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菌型配制药品用输液软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6835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菌型配制药品用输液软袋,属于输液软袋技术领域。包括输液软袋,所述输液软袋的腔体一端至少设有一个相连通的输液管,所述输液软袋的腔体另一端至少设有一个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包括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内部设有贯穿的通道,所述连接体设置在输液软袋上,且使得所述通道与输液软袋的腔体连通,所述通道在远离输液软袋的一端设有阻隔膜片,所述通道内设有滑动连接的刺破装置,所述刺破装置上开设有若干贯穿的导液流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无菌型配制药品用输液软袋,其快速实现不同药品的快速配制,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临床配制过程中的交叉污染的风险,缩短了配制时间,有效的提高了救治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菌型配制药品用输液软袋
本技术涉及输液软袋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无菌型配制药品用输液软袋。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临床医疗领域静脉输注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方法,从最初的单一品种发展成多用途、多剂型的品种,但在这个过程中往往需要加入其它类型的辅助制剂,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单独的配制操作间,进行药液的配制,再转运到相应的使用地点,给患者用上。具体方案如下:使用时先将位于输液袋1的加液管口2上的加液口密封盖3去除,并进行消毒,再将注射器4的包装拆开,将注射器针头插入到加液管口2内,吸入需要量的液体,再注入到制剂瓶5内(制剂瓶需消毒),实现与制剂液5的预混合,混合匀一后,再次用注射器9吸出液体,加入到输液袋1内,加入后再次摇匀,再经输液端口输注到患者,整个过程如下图1所示。消毒—注射器穿刺取液—注入到制剂瓶内(需消毒)—摇匀—注射器又穿刺吸出液体(消毒)—取出后再次注射到输液袋(输液袋上的加液口再次消毒)—混合均一后,开始向患者输液。从以上的操作流程可得知,整个过程操作复杂,需要多次对使用的点位进行消毒,这样易造成交叉污染。使用过程复杂,需要来回的的进行穿刺,也易造成穿刺脱屑。以上配制整个时间较长,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加,同时现医疗在如此短缺的情况下,更会导致患者用药的及时性。并且在其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往往需要外开一袋同类型的输液袋,吸取一定量的药液当稀释用,这样会导致配伍的药效降低,可能造成准备的输液袋误使用,造成更大的风险。以上方式使用的耗材较高,也不利于节能降耗,增加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菌型配制药品用输液软袋,以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菌型配制药品用输液软袋,包括:输液软袋,所述输液软袋的腔体一端至少设有一个相连通的输液管,所述输液软袋的腔体另一端至少设有一个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包括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内部设有贯穿的通道,所述连接体设置在输液软袋上,且使得所述通道与输液软袋的腔体连通,所述通道在远离输液软袋的一端设有阻隔膜片,所述通道内设有滑动连接的刺破装置,所述刺破装置上开设有若干贯穿的导液流道。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体在靠近阻隔膜片的一端设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的底部与所述通道通过阻隔膜片密封阻隔,所述放置腔的顶部设有密封易撕膜。进一步的,所述刺破装置包括刺破头和导杆,所述刺破头设置在通道内,所述通道在靠近输液软袋的一端设有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用于将刺破头限位在通道内,所述导杆的一端连接在刺破头上,导杆的另一端贯穿通道设置在输液软袋的腔体内。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件为设置在导管内部的环形限位块,所述环形限位块的中部开设有用于液体和导杆通过的过孔。进一步的,所述刺破头在朝向阻隔膜片的一端设有刺破尖端。进一步的,所述导杆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导杆一体连接的助推把柄。进一步的,所述导液流道沿刺破头的刺破方向设置,导液流道远离刺破尖端设置。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导液流道以刺破尖端为圆心呈环形阵列布置。进一步的,所述输液袋的尾部设有输液挂孔。进一步的,所述阻隔膜片的厚度为0.1mm-0.5mm。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无菌型配制药品用输液软袋,结构新颖,实用性强。其快速实现不同药品的快速配制。