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三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58829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三极管,涉及电子元器件技术领域。该复合三极管,包括本体和铁片,所述本体外侧设置有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一侧设置有翻转组件,所述保护组件包括滑套和保护壳,所述本体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外侧均设置有齿轮,两个所述齿轮远离转轴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轴,两个所述固定轴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翻转组件包括齿条和弹簧,所述滑套内部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本体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滑槽内部设置有弹。该复合三极管此结构有利于对复合三极管的B、C和E极进行保护,防止三极管在运输、保存或使用焊接过程中造成弯折或损伤,同时保护套的体积较小,不会占用过多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三极管
本技术涉及电子元器件
,具体为一种复合三极管。
技术介绍
复合三极管是将两个和更多个晶体管的集电极连在一起,而将第一只晶体管的发射极直接耦合到第二只晶体管的基极,依次连接而成,最后引出E、B、C三个电极。也叫达林顿管,其放大倍数是两者放大倍数的乘积。一般应用于功率放大器、稳压电源电路中。达林顿三极管通常由两个三极管组成,这两个三极管可以是同型号的,也可以是不同型号的;可以是相同功率,也可以是不同功率。无论怎样组合连接,最后所构成的达林顿三极管的放大倍数都是二者放大倍数乘积。现有的复合三极管的电极基本是铝线,在运输和操作过程中极易使电极弯折甚至折断,造成损耗,而普通的保护装置又会有体积过大和操作不便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三极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复合三极管,包括本体和铁片,所述铁片固定连接于本体顶部,所述本体外侧设置有保护组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三极管,包括本体(1)和铁片(2),所述铁片(2)固定连接于本体(1)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外侧设置有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一侧设置有翻转组件;/n所述保护组件包括滑套(3)和保护壳(4),所述滑套(3)套设于本体(1)外侧并与本体(1)滑动连接,所述滑套(3)套设于保护壳(4)外侧并与保护壳(4)滑动连接,所述本体(1)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轴(5),两个所述转轴(5)外侧均设置有齿轮(6),两个所述转轴(5)均贯穿齿轮(6)并与齿轮(6)转动连接,两个所述齿轮(6)远离转轴(5)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轴(7),所述滑套(3)两侧均开设有通槽(8),两个所述转轴(5)均贯穿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三极管,包括本体(1)和铁片(2),所述铁片(2)固定连接于本体(1)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外侧设置有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一侧设置有翻转组件;
所述保护组件包括滑套(3)和保护壳(4),所述滑套(3)套设于本体(1)外侧并与本体(1)滑动连接,所述滑套(3)套设于保护壳(4)外侧并与保护壳(4)滑动连接,所述本体(1)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轴(5),两个所述转轴(5)外侧均设置有齿轮(6),两个所述转轴(5)均贯穿齿轮(6)并与齿轮(6)转动连接,两个所述齿轮(6)远离转轴(5)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轴(7),所述滑套(3)两侧均开设有通槽(8),两个所述转轴(5)均贯穿通槽(8)并与通槽(8)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固定轴(7)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横杆(9),两个所述横杆(9)远离固定轴(7)一端均与保护壳(4)固定连接;
所述翻转组件包括齿条(10),所述齿条(10)固定连接于滑套(3)内部一侧,所述滑套(3)内部一侧开设有滑槽(12),所述本体(1)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3),所述固定块(13)延伸至滑槽(12)内部并与滑槽(12)滑动连接,所述滑槽(12)内部设置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固定连接于固定块(13)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三极管,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婧芸黄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东方嘉盈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