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后锚索预应力传感器安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74498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锚索紧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工后锚索预应力传感器安装系统,包括既有锚索、原锚具、传感器、接长锚索、连接机构、施力装置;沿原锚具依次安装有传感器、连接机构、施力装置,既有锚索通过原锚具与连接机构连接,接长锚索通过连接机构与施力装置连接。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对锚索的锚下应力进行长期监测,可以节省人工锚下应力试验的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弥补了工后锚索无法长期监测的空白,数据具有连续性,能够反映出锚具锚下应力变化的规律性,实现了锚索预应力监测的自动化,能够设置锚索预应力预警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后锚索预应力传感器安装系统
本技术涉及锚索紧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工后锚索预应力传感器安装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预应力锚索是边坡支护的常用支护方法,其通过锚索给边坡施加预应力。通过锚索施加预应力一方面可以显著改善边坡表面岩土体的受力状态,提高表面岩土体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将边坡表面岩土体与内部岩土体连为一体,增强边坡的整体性,避免滑体出现,保证足够的预应力是实现这些目的的关键。通常在工程施工中,当锚索预应力施加到位后,按照设计要求,锚索尾部即被剪断并封闭在混凝土墩中,以防止锚索生锈以及保证工程美观。预应力锚索广泛应用于锚固工程中,锚索锚下预应力主要通过锚索持有力试验和锚索应力传感器测得。锚索应力传感器一般在锚索张拉施工时装于锚具底部;通过锚索持有力试验检测锚下应力一般在锚索外露段较长,未进行混凝土封锚前进行。其中锚索持有力试验一般只用于确定检测时锚索的应力状态,不能进行长期监测。而对于早期施工的预应力锚索,由于监测条件限制和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未安装锚索应力传感器,这对工后锚索预应力的监测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工后锚索预应力传感器及方法,可以对锚索预应力进行长期监测,保障锚固工程的安全可靠。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后锚索预应力传感器安装系统,用于安装工后锚索预应力传感器,包括既有锚索、原锚具、传感器、接长锚索、连接机构、施力装置;沿原锚具依次安装有传感器、连接机构、施力装置,既有锚索通过原锚具与连接机构连接,接长锚索通过连接机构与施力装置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件,支撑件为侧壁底部设有缺口的支撑钢套筒,安装在原锚具、连接机构、传感器的外部,且支撑件一端抵压于结构面,施力装置安装在支撑件另一端;既有锚索和接长锚索通过连接机构连接,传感器设于原锚具与连接机构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上连接件、下连接件,所述支撑件套设于原锚具、上连接件、下连接件、传感器外侧;沿原锚具依次安装传感器、下连接件和上连接件,既有锚索穿过原锚具、传感器和下连接件;接长锚索依次穿过上连接件和施力装置;传感器一端抵压于结构面,一端抵压于下连接件。设有钢套筒与上、下连接件配合连接,所述下连接件可以为下对接锚具、所述上连接件可以为上对接锚具。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之间通过钢套筒连接,所述支撑钢套筒与钢套筒、传感器呈同心配置。进一步地,所述施力装置为具有中心穿心孔的千斤顶,所述支撑钢套筒设有中部开孔的钢垫板,千斤顶底部支撑于钢垫板上,所述开孔正对中心穿心孔,且与所述钢套筒同心配置,所述接长锚索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开孔和中心穿心孔支撑在千斤顶顶部。进一步地,还包括辅助件,为了保证良好的固定效果,辅助件分别与原锚具、下连接件配合固定既有锚索;辅助件和上连接件配合固定接长锚索。辅助件可以是工作夹片,工作夹片与原锚具、下对接锚具配合固定既有锚索;工作夹片与上对接锚具配合固定接长锚索。进一步地,设有紧固件用于固定接长锚索,施力装置另一端安装紧固件,接长锚索穿设于施力装置和紧固件,辅助件与紧固件配合固定接长锚索。辅助件可以为工具夹片,紧固件可以为张拉锚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锚索对接,在原锚具外部安装套筒式传感器,可以测量锚索底部锚下应力,并通过信号转换和数据传输与分析系统,实现对锚索的锚下应力进行长期监测,可以节省人工锚下应力试验的成本,只需一次现场安装,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节省监测人力物力,采集数据时效性强,并且能够根据大数据推算锚索锚下应力的发展趋势,发现锚索持有力的异常变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安装过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安装过程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