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酶促低场核磁共振DNA传感器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767586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酶促低场核磁共振DNA传感器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主要内容是将Mn(VII)/Mn(II)作为信号读出系统,结合DNA杂交技术,构建以DNA杂交为基础的磁传感器,该方法首先根据致病菌的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与该基因互补的正向探针和反向探针,将正向探针偶联在纳米磁颗粒表面,用于特异性地富集待测致病菌DNA片段,然后加入生物素标记的反向探针,形成DNA互补链,再加入链霉亲和素标记的碱性磷酸酶(ALP),形成“磁纳米颗粒‑DNA杂交双链‑ALP”的夹心结构,该夹心结构的含量与待测致病菌中的DNA含量成正相关。该方法不需要DNA扩增,提高了DNA分子检测的效率,拓宽了基于超顺纳米磁颗粒的低场核磁共振传感器的应用范围,进而为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提供一种有力的工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酶促低场核磁共振DNA传感器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分析化学和食品安全领域,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酶促低场核磁共振DNA传感器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
技术介绍
食源性致病菌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快速、高灵敏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主要的检测方法有微生物培养法、免疫检测方法和PCR分子诊断方法。微生物培养法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操作步骤繁琐,不适合现场、快速检测。免疫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法。酶联免疫吸附法需要多步操作,检测时间较长,同时灵敏度也不能满足样品中痕量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需要,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一步操作即可完成的优势,但其灵敏度比酶联免疫吸附法还低,无法实现低浓度的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PCR分子诊断方法是检测致病菌的金标准,但其需要昂贵的设备和洁净的环境,并且需要多轮的扩增,不适合现场分析。因为一般生物或者食品样品中磁信号背景极低,因此基于弛豫时间信号改变的低场核磁共振生物传感器具有样品前处理简单的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酶促低场核磁共振DNA传感器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根据食源性致病菌的基因组DNA序列设计并合成正向探针与反向探针;/n2)将正向探针与磁纳米颗粒偶联,将反向探针用生物素进行标记;/n3)提取食源性致病菌的基因组DNA,与磁纳米颗粒-正向探针偶联物以及生物素标记的反向探针进行杂交,磁分离后得到磁纳米颗粒-正向探针-DNA分子-反向探针复合物;/n4)向步骤3)获得的复合物中加入链霉亲和素标记的碱性磷酸酶,利用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的特异亲和能力,形成磁纳米颗粒-DNA杂交双链-碱性磷酸酶的夹心复合物;/n5)将抗坏血酸磷酸酯溶液加入到步骤4)得到的夹心复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酶促低场核磁共振DNA传感器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食源性致病菌的基因组DNA序列设计并合成正向探针与反向探针;
2)将正向探针与磁纳米颗粒偶联,将反向探针用生物素进行标记;
3)提取食源性致病菌的基因组DNA,与磁纳米颗粒-正向探针偶联物以及生物素标记的反向探针进行杂交,磁分离后得到磁纳米颗粒-正向探针-DNA分子-反向探针复合物;
4)向步骤3)获得的复合物中加入链霉亲和素标记的碱性磷酸酶,利用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的特异亲和能力,形成磁纳米颗粒-DNA杂交双链-碱性磷酸酶的夹心复合物;
5)将抗坏血酸磷酸酯溶液加入到步骤4)得到的夹心复合物中,碱性磷酸酶催化抗坏血酸磷酸酯生成抗坏血酸,磁分离后向反应液中加入KMnO4溶液,抗坏血酸将Mn(VII)还原成Mn(II),低场核磁共振仪测定T2值并计算待测样品中的致病菌含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酶促低场核磁共振DNA传感器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纳米颗粒是粒径为1000nm的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翊平张峰王知龙许秀丽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农业大学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