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线束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4766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线束回收装置,涉及线束回收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线束回收装置线束粉碎后分离效果差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外壳;辊子单元,所述辊子单元用于粉碎物料,辊子单元在外壳内设置有粉碎辊子,粉碎辊子上设置有用于粉碎线束的粉碎刀片和用于磨削线束的磨砂面;振动磨削单元,所述振动磨削单元与粉碎辊子上的磨砂面配合,用于磨削粉碎后的颗粒,振动磨削单元在粉碎辊子的外部设置有磨削筒,磨削筒沿辊子的轴线振动,且磨削筒上设置有筛分孔和磨削面;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用于带动辊子单元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粉碎效果好,能够提高后续工序的分离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线束回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束回收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线束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每年我国汽车的总保有量已经接近2亿辆,按照每年大约10%的报废量,仅报废汽车的辆次就达到接近两千万辆,当汽车达到报废条件,进行报废拆解过程中,传统的拆解汽车的工艺方法对于废线束回收利用率极低,因而造成了极大地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0994538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报废汽车线束粉碎回收装置,包括底座、外壳、进料口和活动仓,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在底座上表面,所述进料口开设在外壳上表面,所述活动仓开设在外壳内部,所述外壳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保护壳,所述第一保护壳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保护壳表面穿设有轴承,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穿设于轴承内;该装置通过设置主动轮和从动轮,使得人们在对报废汽车进行粉碎的过程中,人们只需要通过控制开关控制第一电机进行运转,使得第一转轴上的主动轮通过传动带带动从动轮进行转动,同时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带动粉碎齿进行相互运转,从而使得该装置可以更加高效的报废汽车线束,但是,该装置通过互相啮合的粉碎刀粉碎汽车线束,其原理同粉碎机,使得该装置粉碎时颗粒较大,且由于线束由橡胶包裹铜线,该装置仅能够将铜线粉碎成较小的颗粒,难以将铜线从橡胶外皮中剥离,从而后期分离效果差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线束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线束回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线束回收装置线束粉碎后分离效果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线束回收装置,包括:外壳;辊子单元,所述辊子单元用于粉碎物料,辊子单元在外壳内设置有粉碎辊子,粉碎辊子上设置有用于粉碎线束的粉碎刀片和用于磨削线束的磨砂面;振动磨削单元,所述振动磨削单元与粉碎辊子上的磨砂面配合,用于磨削粉碎后的颗粒,振动磨削单元在粉碎辊子的外部设置有磨削筒,磨削筒沿辊子的轴线振动,且磨削筒上设置有筛分孔和磨削面;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用于带动辊子单元转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的上端设有进料口,进料口呈进料斗形状,外壳的下端侧面设有出料口。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粉碎辊子由沿轴线分成两个外径不同的半圆柱组成,且两半圆柱之间平滑过渡,粉碎刀片设置在粉碎辊子上半径较小的半圆柱上,粉碎辊子上半径较大的半圆柱上设置有磨砂面。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磨削筒两端设置有第一导向杆,第一导向杆在磨削筒的每一端均至少设有两组,第一导向杆绕磨削筒的轴线均布,第一导向杆上套设有导向套,导向套固定连接到外壳的内壁上,位于磨削筒一端的第一导向杆穿过外壳并在外壳的外部连接有推板,靠近推板的导向套上套设有第一弹簧,外壳在靠近推板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上固定连接有振动凸轮,凸轮和第一弹簧配合带动磨削筒沿其轴线振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第二磨削单元,所述第二磨削单元包括固定连接到外壳内壁的磨削壳和设置在磨削壳内的磨削辊子,所述磨削壳内设有内壁上设置有磨砂面的锥形孔,所述磨削辊子为锥台形,磨削辊子的外侧面设置有磨砂面,所述磨削辊子固定连接有传动杆,传动杆安装在外壳的底部且传动杆上固定连接有磨削电机,磨削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杆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外壳在第二磨削单元的下方还连接有落料单元,落料单元在出料口处设置有落料板,落料板倾斜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落料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导向杆,第二导向杆穿过外壳的底部并在外壳的外部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落料板远离落料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挡圈,所述传动杆上固定连接有振动盘,振动盘为圆盘状,振动盘其中一面的边缘设置有波形凸起,所述落料板的底部还固定连接有振动杆,振动杆远离落料板的一端为圆头,振动杆与振动盘上波形凸起接触。