整个过程操作简单,同时也大大的降低了临床配制过程中的交叉污染的风险,缩短了配制时间,有力的提高了救治能力,有效了保障的患者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无菌型配制药品用输液软袋的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输液袋药品和制剂瓶药品的配置流程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无菌型配制药品用输液软袋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无菌型配制药品用输液软袋的加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无菌型配制药品用输液软袋与制剂瓶配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标记:1-输液袋,2-加液管口,3-密封盖,4-注射器,5-制剂瓶,6-连接体,7-通道,8-阻隔膜片,9-放置腔,10-密封易撕膜,11-刺破尖端,12-导液流道,13-刺破头,14-环形限位块,15-导杆,16-助推把柄,17-输液软袋,18-加药装置,19-输液挂孔,20-输液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2所示,一种无菌型配制药品用输液软袋,包括:输液软袋17,所述输液软袋17的腔体一端至少设有一个相连通的输液管20,所述输液软袋17的腔体另一端至少设有一个加药装置18;所述加药装置18包括连接体6,所述连接体6的内部设有贯穿的通道7,所述连接体6设置在输液软袋17上,且使得所述通道7与输液软袋17的腔体连通,所述通道7在远离输液软袋17的一端设有阻隔膜片8,所述通道7内设有滑动连接的刺破装置,所述刺破装置上开设有若干贯穿的导液流道12。在本实施例中,各部件均为医用材质,连接体6是可以焊接到现有不同类型的非PVC软袋袋体上,这样加药装置18被完全固定,且输液软袋17的腔体与连接体6的外轮廓之间为密封固定连接,确保输液软袋17内的液体不会从此处漏液。所述阻隔膜片8的厚度为0.1mm-0.5mm,材质优选为聚丙烯膜片,厚度优选为0.2mm。阻隔膜片8起到密封的作用,具体为防止输液软袋17的腔体内的药液在阻隔膜片8被刺破之前往外漏的作用。当待加入的制剂瓶5的外盖去除后消毒,对阻隔膜片8的外部进行消毒,然后将制剂瓶5抵靠在阻隔膜片8的外部,推动刺破装置在通道7内滑动,使其刺破阻隔膜片8,再穿入到制剂瓶5内,此时,通道7和制剂瓶5通过刺破装置上的导液流道12相连通,然后用手挤压输液软袋17,将输液软袋17内的液体通过通道7以及导液流道12导入到制剂瓶5内,实现混匀,混匀后,将输液软袋17倒置,使得制剂瓶5朝上,制剂瓶5内混合好的液体再回流到输液软袋17内,轻轻摇匀后,将输液软袋17悬挂到输液支架上,再从输液管20处插输液器,输送到患者身上。以上方式,只需要穿刺1次便可完成输液软袋17和制剂瓶5之间的制剂混合,方便快捷,大大的降低了交叉污染,此制剂瓶5一直保持在输液软液袋上,当混合液体输送完后,再取下。使患者的安全进一步的提高。制剂瓶5的橡胶塞与刺破装置是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实现密封,不会造成漏液,同时由于加液后,此制剂瓶5会保持在输液软袋17上,能起到很好的标识警示效果,避免了错加药的风险,进一步的提高用药安全。制剂瓶5倒置到刺破装置的上方时,滑动刺破装置能与制剂瓶5的胶塞起到很好的密闭效果,同时加药装置18的边缘能很好的支撑到制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菌型配制药品用输液软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液软袋,所述输液软袋的腔体一端至少设有一个相连通的输液管,所述输液软袋的腔体另一端至少设有一个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包括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内部设有贯穿的通道,所述连接体设置在输液软袋上,且使得所述通道与输液软袋的腔体连通,所述通道在远离输液软袋的一端设有阻隔膜片,所述通道内设有滑动连接的刺破装置,所述刺破装置上开设有若干贯穿的导液流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菌型配制药品用输液软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液软袋,所述输液软袋的腔体一端至少设有一个相连通的输液管,所述输液软袋的腔体另一端至少设有一个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包括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内部设有贯穿的通道,所述连接体设置在输液软袋上,且使得所述通道与输液软袋的腔体连通,所述通道在远离输液软袋的一端设有阻隔膜片,所述通道内设有滑动连接的刺破装置,所述刺破装置上开设有若干贯穿的导液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菌型配制药品用输液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在靠近阻隔膜片的一端设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的底部与所述通道通过阻隔膜片密封阻隔,所述放置腔的顶部设有密封易撕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无菌型配制药品用输液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破装置包括刺破头和导杆,所述刺破头设置在通道内,所述通道在靠近输液软袋的一端设有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用于将刺破头限位在通道内,所述导杆的一端连接在刺破头上,导杆的另一端贯穿通道设置在输液软袋的腔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仲强刘文军刘思川谭鸿波葛均友罗雅兵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