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缓冲减震结构的发动机支架摆臂衬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827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缓冲减震结构的发动机支架摆臂衬套,包括衬套和凸肩,所述衬套的下端设置有外壳,且衬套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外壳的两侧顶端设置有翻边,且翻边的下方设置有橡皮塞,所述橡皮塞的下方设置有减震板,且减震板的下方设置有芯管,所述芯管的右侧设置有螺栓口,且芯管的左侧设置有固定口,所述芯管的中部设置有凸肩,且凸肩的下方设置有防尘罩。该防尘罩的设置有效的减少了凸肩表面灰尘的积累及震动磨损,延长芯管表面凸肩的使用年限,凸肩的设计增大了凸肩与减震板的接触面,避免二者在水平表面易松动,卡合块便于使用者对防尘罩的维修及更换,保证防尘罩对凸肩的持续性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缓冲减震结构的发动机支架摆臂衬套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支架摆臂
,具体为一种内置缓冲减震结构的发动机支架摆臂衬套。
技术介绍
现今,悬架系统是指车身、车架和车轮之间的一个连接结构系统,而这个结构系统包含了避震器、悬架弹簧、防倾杆、悬吊副梁、下控臂、纵向杆、转向节臂、橡皮衬套和连杆等部件。当汽车行驶在路面上时因地面的变化而受到震动及冲击,这些冲击的力量其中一部份会由轮胎吸收,但绝大部分是依靠轮胎与车身间的悬架装置来吸收的,但是市场上大多数的发动机支架摆臂衬套存在减震性能较弱等弊端。市场上的发动机支架摆臂衬套在使用中装配精度较低,减震性能较弱导致发动机启动时震动幅度较大,衬套与外壳安装时易断裂,衬套未设置缓冲装置导致衬套受到冲击易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内置缓冲减震结构的发动机支架摆臂衬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缓冲减震结构的发动机支架摆臂衬套,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发动机支架摆臂衬套在使用中装配精度较低,减震性能较弱导致发动机启动时震动幅度较大,衬套与套管安装时易断裂,衬套未设置缓冲装置导致衬套受到冲击易损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置缓冲减震结构的发动机支架摆臂衬套,包括衬套和凸肩,所述衬套的下端设置有外壳,且衬套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外壳的两侧顶端设置有翻边,且翻边的下方设置有橡皮塞,所述橡皮塞的下方设置有减震板,且减震板的下方设置有芯管,所述芯管的右侧设置有螺栓口,且芯管的左侧设置有固定口,所述芯管的中部设置有凸肩,且凸肩的下方设置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的下端设置有凹槽,且防尘罩的两端设置有卡合块,所述芯管的外侧设置有缓冲棉。优选的,所述外壳与翻边呈圆角状过渡,且外壳与橡皮塞之间相粘结。优选的,所述防尘罩的内部内壁与凸肩的外部外壁紧密贴合,且防尘罩通过卡合块与凸肩构成卡扣结构。优选的,所述减震板与芯管之间形状结构相吻合,且减震板与芯管之间为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缓冲棉与芯管之间相粘结,且缓冲棉设置有两组。优选的,所述芯管呈中空状分布,且螺栓口与固定口之间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内置缓冲减震结构的发动机支架摆臂衬套设置有外壳,外壳与翻边的圆角状过渡避免衬套压入时用力过大导致翻边断裂,橡皮塞的设置有效的减小了发动机启动时对芯管产生的震动,降低发动机支架的震动幅度,衬套与外壳内部的紧密贴合提高了装配的精度,减少测量工具的使用;防尘罩的设置有效的减少了凸肩表面灰尘的积累及震动磨损,延长芯管表面凸肩的使用年限,凸肩的设计增大了凸肩与减震板的接触面,避免二者在水平表面易松动,卡合块便于使用者对防尘罩的维修及更换,保证防尘罩对凸肩的持续性保护;减震板与芯管之间的形状结构吻合提高了减震板与芯管的高度贴合性,避免发动机启动时产生的震动将减震板与芯管分离,减震板的设置提高了衬套整体的稳定性,缓冲棉减少了芯管与固定架之间的直接碰撞,增加了一定的缓冲过程,使得衬套整体受到的冲击力降至最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衬套;2、外壳;3、固定架;4、翻边;5、橡皮塞;6、减震板;7、缓冲棉;8、螺栓口;9、卡合块;10、凹槽;11、防尘罩;12、凸肩;13、芯管;14、固定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内置缓冲减震结构的发动机支架摆臂衬套,包括衬套1、外壳2、固定架3、翻边4、橡皮塞5、减震板6、缓冲棉7、螺栓口8、卡合块9、凹槽10、防尘罩11、凸肩12、芯管13和固定口14,衬套1的下端设置有外壳2,且衬套1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