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粉碎辊子的外部套设有能够振动的磨削筒,使得粉碎辊子粉碎线束时能够磨削橡胶外皮,提高了铜线与橡胶的分离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粉碎效果好,能够提高后续工序的分离效果。2、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二磨削单元进一步提高铜线与橡胶的分离效果。3、本专利技术还通过能够振动的落料板提高落料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新能源汽车用线束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左视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新能源汽车用线束回收装置中粉碎辊子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新能源汽车用线束回收装置中振动盘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外壳,11-进料口,12-出料口,2-辊子单元,21-粉碎辊子,22-辊子从动轮,23-粉碎刀片,3-振动磨削单元,31-磨削筒,32-第一导向杆,33-导向套,34-第一弹簧,35-推板,36-振动凸轮,37-第一电机,4-驱动单元,41-驱动电机,42-主动轮,5-第二磨削单元,51-磨削壳,52-磨削辊子,53-传动杆,54-磨削电机,6-落料单元,61-落料板,62-第二导向杆,63-第二弹簧,64-振动盘,65-振动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由图1和图3所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线束回收装置,其用于粉碎线束,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上端设有进料口11,进料口11呈进料斗形状,外壳1的下端侧面设有出料口12,出料口12用于粉碎后的线束颗粒落料;辊子单元2,所述辊子单元2用于粉碎物料,辊子单元2包括粉碎辊子21和设置在粉碎辊子21一端的辊子从动轮22,如图4所示,粉碎辊子21由沿轴线分成两个外径不同的半圆柱组成,且两半圆柱之间平滑过渡,使得粉碎辊子21与轴线垂直的横截面呈凸轮形状,粉碎辊子21上半径较小的半圆柱上等距排列有粉碎刀片23,粉碎辊子21上半径较大的半圆柱上设置有磨砂面,当粉碎辊子21转动时,粉碎刀片23能够切削线束,同时粉碎辊子21上的磨砂面能够将橡胶磨损;振动磨削单元3,所述振动磨削单元3与粉碎辊子21上的磨砂面配合,用于磨削粉碎后的颗粒,所述振动磨削单元3包括套设在粉碎辊子21外侧的磨削筒31和设置在磨削筒31两端的第一导向杆32,所述磨削筒31为圆筒状,磨削筒31在靠近进料口11的位置设有用于进料的开口,磨削筒31内设置有磨削面,且磨削筒31上设置有预设内径的筛分孔,第一导向杆32在磨削筒31的每一端均至少设有两组,第一导向杆32绕磨削筒31的轴线均布,第一导向杆32上套设有导向套33,导向套33固定连接到外壳1的内壁上,如图2所示,第一导向杆32为光滑圆杆,导向套33为两端设有开口的筒状,位于磨削筒31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线束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1);/n辊子单元(2),所述辊子单元(2)用于粉碎物料,辊子单元(2)在外壳(1)内设置有粉碎辊子(21),粉碎辊子(21)上设置有用于粉碎线束的粉碎刀片(23)和用于磨削线束的磨砂面;/n振动磨削单元(3),所述振动磨削单元(3)与粉碎辊子(21)上的磨砂面配合,用于磨削粉碎后的颗粒,振动磨削单元(3)在粉碎辊子(21)的外部设置有磨削筒(31),磨削筒(31)沿辊子(21)的轴线振动,且磨削筒(31)上设置有筛分孔和磨削面;/n驱动单元(4),所述驱动单元(4)用于带动辊子单元(2)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线束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
辊子单元(2),所述辊子单元(2)用于粉碎物料,辊子单元(2)在外壳(1)内设置有粉碎辊子(21),粉碎辊子(21)上设置有用于粉碎线束的粉碎刀片(23)和用于磨削线束的磨砂面;
振动磨削单元(3),所述振动磨削单元(3)与粉碎辊子(21)上的磨砂面配合,用于磨削粉碎后的颗粒,振动磨削单元(3)在粉碎辊子(21)的外部设置有磨削筒(31),磨削筒(31)沿辊子(21)的轴线振动,且磨削筒(31)上设置有筛分孔和磨削面;
驱动单元(4),所述驱动单元(4)用于带动辊子单元(2)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线束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上端设有进料口(11),进料口(11)呈进料斗形状,外壳(1)的下端侧面设有出料口(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线束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粉碎辊子(21)由沿轴线分成两个外径不同的半圆柱组成,且两半圆柱之间平滑过渡,粉碎刀片(23)设置在粉碎辊子(21)上半径较小的半圆柱上,粉碎辊子(21)上半径较大的半圆柱上设置有磨砂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线束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磨削筒(31)两端设置有第一导向杆(32),第一导向杆(32)在磨削筒(31)的每一端均至少设有两组,第一导向杆(32)绕磨削筒(31)的轴线均布,第一导向杆(32)上套设有导向套(33),导向套(33)固定连接到外壳(1)的内壁上,位于磨削筒(31)一端的第一导向杆(32)穿过外壳(1)并在外壳(1)的外部连接有推板(35),靠近推板(35)的导向套(33)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剑杨粤刘惠晴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瑞尔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