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卸荷式桩板挡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4491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卸荷式桩板挡墙,属于支挡结构的技术领域,包括挡土桩、连接在相邻两根挡土桩之间的挡土板以及固设在挡土桩背后的卸荷平台。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卸荷平台减小挡土桩受力,从而可以减小挡土桩的截面尺寸,大幅降低工程造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卸荷式桩板挡墙
本技术属于支挡结构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卸荷式桩板挡墙。
技术介绍
在山地城镇建设过程中,为了合理利用场地,经常需要挖山填壑,因此形成诸多高边坡、深基坑。支挡结构是防止岩上体坊塌或变形失稳的一种构造物,是岩土工程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支挡结构从过去单纯靠重力维持平衡的挡土墙,发展为采用支撑、土筋复合结构以及锚固技术等多种新型、轻型支挡新技术,例如,悬臂式、扶壁式、锚杆式、加筋土式、锚定板式等新类型的挡土墙以及抗滑桩、桩板式墙、土钉墙、预应力锚索等新型支挡结构。桩板式挡墙作为新型支挡结构的代表具有桩位布置灵活、施工简便、干扰少等优点,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但是这种支挡结构常采用增大桩身截面尺寸和提高配筋率来确保抗滑桩的支挡效果,结构工程量较大,材料的利用率不高,工程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卸荷式桩板挡墙,能够减小挡土桩受到的土压力,从而减小挡土桩截面尺寸,节约施工成本。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卸荷式桩板挡墙,包括间隔均匀设置的挡土桩,所述挡土桩包括位于基底以下的嵌固段和位于基底以上的受荷段,所述受荷段迎土面还设有卸荷平台。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挡土桩背侧设置卸荷平台,卸荷平台与挡土桩刚性连接,由于卸荷平台的遮帘作用,减小了卸荷平台以下的挡土桩所承受的岩土压力,同时卸荷平台上填料荷载为挡土桩提供了一个反向弯矩Mk,以此平衡一部分由作用在挡土桩上的土压力产生的倾覆弯矩Mq。由于设置了卸荷平台,改变了结构的受力状态,减小了挡土桩最大弯矩和剪力,使结构内力分布更加均衡、合理;同时限制了结构的变形,使墙体变形明显减小。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卸荷平台包括平台板,平台板固定在所述挡土桩受荷段的迎土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卸荷平台通过平台板承受平台板上方的土重力,使平台板上方土重力无法传到下方,减小挡土桩受到的土压力。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挡土桩上固设有牛腿,所述平台板固设在牛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台板通过牛腿与挡土桩连接,安装方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相邻两根挡土桩之间于受荷段处连接有挡土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土板所形成的封闭式挡墙结构,使挡土墙后方的岩土不会滑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挡土板为预制混凝土板或者为现浇混凝土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土板为混凝土板,结构强度高。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挡土桩顶部设置有冠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冠梁将多根挡土桩连城一个整体,加强挡土桩整体性与变形协调性作用,并且防止基坑顶部边缘产生坍塌。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由于设置了卸荷平台,改变了结构的受力状态,减小了挡土桩最大弯矩和剪力,使结构内力分布更加均衡、合理,同时限制了结构的变形,使墙体变形明显减小,从而减小了挡土桩的截面尺寸,节约施工成本;2.通过冠梁使多根挡土桩连成一个整体,加强挡土桩整体性与变形协调性作用,并且防止基坑顶部边缘产生坍塌;3.通过挡土板所形成的封闭式挡墙结构,使挡土墙后方的岩土不会滑落。附图说明图1是卸荷式桩板挡墙结构示意图。图2是卸荷式桩板挡墙的侧视图。图中,1、挡土桩;11、受荷段;12、嵌固段;2、卸荷平台;21、平台板;22、牛腿;3、挡土板;4、冠梁;5、上墙;6、下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卸荷式桩板挡墙,可以用在基坑、护坡等支护体系中,以基坑挡墙为例进行说明,卸荷式桩板挡墙包括挡土桩1、连接在相邻两根挡土桩1之间的挡土板3以及固设在挡土桩1背后的卸荷平台2。挡土桩1沿基坑方向间隔均匀布置。挡土桩1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受荷段11位于基底以上,主要承受墙后土压力;下段为嵌固段12位于基底以下。挡土桩1可以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可以是劲性钢结构,挡土桩1截面可以是矩形、方形、圆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卸荷平台2设置在挡土桩1受荷段11背侧,其包括牛腿22以及平台板21,牛腿22固定安装在挡土桩1背侧,且与挡土桩1垂直,可用螺栓连接,用于支撑平台板21。平台板21水平固定安装在牛腿22上表面,用于承受填料所施加的荷载。卸荷平台2的宽度、埋深根据施工时所需要求确定,不受限制。卸荷平台2将挡土墙上下分成两个部分,卸荷平台2以上部分挡墙称为上墙5,卸荷平台2以下至基底部分称为下墙6。挡土桩1顶部设置有冠梁4,冠梁4将多根挡土桩1连接成整体,冠梁4可以是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起到加强挡墙整体性与变形协调性作用,并且防止基坑顶部边缘产生坍塌。挡土板3可以为预制,也可以为现浇混凝土矩形板,其安装在挡土桩1的受荷段11,并且竖向连接在相邻的两根挡土桩1之间,形成封闭的挡土墙结构,使挡土墙后方的岩土不会滑落。进一步的,挡墙也可以与传统锚杆、锚索等锚拉结构结合使用,形成复合挡土墙,其结合形式不受限制。本方案由于受荷平台承受上部分土的重力作用,使受荷平台上方的土重力无法传递到下方,因此减小了下墙6所承受的岩土压力。同时卸荷平台2上方的土对平台板21所施加的荷载为挡土桩1提供了一个弯矩,此弯矩与下墙6部分的土压力对挡土桩1所产生弯矩方向相反,以此平衡了土压力所产生的弯矩。从而改变了结构的受力状态,减小了下墙6的所受到的最大弯矩和剪力,使结构内力分布更加均衡、合理,使挡土墙变形明显减小。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卸荷式桩板挡墙,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均匀设置的挡土桩(1),所述挡土桩(1)包括位于基底以下的嵌固段(12)和位于基底以上的受荷段(11),所述受荷段(11)迎土面还设有卸荷平台(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卸荷式桩板挡墙,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均匀设置的挡土桩(1),所述挡土桩(1)包括位于基底以下的嵌固段(12)和位于基底以上的受荷段(11),所述受荷段(11)迎土面还设有卸荷平台(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卸荷式桩板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平台(2)包括平台板(21),所述平台板(21)固定在所述挡土桩(1)受荷段(11)的迎土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卸荷式桩板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周舟孙东晖蒋启明戴洪文汤龙元刘兴强罗显均刘明波张丙卫杜维
申请(专利权)人: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