),即相对设置的一对方杆(321)位于同一端的圆管(323)和圆杆(324)配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盆径可调式钵盆分离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机架(1),用于在径向方向上实现对钵盆夹持的夹持机构(3),用于调整夹持机构(3)的夹持部分以适配不同钵盆直径的调节机构(2),用于将已经处于夹持状态的钵盆最外层钵盆吸附住的吸附机构(4),设置于吸附机构(4)行程上用于承接和输送吸附机构(4)吸附取下的钵盆的输送机构(5),为调节机构(2)提供动力的驱动机构(6)以及用于控制整机所有动力装置的PLC控制装置(8);
上述夹持机构(3)通过辅助支架固定在机架(1)上,且位于输送机构(5)的起始位置上方;
上述调节机构(2)和上述驱动机构(6)均固定在此辅助支架上,且临近于夹持机构(3);
上述吸附机构(4)作用行程为上下伸缩行程,即上下往复于夹持机构(3)下方至输送机构(5)起始位置上端区域;
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滑轨(21)、滑块(22)、丝杠螺母(23)和正反牙丝杠(24);
两个滑轨(21)平行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每个滑轨(21)上侧滑动装配有两个滑块(22),两个滑轨(21)之间形成两组相对设置的滑块(22),相对设置的两个滑块(22)上侧均通过一个第一L型连接件(25)固定安装有丝杠螺母(23),即形成对称设置的两个丝杠螺母(23),此位置的两个丝杠螺母(23)分别与上述正反牙丝杠(24)的正牙和反牙相螺接,上述驱动机构(6)的输出端与正反牙丝杠(24)的一端连接作为其旋转动力;
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两个夹持板(31)、夹持杆(32)和半筒型钵盆保持架(33),同一个滑轨(21)上的两个滑块(22)均在与第一L型连接件之间固定安装有夹持板(31),即两个滑轨(21)的滑块(22)上均安装上夹持板(31)后形成两个对称设置的夹持板(31);
上述夹持板(31)上开设有多对斜面相对的斜槽,每对斜槽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半筒型钵盆保持架(33),夹持板(31)的一对斜槽与相对侧夹持板(31)相对应位置的一对斜槽构成一组斜槽,且每一组斜槽满足所有斜槽的中轴线可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保证两个夹持板(31)上相对位置的半筒型钵盆保持架(33)分别开口相对,即相对位置的半筒型钵盆保持架(33)相互靠近至贴合能够围成一个类圆柱形;
所述夹持杆(32)包括:方杆(321)、滑杆(322)、圆管(323)和圆杆(324);
上述圆杆(324)能够伸入到圆管(323)的中心孔内,形成一根伸缩杆结构;
所述方杆(321)两端均垂直焊接有滑杆(322),且滑杆(322)滑动装配在所述夹持板(31)的上斜槽内,所述方杆(321)为成对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方杆(321)之间端部位置垂直固定两根伸缩杆结构,构成其中两个平行边能够伸缩的矩形结构,即每一根方杆(321)侧面的一端垂直设置有圆管(323),同侧的另一端垂直设置有圆杆(324),即相对设置的一对方杆(321)位于同一端的圆管(323)和圆杆(324)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盆径可调式钵盆分离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机构(5)包括:用于实现钵盆输送的传动机构(51)、可调式钵盆固定机构(53)、限位机构(54)和用于保持传动机构(51)运行平稳的张紧机构(55);
所述传动机构(51)输送端均匀设置有多个可调式钵盆固定机构(53),所述机架(1)的内侧水平设置有支撑板(52),且支撑板(52)位于可调式钵盆固定机构(53)的下侧;
所述可调式钵盆固定机构(53)包括:第一链板连接件(5301)、第二链板连接件(5302)、第一横向从动杆(5303)、第二横向从动杆(5307)、第三横向从动杆(5308)和半筒型固定托(5310);
所述传动机构(51)输送端相对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链板连接件(5301)和第二链板连接件(5302),所述第一横向从动杆(5303)依次铰接有平行设置的第一纵向从动杆(5304)、第二纵向从动杆(5305)和两个第三纵向从动杆(5306),两个第三纵向从动杆(5306)的中部分别铰接在第一链板连接件(5301)和第二链板连接件(5302)的内侧端面,且第二纵向从动杆(5305)的中部铰接在第一链板连接件(5301)上远离第三纵向从动杆(5306)的一侧,两个第三纵向从动杆(5306)的底端铰接在所述第二横向从动杆(5307)的两侧,且第一横向从动杆(5303)和第二横向从动杆(5307)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纵向从动杆(5304)和第二纵向从动杆(5305)的底端铰接在第三横向从动杆(5308)的两侧,且第二横向从动杆(5307)与第三横向从动杆(5308)共线设置,所述第三横向从动杆(5308)和第一横向从动杆(5303)靠近第一纵向从动杆(5304)的一侧均转动装配有滚子(5309),所述第一横向从动杆(5303)和第二横向从动杆(5307)的同侧依次均匀固定安装有多个半筒型固定托(5310),且上侧和下侧相邻的半筒型固定托(5310)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纵向从动杆(5304)、第二纵向从动杆(5305)和第三纵向从动杆(5306)的长度相等,且第二纵向从动杆(5305)和第三纵向从动杆(5306)的铰接点位置相同,即第二纵向从动杆(5305)、第一纵向从动杆(5304)、第三横向从动杆(5308)与第一横向从动杆(5303)构成平行四边形框架结构,所述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素博张绍忱计东白晓虎赵萍宁晓峰王君玲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