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上颌窦瘘封闭的生物膜修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6735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上颌窦瘘封闭的生物膜修复结构。包括上颌窦黏膜贴合生物膜层和瘘口封闭生物膜层;所述上颌窦黏膜贴合生物膜层和瘘口封闭生物膜层之间设有骨粉区,所述生物膜修复结构还包括与开窗处回植骨壁表面匹配的回植骨壁贴合生物膜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应用可同时辅助口腔上颌窦瘘封闭术和上颌窦外提升术,并增加缺牙区骨量为种植牙打下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上颌窦瘘封闭的生物膜修复结构
本技术涉及修复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上颌窦瘘封闭的生物膜修复结构。
技术介绍
口腔上颌窦瘘(Oroantralfistula,OAF)常由拔牙引起,发生率在0.31%~4.7%。一般直径小的OAF可自行愈合,瘘口过大或有慢性炎症者,则需要择期手术修补口腔上颌窦瘘。最常用的修补方法为颊侧滑行瓣,腭侧旋转瓣和颊脂垫瓣,但这些方法虽然可以封闭瘘口,但是却无法修复骨组织缺损,造成上颌窦黏膜和口腔黏膜结合在一起。随着种植术的发展,对种植修复缺失牙的诉求越来越多,而传统的OAF修补术却对种植修复带来很大困难。因为种植修复需要足够的骨组织支撑,而仅用软组织瓣封闭瘘口,骨组织不会随之再生。因此,当患者有种植需求时,OAF的修复应同时考虑封闭瘘口、上颌窦提升、牙槽骨重建,为将来种植修复打下基础。文献报道有学者移植髂骨、颏部骨等自体骨增加瘘道处的骨缺损,再用软组织瓣滑行覆盖瘘口。但这些方法存在以下缺点:①自体移植骨块初期直接暴露于窦腔,感染风险高;②供区取骨开辟了第二术区,若取髂骨还需全麻操作,损伤大、费用高;③植入骨块手术入路为瘘道,视野不清,且骨量增加量有限,若患者自身上颌磨牙区骨量严重不足,则仅从瘘道入路,无法增加足够的骨量供后期种植修复;④无法同期行上颌窦提升术,二期种植修复增加了患者等待时间、手术次数和费用。因此对于OAF伴严重骨量不足的患者,探索一种创伤小、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低、感染率低的治疗方法,既可以同时封闭口腔上颌窦瘘、又可大量增加缺牙区骨量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上颌窦瘘封闭的生物膜修复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上颌窦瘘封闭的生物膜修复结构,包括上颌窦黏膜贴合生物膜层和瘘口封闭生物膜层;所述上颌窦黏膜贴合生物膜层和瘘口封闭生物膜层之间设有骨粉区,所述生物膜修复结构还包括与开窗处回植骨壁表面匹配的回植骨壁贴合生物膜层。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骨粉区的上表面贴合上颌窦黏膜贴合生物膜层,所述骨粉区的下表面贴合瘘口封闭生物膜层,所述骨粉区的侧面包括形状上与腭侧壁贴合曲面以及形状上与上颌窦前外侧壁内表面匹配的上颌窦前外侧壁贴合曲面。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骨粉区自上颌窦黏膜贴合生物膜层端到瘘口封闭生物膜层端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颌窦黏膜贴合生物膜层、瘘口封闭生物膜层和回植骨壁贴合生物膜层的材料为可吸收胶原膜。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瘘口封闭生物膜层还包括向骨粉区外延伸的骨面贴合边。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骨粉区体积为50~80cm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骨粉区包括骨粉,所述骨粉的粒径为1~3mm。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颌窦黏膜贴合生物膜层的厚度为1~3mm。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瘘口封闭生物膜层的厚度为1~3mm。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植骨壁贴合生物膜层的厚度为2~5mm。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使用状态下,回植骨壁贴合生物膜层位于骨粉区的上颌窦前外侧壁贴合曲面侧。