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可靠性评估的接线方式优化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77259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可靠性评估的接线方式优化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系统,通过建立经济性和可靠性结合的评估模型,对接线方式进行有效评估,从而获得最优接线方式,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其中所述优化方法具体为步骤一:构建供电模型;步骤二:获取配电网线路上待处理的相关数据,并输入至建立用于分析接线方式的评价体系中;步骤三:构建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将获得的经济性数值和可靠性数值结合的评估结果,作为目标评判数值;步骤四:确定接线方式。通过接线方式的优化选择,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基于可靠性评估的接线方式优化,从而达到资源有效利用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可靠性评估的接线方式优化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可靠性评估的接线方式优化方法及系统,特别是涉及电网接线方式优化的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对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电力系统的主要负荷中心。现有技术中,较多城市仍采用单一的辐射线路,存在可靠性低、配电延时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基于可靠性评估的接线方式优化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进一步目的是提出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系统。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可靠性评估的接线方式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构建供电模型;步骤二:建立用于分析接线方式的评价体系;步骤三:构建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步骤四:确定接线方式。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一进一步为:将配电网中的上级电源变电站做为圆心画圆,落入形成的圆形区域内的负荷均匀分布,从而构成贡献模型的整体框架;其中针对不同的接线模式,圆形区域内的供电方案之间存在不同。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二进一步为:从可靠性指标、电压质量、经济性指标、适应性方面进行评价体系的构建,并通过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读取,利用评价体系的计算方式进行数值的计算和存储;具体实现过程为:首先,读取历史存入数据库中的电力数据,以及计算需要的实时数据信息;其次,将读取出的数据传输至评价体系中进行评价指标的计算;最后将计算出的评价指标存储至数据库中对应的表中,用于后续步骤的读取;其中可靠性指标包括负荷点指标和系统指标,所述负荷点指标包括平均故障率、平均停电时间、平均每年停电时间;所述系统指标包括系统平均停电率、用户平均停电持续时间、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平均供电可用率、平均供电不可用率、系统缺电指标、平均系统缺电指标;其中平均供电可用率为:式中,表示平均供电可用率数值,表示用户要求供电总小时数,表示用户总供电小时数,表示负荷点的用户数,表示负荷点的年停电时间;平均系统缺电指标为:式中,表示平均系统缺电指标数值,表示连接在负荷点的平均负荷评价体系中的电压质量评价方式,通过电压偏差实现,即:式中,表示实际电压,表示标准电压;评价体系中的经济性评价方式,通过计算变电站的费用、变电站的最大供电半径、变电站的单条线最大负荷、变电站的出线数、停电损失实现;其中变电站的费用计算方式为:式中,表示变电站费用,表示综合投资,表示电价,表示变压器全年电能损失总值,表示变电站检修费和维护费的综总和;其中,变压器全年电能损失总值进一步为:式中,表示空载有功损耗,表示短路有功损耗,表示空载无功损耗,表示变压器的短路无功损耗,表示变压器台数,表示变压器负载率,表示最大负荷损耗小时数;变电站的最大供电半径的计算方式为;式中,R表示变电站的最大供电半径,表示变电站中变压器额定容量之和,表示功率因素,表示变压器负载率,表示平均负荷的密度;停电损失的计算方式为:式中,表示负荷点i的电压,表示负荷点i的用户数,表示变电站一条出线最大负荷,表示系统综合售电收益,表示产电比;评价体系中的适应性评价方式,通过对线路利用率、供电安全性、操作灵活性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三进一步为:通过循环迭代读取步骤二中的数据,并引入权重,综合计算步骤二中的评价指标数据综合值,将最优值作为目标值存储至对应的数据库中,用于步骤四的读取。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四进一步为:读取步骤三存储在数据库中输出的最优值,根据最优值对应的接线方案,对配电网中的接线模式进行优化;其中接线模式包括单回路放射结构、有备用电源的放射结构、环式结构、双电源并联结构。一种基于可靠性评估的接线方式优化系统,用于实现上述所述方法,包括:用于构建供电模型的第一模块;用于分析评价指标的第二模块;用于建立择优方案模型的第三模块;用于实现接线方式优化的第四模块。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块进一步以配电网中的上级电源变电站为圆心,供电范围为半径画圆,从而构建配电网中的供电模型;针对不同的接线方式,构建的圆形区域内的负荷呈现均匀分布的形式,供电方案之间存在不同。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模块一步包括信息获取模块、评价指标模块、信息存储模块;其中评价指标模块包括可靠性指标模块、电压质量模块、经济性指标模块、适应性模块;通过信息获取模块读取配电网数据库中设备历史产生信息后,将读取数据输入至对应的评价指标模块用于计算,最后将计算出的数值存储至数据库中对应的存储表中,用于第三模块的读取。