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电容器导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5856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电容器导针,涉及电容器导针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头部,所述头部包括扁平部及柱状部,所述柱状部上设有与其连接的线脚,所述线脚端部设有球体结构的凸球,所述扁平部侧面设有加固件,所述柱状部外壁设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一环槽底部设有第二环槽,所述柱状部与线脚的连接处进行圆弧过渡处理,所述柱状部与扁平部的连接处进行斜面过渡处理,所述扁平部的侧边进行圆弧过渡处理,所述扁平部的棱角进行圆角处理,所述加固件包括设于扁平部上的底杆,所述底杆上设有两个向不同方向弯曲的弯杆,所述弯杆与扁平部之间设有加固杆,所述弯杆上设有叶片,所述叶片沿其所在弯杆的弯曲方向弯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电容器导针
本技术涉及电容器导针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电容器导针。
技术介绍
电容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等方面。任何两个彼此绝缘且相隔很近的导体间都可以构成一个电容器,电容器通过导针与电路板连接。现有的电解电容器,存在较大的缺点,就是电容器的引脚形状非常细小,而且引脚是采用圆棒直接切断制成的,所以,在引脚的末端锋利无比。在电解电容器生产过程中,电容掉落到料槽内时,引脚会刮花料槽内的电容,尤其是,大多数电解电容的外侧包裹有塑胶套,常常会出现被引脚刮破的情况,造成成品外观不良,造成不必要的返工。现有电容器的导针大多设计简单,仅仅为两节直径不同的圆柱杆形。电容器导针与电容器内部填充物接触不够稳固,使用时间过长容易松动,导致电容器从电路板上脱落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开发一种防止线脚的端部出现锋利的棱边,与电容器内的填充物充分接触,增强与电容器连接稳定性的多功能电容器导针。本技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功能电容器导针,其特征在于,包括:/n头部,其包括扁平部和柱状部;/n线脚,其与头部的柱状部连接;/n凸球,其为球体结构,其设于线脚端部;/n加固件,其设于扁平部的侧面;/n第一环槽,其沿柱状部的外壁设置;/n第二环槽,其沿第一环槽的底部设置;/n其中,所述柱状部与线脚的连接处进行圆弧过渡处理,所述柱状部与扁平部的连接处进行斜面过渡处理,所述扁平部的侧边进行圆弧过渡处理,所述扁平部的棱角进行圆角处理,所述加固件包括设于扁平部上的底杆,所述底杆上设有两个向不同方向弯曲的弯杆,所述弯杆与扁平部之间设有加固杆,所述弯杆上设有叶片,所述叶片沿其所在弯杆的弯曲方向弯曲。/n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电容器导针,其特征在于,包括:
头部,其包括扁平部和柱状部;
线脚,其与头部的柱状部连接;
凸球,其为球体结构,其设于线脚端部;
加固件,其设于扁平部的侧面;
第一环槽,其沿柱状部的外壁设置;
第二环槽,其沿第一环槽的底部设置;
其中,所述柱状部与线脚的连接处进行圆弧过渡处理,所述柱状部与扁平部的连接处进行斜面过渡处理,所述扁平部的侧边进行圆弧过渡处理,所述扁平部的棱角进行圆角处理,所述加固件包括设于扁平部上的底杆,所述底杆上设有两个向不同方向弯曲的弯杆,所述弯杆与扁平部之间设有加固杆,所述弯杆上设有叶片,所述叶片沿其所在弯杆的弯曲方向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电容器导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球的球心位于线脚的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电容器导针,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燕勇
申请(专利权)人:达州市金联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