架3,外壳2的两侧顶端设置有翻边4,且翻边4的下方设置有橡皮塞5,橡皮塞5的下方设置有减震板6,且减震板6的下方设置有芯管13,芯管13的右侧设置有螺栓口8,且芯管13的左侧设置有固定口14,芯管13的中部设置有凸肩12,且凸肩12的下方设置有防尘罩11,防尘罩11的下端设置有凹槽10,且防尘罩11的两端设置有卡合块9,芯管13的外侧设置有缓冲棉7;外壳2与翻边4呈圆角状过渡,且外壳2与橡皮塞5之间相粘结,外壳2与翻边4的圆角状过渡避免衬套1压入时用力过大导致翻边4断裂,橡皮塞5的设置有效的减小了发动机启动时对芯管13产生的震动,降低发动机支架的震动幅度,外壳2位置对称,衬套1与外壳2内部紧密贴合,提高了装配的精度,减少测量工具的使用;防尘罩11的内部内壁与凸肩12的外部外壁紧密贴合,且防尘罩11通过卡合块9与凸肩12构成卡扣结构,防尘罩11的设置有效的减少了凸肩12表面灰尘的积累及震动磨损,延长芯管13表面凸肩12的使用年限,凸肩12的设计增大了凸肩12与减震板6的接触面,避免二者在水平表面易松动,使用者手动调节卡合块9对防尘罩11进行拆卸,便于对防尘罩11的维修及更换,保证防尘罩11对凸肩12的持续性保护;减震板6与芯管13之间形状结构相吻合,且减震板6与芯管13之间为活动连接,减震板6与芯管13之间的形状结构吻合提高了减震板6与芯管13的高度贴合性,避免发动机启动时产生的震动将减震板6与芯管13分离,减震板6的设置提高了衬套1整体的稳定性;缓冲棉7与芯管13之间相粘结,且缓冲棉7设置有两组,缓冲棉7设置在芯管13的外部两侧,由于发动机启动时产生的震动导致发动机支架同时晃动,缓冲棉7减少了芯管13与固定架3之间的直接碰撞,增加了一定的缓冲过程,使得衬套1整体受到的冲击力降至最低,缓冲棉7与芯管13之间相互粘黏,使用者通过手动拉扯缓冲棉7对缓冲棉7进行拆卸,便于缓冲棉7的更换;芯管13呈中空状分布,且螺栓口8与固定口14之间相连通,使用者手动将螺丝钉从螺栓口8穿入,从固定口14穿出,手动进行紧固,增加了衬套1与固定架3之间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发动机支架摆臂衬套与发动机支架的整体牢固性,使用者可通过螺栓口8与固定口14对固定零件进行拆卸,提高了发动机支架摆臂衬套的安装灵活性。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内置缓冲减震结构的发动机支架摆臂衬套,首先外壳2与翻边4的圆角状过渡避免衬套1压入时用力过大导致翻边4断裂,外壳2下方紧贴有橡皮塞5,防尘罩11与凸肩12紧密贴合,使用者手动调节卡合块9对防尘罩11进行拆卸,减震板6与芯管13的形状结构相匹配,缓冲棉7设置在芯管13的外部两侧,由于发动机启动时产生的震动导致发动机支架同时晃动,缓冲棉7减少了芯管13与固定架3之间的直接碰撞,缓冲棉7与芯管13之间相互粘黏,使用者通过手动拉扯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缓冲减震结构的发动机支架摆臂衬套,包括衬套(1)和凸肩(12),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1)的下端设置有外壳(2),且衬套(1)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架(3),所述外壳(2)的两侧顶端设置有翻边(4),且翻边(4)的下方设置有橡皮塞(5),所述橡皮塞(5)的下方设置有减震板(6),且减震板(6)的下方设置有芯管(13),所述芯管(13)的右侧设置有螺栓口(8),且芯管(13)的左侧设置有固定口(14),所述芯管(13)的中部设置有凸肩(12),且凸肩(12)的下方设置有防尘罩(11),所述防尘罩(11)的下端设置有凹槽(10),且防尘罩(11)的两端设置有卡合块(9),所述芯管(13)的外侧设置有缓冲棉(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缓冲减震结构的发动机支架摆臂衬套,包括衬套(1)和凸肩(12),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1)的下端设置有外壳(2),且衬套(1)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架(3),所述外壳(2)的两侧顶端设置有翻边(4),且翻边(4)的下方设置有橡皮塞(5),所述橡皮塞(5)的下方设置有减震板(6),且减震板(6)的下方设置有芯管(13),所述芯管(13)的右侧设置有螺栓口(8),且芯管(13)的左侧设置有固定口(14),所述芯管(13)的中部设置有凸肩(12),且凸肩(12)的下方设置有防尘罩(11),所述防尘罩(11)的下端设置有凹槽(10),且防尘罩(11)的两端设置有卡合块(9),所述芯管(13)的外侧设置有缓冲棉(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缓冲减震结构的发动机支架摆臂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与翻边(4)呈圆角状过渡,且外壳(2)与橡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安道位雷赵成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超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