安装过程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安装过程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安装过程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安装过程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原锚具和张拉锚具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上下对接锚具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钢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支撑钢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钢垫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安装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安装环形垫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实施例1本实施例为一种工后锚索预应力传感器安装系统,内容包括:如图1、12所示,选择一处工后套设有原锚具2的既有锚索3,拆除原锚具2外部的保护装置,将原锚具2周边的结构面1清理干净,将套筒式传感器14套于原锚具2外;如图2所示,在原锚具的轴线延长线上增加下对接锚具4,下对接锚具4通过工作夹片8与既有锚索3连接,如图8所示,所述下对接锚具4外侧车有螺纹17,设有4个穿孔16便于既有锚索3通过。如图3所示,利用连接机构将既有锚索3接长,具体操作为将外侧车有螺纹17的下对接锚具4通过工作夹片8固定于既有锚索3上,然后将该下对接锚具4通过螺纹与内侧下端车有螺纹的钢套筒6连接,上对接锚具5与内侧上端车有螺纹的钢套筒6连接。如图4所示,通过工作夹片8将接长锚索7一端与外侧车有螺纹的上对接锚具5连接,最后将上对接锚具5与钢套筒6通过螺纹连接。如图10所示,设置支撑钢套筒9套设在连接机构与原锚具2外侧,侧面有半圆与矩形组成的缺口18,上方与钢垫板10连接,如图11所示,钢垫板10中间设有圆形开孔19,方便接长锚索7穿过钢垫板10。如图5所示,将接长锚索7通过穿心千斤顶11,接长锚索7一端通过工具夹片13与张拉锚具12连接,张拉锚具12位于穿心千斤顶11上方。如图6、7、9、13所示,通过穿心千斤顶11提供张拉力,将原锚具2和套筒式传感器14提起约1.5cm,从支撑钢套筒9的缺口18处将环形垫块20放于结构面1和套筒式传感器14之间的空隙,确保套筒式传感器14紧压于下对接锚具4下,穿心千斤顶11慢慢卸载,卸载完成后依次将工具夹片13、张拉锚具12、穿心千斤顶11、钢垫板10、支撑钢套筒9、接长锚索7和钢套筒6。将套筒式传感器14和信号转换与传输装置15以信号线连接,设定锚下预应力数据采集的时间间隔,并上传至网络数据库。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套筒式传感器14为试验室标定的灵敏传感器;所述环形垫块20、锚索对接装置、钢垫板10和支撑钢套筒9材料均为高强合金钢;所述穿心千斤顶11为穿心式张拉千斤顶,配有液压油泵;所述信号转换与传输装置15可进行4G信号传输。锚索为4束钢绞线,锚具均为4孔锚具,这并不限制本技术的适用范围,对于5束钢绞线,5孔锚具等。原锚具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后锚索预应力传感器安装系统,用于安装工后锚索预应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既有锚索、原锚具、传感器、接长锚索、连接机构、施力装置、结构面;沿原锚具依次安装有传感器、连接机构、施力装置,既有锚索通过原锚具与连接机构连接,接长锚索通过连接机构与施力装置连接;传感器一端抵压于结构面,一端抵压于连接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后锚索预应力传感器安装系统,用于安装工后锚索预应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既有锚索、原锚具、传感器、接长锚索、连接机构、施力装置、结构面;沿原锚具依次安装有传感器、连接机构、施力装置,既有锚索通过原锚具与连接机构连接,接长锚索通过连接机构与施力装置连接;传感器一端抵压于结构面,一端抵压于连接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后锚索预应力传感器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件,支撑件为侧壁底部设有缺口的支撑钢套筒,安装在原锚具、连接机构、传感器的外部,且支撑件一端抵压于结构面,施力装置安装在支撑件另一端;既有锚索和接长锚索通过连接机构连接,传感器设于原锚具与连接机构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后锚索预应力传感器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上连接件、下连接件,所述支撑件套设于原锚具、上连接件、下连接件、传感器外侧;沿原锚具依次安装传感器、下连接件和上连接件,既有锚索穿过原锚具、传感器和下连接件;接长锚索依次穿过上连接件和施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卿燕张青青贾勇戴巍熊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交科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