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铸造的节温器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4783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节温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铸造的节温器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暖风腔、冷却液腔,所述下壳体设置有与所述暖风腔连通的进风管、出风口,所述冷却液腔包括换热腔、阀芯腔,所述下壳体设置有与所述换热腔连通的进水管,所述换热腔与所述暖风腔相邻,所述进水管通过所述换热腔连通至所述阀芯腔的底部,所述上壳体设置有阀芯座、小循环出水口、大循环出水口,所述上壳体的阀芯座通过法兰座与下壳体连接,所述下壳体、上壳体分别一体铸造的铸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科学,上壳体和下壳体相比现有技术更加容易铸造,且可以提高铸造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体式铸造的节温器壳体
本技术涉及节温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分体式铸造的节温器壳体。
技术介绍
汽车节温器是一种控制发动机冷却液流动路径的阀门,其根据冷却液温度自动调节进入散热器的水量,以保证发动机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可起到节约能耗等作用。当冷却液的温度较低时,节温器关闭,水路循环为小循环,即冷却液经旁通阀直接进入水泵,冷却液只在水泵和发动机水套之间循环,不经过散热器。当冷却液温度升高时,节温器逐渐打开,至完全打开后,水路循环为大循环,即冷却液全部流经散热器后再进入发动机水套,冷却液流动路线长,流量大,冷却强度高。另外,汽车的暖风系统也需要通过节温器与发动机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使得空气温度升高变成暖风。这使得节温器壳体的结构非常复杂,铸造工艺复杂,且如果节温器壳体存在砂眼、疏松等铸造缺陷,在冷却液的冲击下,其更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分体式铸造的节温器壳体,其结构科学,将其分为两个壳体分别铸造,可以提高铸件的铸造质量。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体式铸造的节温器壳体,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暖风腔、冷却液腔,所述下壳体设置有与所述暖风腔连通的进风管、出风口,所述冷却液腔包括换热腔、阀芯腔,所述下壳体设置有与所述换热腔连通的进水管,所述换热腔与所述暖风腔相邻,所述进水管通过所述换热腔连通至所述阀芯腔的底部,所述阀芯腔的顶部设置有上壳体,所述上壳体设置有阀芯座、小循环出水口、大循环出水口,所述上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法兰座,所述上壳体通过所述法兰座与所述下壳体连接,所述下壳体、上壳体分别一体铸造的铸件。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法兰座设置有向下伸入所述阀芯腔的凸台,所述下壳体设置有与所述凸台匹配的下凹止口,该凸台外套接有密封圈。优选的,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发动机连接的连接孔。优选的,所述换热腔位于所述下壳体的下侧,所述暖风腔位于所述换热腔的上侧。优选的,所述阀芯腔竖直设置于所述换热腔和暖风腔的侧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分体式铸造的节温器壳体,其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暖风腔、冷却液腔,所述下壳体设置有与所述暖风腔连通的进风管、出风口,所述冷却液腔包括换热腔、阀芯腔,所述下壳体设置有与所述换热腔连通的进水管,所述换热腔与所述暖风腔相邻,所述进水管通过所述换热腔连通至所述阀芯腔的底部,所述上壳体设置有阀芯座、小循环出水口、大循环出水口,所述上壳体的阀芯座通过法兰座与下壳体连接,所述下壳体、上壳体分别一体铸造的铸件,本技术结构科学,上壳体和下壳体相比现有技术更加容易铸造,且可以提高铸造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体式铸造的节温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分体式铸造的节温器壳体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分体式铸造的节温器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下壳体11——暖风腔12——进风管13——出风口14——换热腔15——阀芯腔16——进水管2——上壳体21——阀芯座22——小循环出水口23——大循环出水口24——法兰座25——凸台3——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技术的实施范围限制于此。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分体式铸造的节温器壳体,包括两个单独的铸件,即上壳体2、下壳体1,所述下壳体1内上侧设置有暖风腔11,下侧设置有冷却液腔,暖风腔用于汽车暖风系统的控制流动换热,冷却液腔用于冷却液流动,两者相邻但相互隔离。下壳体1设置有进风管12、出风口13,两者均位于下壳体1的上侧并与暖风腔11连通。根据冷却液腔内部的作用可以将其分成两部分,即换热腔14、阀芯腔15,阀芯腔15用于安装阀芯,即节温器。图1、图2中下壳体1的左侧设置有进水管16,进水管16与换热腔14连通,换热腔14位于暖风腔11的下方。阀芯腔15的底部与换热腔14连通,阀芯腔15的上部为敞口,该处与上壳体2组装。本技术即在该位置将节温器壳体分成两部分,将其分别铸造,从而降低铸造难度。所述上壳体2设置有阀芯座21、小循环出水口22、大循环出水口23,所述上壳体2的底部设置有法兰座24,所述上壳体2通过所述法兰座24与所述下壳体1连接。进一步的,为了上壳体2与下壳体1之间更好的密封,所述上壳体2的法兰座24设置有向下伸入所述阀芯腔15的凸台25,所述下壳体1设置有与所述凸台25匹配的下凹止口,该凸台25外套接有密封圈3。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发动机连接的连接孔。进一步的,所述换热腔14位于所述下壳体1的下侧,所述暖风腔11位于所述换热腔14的上侧。进一步的,所述阀芯腔15竖直设置于所述换热腔14和暖风腔11的侧面。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分体式铸造的节温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1),所述下壳体(1)内设置有暖风腔(11)、冷却液腔,所述下壳体(1)设置有与所述暖风腔(11)连通的进风管(12)、出风口(13),所述冷却液腔包括换热腔(14)、阀芯腔(15),所述下壳体(1)设置有与所述换热腔(14)连通的进水管(16),所述换热腔(14)与所述暖风腔(11)相邻,所述进水管(16)通过所述换热腔(14)连通至所述阀芯腔(15)的底部,所述阀芯腔(15)的顶部设置有上壳体(2),所述上壳体(2)设置有阀芯座(21)、小循环出水口(22)、大循环出水口(23),所述上壳体(2)的底部设置有法兰座(24),所述上壳体(2)通过所述法兰座(24)与所述下壳体(1)连接,所述下壳体(1)、上壳体(2)分别一体铸造的铸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分体式铸造的节温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1),所述下壳体(1)内设置有暖风腔(11)、冷却液腔,所述下壳体(1)设置有与所述暖风腔(11)连通的进风管(12)、出风口(13),所述冷却液腔包括换热腔(14)、阀芯腔(15),所述下壳体(1)设置有与所述换热腔(14)连通的进水管(16),所述换热腔(14)与所述暖风腔(11)相邻,所述进水管(16)通过所述换热腔(14)连通至所述阀芯腔(15)的底部,所述阀芯腔(15)的顶部设置有上壳体(2),所述上壳体(2)设置有阀芯座(21)、小循环出水口(22)、大循环出水口(23),所述上壳体(2)的底部设置有法兰座(24),所述上壳体(2)通过所述法兰座(24)与所述下壳体(1)连接,所述下壳体(1)、上壳体(2)分别一体铸造的铸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鹏左权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诺伯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