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真空泵和制动助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76875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真空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真空泵和制动助力系统。电动真空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上设置有泵体出口,所述泵体出口处连接有引流管路,引流管路具有管路出口,所述管路出口朝向泵体,管路出口处设置有用于增大管路出口喷射面积的导流罩结构。通过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动真空泵,加快了电动真空泵堆积热量的溢散速率,避免了由于热量堆积而导致电动真空泵发热严重、温度过高的情况,保证了电动真空泵的稳定运行,延长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真空泵和制动助力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真空泵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真空泵和制动助力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电动汽车、混动汽车等绿色车型也逐渐走入大众视野。电动汽车/混动汽车通常包括行驶装置、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制动助力系统等。制动助力系统主要为真空制动助力系统,其主要包括电动真空泵和真空助力器。车辆行驶过程中,为了保证制动助力效能,电动真空泵需要持续运转作业,但是长期运转的电动真空泵由于摩擦内耗会出现热量堆积现象,致使电动真空泵温度过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电动真空泵的损毁,造成制动助力系统无法正常作业,不利于车辆的安全驾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真空泵,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真空泵在持续运行时,存在发热严重、温度过高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用于提供一种应用上述电动真空泵的制动助力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真空泵,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动真空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上设置有泵体出口,所述泵体出口连接有引流管路,引流管路具有管路出口,所述管路出口朝向泵体。进一步地,所述管路出口处设置有用于增大管路出口喷射面积的导流罩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罩结构包括开口朝向泵体的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罩在第二引导部外侧,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之间的间隙形成环形流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导部为锥筒状,其尺寸较小的一端与管路出口连接,其尺寸较大的一端朝向所述泵体。r>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引导部包括连接件和阻流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在引流管路的管壁上和/或第一引导部上、另一端与阻流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阻流件为锥形,其尺寸较小的一端为封闭结构,且与连接件连接,其尺寸较大的一端朝向所述泵体。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多个沿所述阻流件的周向设置的片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泵体包括散热片结构,所述管路出口朝向散热片结构进行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管路和导流罩结构的材质为金属材料。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制动助力系统:制动助力系统包括电动真空泵,电动真空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上设置有泵体出口,所述泵体出口连接有引流管路,引流管路具有管路出口,所述管路出口朝向泵体。进一步地,所述管路出口处设置有用于增大管路出口喷射面积的导流罩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罩结构包括开口朝向泵体的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罩在第二引导部外侧,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之间的间隙形成环形流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导部为锥筒状,其尺寸较小的一端与管路出口连接,其尺寸较大的一端朝向所述泵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引导部包括连接件和阻流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在引流管路的管壁上和/或第一引导部上、另一端与阻流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阻流件为锥形,其尺寸较小的一端为封闭结构,且与连接件连接,其尺寸较大的一端朝向所述泵体。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多个沿所述阻流件的周向设置的片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泵体包括散热片结构,所述管路出口朝向散热片结构进行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管路和导流罩结构的材质为金属材料。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电动真空泵、制动助力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泵体出口处连接引流管路,从电动真空泵中流出的气流在引流管路的作用下会直接吹向电动真空泵,这样加快了电动真空泵堆积热量的溢散速率,避免了由于热量堆积而导致电动真空泵发热严重、温度过高的情况,保证了电动真空泵的稳定运行,延长了使用寿命。进一步地,导流罩结构的设置增大了管路出口处的喷射面积,这种设计使得气流会从相对狭小的引流管路空间流动至体积较大的导流罩结构的空间内,从而使得单位气流体积有一个突然剧增的变化过程,而快速膨胀的气流会产生吸热效应,从而进一步避免了电动真空泵周围热量的堆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电动真空泵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电动真空泵的整体结构侧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导流罩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导流罩结构示意图。图中,1-泵体,101-泵体进口,102-泵体出口,103-散热片结构,104-罩盖,2-引流管路,201-管路出口,3-导流罩结构,301-第一引导部,302-第二引导部,3021-连接件,3022-阻流件,303-环形流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电动真空泵。电动真空泵包括泵体1,所述泵体1上设置有泵体出口102,所述泵体出口102处连接有引流管路2,引流管路2具有管路出口201,所述管路出口201朝向泵体1,所述管路出口201处设置有用于增大过流断面的导流罩结构3。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泵体1包括驱动电机、底座以及罩盖104,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和罩盖104分别固定在底座的两侧。底座的相对两侧设置有泵体进口101(即进气口)和泵体出口102(即出气口),具体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电动真空泵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设备,本实施例中不再对电动真空泵的具体结构详细介绍。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得电动真空泵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去,本实施例的罩盖104的外周侧设置有散热片结构103,散热片结构103的设置能够加快热量的溢散,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热量的堆积。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散热片结构103包括罩在罩盖104外周侧的环形套筒、还包括沿着环形套筒外周侧间隔设置的多个散热片,本实施例中各散热片一体设置在环形套筒上。为了进一步增强电动真空泵的散热性能,本实施例中在泵体出口102处还连接有一根引流管路2,引流管路2为C型,引流管路2的两端分别为管路进口和管路出口201,本实施例中管路进口直接与泵体出口102对接,对接的方式为焊接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螺纹装配、插卡装配等可拆的连接方式,此外还可以采用铆接、过盈连接等其他固定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中管路出口201朝向罩盖104进行设置,具体的设置在罩盖104的顶端位置处。这样从泵体出口102流出的气流在引流管路2的引导作用下会从管路出口201流出,流出的气流会直接吹在罩盖104上,从而加快热量的溢散,避免了热量的堆积。为了进一步增强电动真空泵的散热性能,本实施例中在泵体出口102处还设置有导流罩结构3,导流罩结构3能够增大气流的过流断面,从而使得气流从相对狭小的引流管路空间流入相对较大的导流罩结构空间内,这种气流体积剧增的变化过程会产生吸热效应,从而起到吸热降温的作用,进一步避免了电动真空泵热量的堆积。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导流罩结构3包括第一引导部301和第二引导部302,第一引导部301为锥筒状(喇叭状或伞裙状)。本实施例中第一引导部301罩在第二引导部302的外周侧,第一引导部301和第二引导部302之间形成环形流道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真空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所述泵体(1)上设置有泵体出口(102),所述泵体出口(102)连接有引流管路(2),引流管路(2)具有管路出口(201),所述管路出口(201)朝向泵体(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真空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所述泵体(1)上设置有泵体出口(102),所述泵体出口(102)连接有引流管路(2),引流管路(2)具有管路出口(201),所述管路出口(201)朝向泵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出口(201)处设置有用于增大管路出口喷射面积的导流罩结构(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结构(3)包括开口朝向泵体(1)的第一引导部(301)和第二引导部(302),所述第一引导部(301)罩在第二引导部(302)外侧,第一引导部(301)和第二引导部(302)之间的间隙形成环形流道(3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部(301)为锥筒状,其尺寸较小的一端与管路出口(201)连接,其尺寸较大的一端朝向所述泵体(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旋张灿为刘奇峰刘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