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模块一步通过读取第二模块中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值,根据建立的择优方案模型,选取出最优的接线优化方式。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模块一步根据第三模块中选取出最优的接线优化方式,对配电网中的接线模式进行优化;其中接线模式包括单回路放射结构、有备用电源的放射结构、环式结构、双电源并联结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可靠性评估的接线方式优化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系统,通过建立经济性和可靠性结合的评估模型,对接线方式进行有效评估,从而获得最优接线方式,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其中所述优化方法具体为步骤一:构建供电模型;步骤二:获取配电网线路上待处理的相关数据,并输入至建立用于分析接线方式的评价体系中;步骤三:构建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将获得的经济性数值和可靠性数值结合的评估结果,作为目标评判数值;步骤四:确定接线方式。通过接线方式的优化选择,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基于可靠性评估的接线方式优化,从而达到资源有效利用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现方法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通过一种基于可靠性评估的接线方式优化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系统,实现根据可靠性评估优化接线方式的目的。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方案做进一步具体说明。在本申请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可靠性评估的接线方式优化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系统,其中包含的一种基于可靠性评估的接线方式优化方法,具体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构建供电模型;该步骤进一步以配电网中的上级电源变电站为圆心,供电范围为半径画圆,从而构建配电网中的供电模型。其中,落入形成的圆形区域内的负荷呈现均匀分布。针对不同的接线模式,圆形区域内的供电方案之间存在不同。步骤二:建立用于分析接线方式的评价体系;该步骤从可靠性指标、电压质量、经济性指标、适应性方面进行评价体系的构建,并通过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读取,利用评价体系的计算方式进行数值的计算和存储。具体实现过程为:首先,读取历史存入数据库中的电力数据,以及计算需要的实时数据信息;其次,将读取出的数据传输至评价体系中进行评价指标的计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可靠性评估的接线方式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步骤一:构建供电模型;/n步骤二:建立用于分析接线方式的评价体系;/n步骤三:构建建立综合评价模型;/n步骤四:确定接线方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可靠性评估的接线方式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构建供电模型;
步骤二:建立用于分析接线方式的评价体系;
步骤三:构建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步骤四:确定接线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可靠性评估的接线方式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进一步为:
将配电网中的上级电源变电站做为圆心画圆,落入形成的圆形区域内的负荷均匀分布,从而构成贡献模型的整体框架;其中针对不同的接线模式,圆形区域内的供电方案之间存在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可靠性评估的接线方式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进一步为:
从可靠性指标、电压质量、经济性指标、适应性方面进行评价体系的构建,并通过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读取,利用评价体系的计算方式进行数值的计算和存储;具体实现过程为:首先,读取历史存入数据库中的电力数据,以及计算需要的实时数据信息;其次,将读取出的数据传输至评价体系中进行评价指标的计算;最后将计算出的评价指标存储至数据库中对应的表中,用于后续步骤的读取;
其中可靠性指标包括负荷点指标和系统指标,所述负荷点指标包括平均故障率、平均停电时间、平均每年停电时间;所述系统指标包括系统平均停电率、用户平均停电持续时间、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平均供电可用率、平均供电不可用率、系统缺电指标、平均系统缺电指标;
其中平均供电可用率为:



式中,表示平均供电可用率数值,表示用户要求供电总小时数,表示用户总供电小时数,表示负荷点的用户数,表示负荷点
的年停电时间;平均系统缺电指标为:



式中,表示平均系统缺电指标数值,表示连接在负荷点的平均负荷
评价体系中的电压质量评价方式,通过电压偏差实现,即:



式中,表示实际电压,表示标准电压;
评价体系中的经济性评价方式,通过计算变电站的费用、变电站的最大供电半径、变电站的单条线最大负荷、变电站的出线数、停电损失实现;其中变电站的费用计算方式为:



式中,表示变电站费用,表示综合投资,表示电价,表示变压器全年电能损失
总值,表示变电站检修费和维护费的综总和;其中,变压器全年电能损失总值进一步
为:



式中,表示空载有功损耗,表示短路有功损耗,表示空载无功损耗,表示
变压器的短路无功损耗,表示变压器台数,表示变压器负载率,表示最大负荷损耗小
时数;
变电站的最大供电半径的计算方式为;



式中,R表示变电站的最大供电半径,表示变电站中变压器额定容量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仲顾孟雷孙超肖鹏李猷晟王柯杨政徐勇生朱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泰仑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