本技术应用于上颌窦外提升术中后,上颌窦黏膜贴合生物膜层完全阻隔了骨移植材料和上颌窦腔,且上颌窦黏膜贴合生物膜层和上颌窦外提升术后的上颌窦黏膜可形成双层屏障,感染率低;瘘口封闭生物膜层用于封闭口腔上颌窦瘘口,骨粉区可增加缺牙区骨量,因此,本技术的应用可同时辅助口腔上颌窦瘘封闭术和上颌窦外提升术,并增加缺牙区骨量为种植牙打下基础。同时免去了二次手术时有可能出现的软组织黏连、黏膜穿孔等风险;减少患者种植等待时间,节省手术费用;无需开辟第二术区取骨,创伤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生物膜修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颊侧口腔黏膜翻瓣及上颌骨前外侧壁开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瘘口周围口腔黏膜与骨面分离,缝合并提起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生物膜修复结构使用过程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图中的元件标号:1上颌窦黏膜贴合生物膜层2骨粉区21上表面22腭侧壁贴合曲面23上颌窦前外侧壁贴合曲面24下表面3瘘口封闭生物膜层31骨面贴合边4回植骨壁贴合生物膜层5腭侧壁6口腔黏膜7上颌骨前外侧壁71开窗处回植骨壁8上颌窦外提升术后的上颌窦黏膜9上颌窦外提升术骨壁开窗10口腔上颌窦瘘口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装置、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装置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上颌窦瘘封闭的生物膜修复结构,包括上颌窦黏膜贴合生物膜层1和瘘口封闭生物膜层3;所述上颌窦黏膜贴合生物膜层1和瘘口封闭生物膜层3之间设有骨粉区2,所述生物膜修复结构还包括与开窗处回植骨壁71表面匹配的回植骨壁贴合生物膜层4。其中,上颌窦黏膜贴合生物膜层1、瘘口封闭生物膜层3和回植骨壁贴合生物膜层4符合常规的人体生理构造。如图4所示,上颌窦黏膜贴合生物膜层1为膜边缘内凹、中间外凸的连续曲面,顶起上颌窦外提升术后的上颌窦黏膜8,与上颌窦外提升术后的上颌窦黏膜8下表面拟接触的部分基本贴合。瘘口封闭生物膜层3为向外凸出的弧面,应用时可封闭贴合口腔上颌窦瘘口10(如图3)。回植骨壁贴合生物膜层4使用时贴合在开窗处回植骨壁71表面,其形状上与开窗处回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上颌窦瘘封闭的生物膜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颌窦黏膜贴合生物膜层(1)和瘘口封闭生物膜层(3);所述上颌窦黏膜贴合生物膜层(1)和瘘口封闭生物膜层(3)之间设有骨粉区(2),所述生物膜修复结构还包括与开窗处回植骨壁表面匹配的回植骨壁贴合生物膜层(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上颌窦瘘封闭的生物膜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颌窦黏膜贴合生物膜层(1)和瘘口封闭生物膜层(3);所述上颌窦黏膜贴合生物膜层(1)和瘘口封闭生物膜层(3)之间设有骨粉区(2),所述生物膜修复结构还包括与开窗处回植骨壁表面匹配的回植骨壁贴合生物膜层(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上颌窦瘘封闭的生物膜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骨粉区的上表面(21)贴合上颌窦黏膜贴合生物膜层(1),所述骨粉区的下表面(24)贴合瘘口封闭生物膜层(3),所述骨粉区(2)的侧面包括形状上与腭侧壁内表面匹配的腭侧壁贴合曲面(22)以及形状上与上颌窦前外侧壁内表面匹配的上颌窦前外侧壁贴合曲面(2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上颌窦瘘封闭的生物膜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骨粉区(2)自上颌窦黏膜贴合生物膜层(1)端到瘘口封闭生物膜层(3)端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上颌窦瘘封闭的生物膜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颌窦黏膜贴合生物膜层(1)、瘘口封闭生物膜层(3)和回植骨壁贴合生物膜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多宏杨驰张志愿胡颖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