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水喷泉式增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4164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应用于人工及自然湖泊、公园、别墅区、生态住宅、高尔夫球场、城市河流湖泊等需要增氧、造流净化水质的场合使用的浮水喷泉式增氧机,包括浮体、喷泉部与潜水电机,喷泉部通过连接支架与浮体固定连接,喷泉部的下端通过连接管件与潜水电机连接,连接管件的下部安装有一外罩,连接管件的下端设有进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易于安装、由底部进水,免于漂浮物堵塞设备,使表层水体与底部水体交换,新鲜的氧气被输入湖底,在湖底形成富氧水层,笑话分解底部沉积污染物,废气被夹带从水中逸出,底层低温水被输送至表层后,调节表层水温,抑制水体表面藻类繁殖及生长,改善微生态环境,强化水体自净能力,短期内改善水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水喷泉式增氧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增氧机,具体涉及到应用于人工及自然湖泊、公园、别墅区、生态住宅、高尔夫球场、城市河流湖泊、引水渠、河涌水系、生态休闲乐园湖泊等需要增氧、造流净化水质的场合使用的浮水喷泉式增氧机。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水面上的漂浮大多为移动式、浮力喷泉式,净水装置多为临时拼装或即兴组合而成,而且浮体单元多为钢板或不锈板焊接而成,稍微好些的借用其他用途的浮筒,外形不甚美观,而且大多体积庞大又笨重,不利于安装维护及保养,这些漂浮的净水装置增氧效果不均匀,而且水泵长时间运行容易堵塞,除藻和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等水净化效果不明显。中国专利公布号CN107969374A,公布日2018年5月1日,名称为一种简易增氧机,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及一种简易增氧机,主要由浮体、电机、叶轮组成,电机轴垂直向下装有叶轮,电机由支承杆连接在浮体上,整机靠浮体浮在水面,工作时电机轴带动叶轮旋转使水体从浮体的过水通道向上扬起和空气充分接触达到增氧之目的。其不足之处在于,该增氧机的进水口靠近水体表面,而水体表面有较多藻类或漂浮物,运行时间久了之后容易引起水泵堵塞,从而损害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增氧机进水口靠近水体表面,而水体表面有较多藻类与浮游生物,运行时间久了之后容易引起滤网堵塞,从而损害设备,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浮水喷泉式增氧机,它易于安装、由底部进水,免于漂浮物堵塞设备。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浮水喷泉式增氧机,包括浮体、喷泉部与潜水电机,喷泉部通过连接支架与浮体固定连接,喷泉部的下端通过连接管件与潜水电机连接,连接管件的下部安装有一外罩,连接管件的下端设有进水口,进水口在竖直方向上低于外罩的上端面。本技术方便安装,不受水位高低限制,集喷泉、曝气于一体,不需要机房及管道,不会出现堵塞现象。本技术的进水口在水面以下,处于最佳吸水位置,喷出的水花可以增加装饰性。工作过程中可以推动水循环,有效的防止封闭性水质的腐臭问题,可以将水体底部趁机淤泥带动翻滚起来,使一部分污染物被慢慢分解,一部分由于底部淤泥中好氧微生物活性和数量增加而被分解,有效消减底部沉积淤泥;潜水电机轴封不受水底沉沙影响,没有深水压力,也不会陷入淤泥中,因而轴封寿命长。增氧机组装完成后,外罩与潜水电机部分均处于水中,外罩开口向下,水从外罩下端进入,充满外罩内腔,从进水口进入,在电机运转时,通过电机轴上的叶轮将水导入至喷泉部喷出。避免了因进水口吸力过大而使得水中的垃圾吸附到外罩表面而引起的堵塞问题。优选的,所述外罩为向下开口的由不锈钢整体制成的圆柱形罩体,外罩的上端面上设有用于电缆穿过的电缆孔。优选的,潜水电机的外壳由薄壁不锈钢管制成,定子装在不锈钢的外壳内;所述的定子两端装有衬圈,衬圈使定子轴向定位,潜水电机有上端盖与下端盖,潜水电机是密封的,电机轴穿过密封室与上端盖伸出,电机轴的上端部装有叶轮。优选的,进水口位于潜水电机的外壳的上方,进水口设有横向突出的固定块,潜水电机的外壳通过螺栓与该固定块固定。优选的,浮体为方形,浮体的边缘设置有固定孔或把手。易于移动或用于固定浮体。优选的,外罩底部设置有过滤网或肋条。防止水中的漂浮物进入以堵塞进水口。优选的,喷泉部的喷嘴不高于浮体的上端面。优选的,所述外罩通过螺栓连接与连接管件的下部固定。优选的,潜水电机的接线部位设置在底部,电缆穿过开在外罩上端面的电缆孔与接线盒连接。优选的,潜水电机外壳的圆心与外罩的圆心处于同一直线上,外罩的直径是潜水电机外壳的直径的2倍以上。加大外罩的直径,增加外罩内腔的容积,可以使得更多的水进入外罩,从而增加进水量。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浮水喷泉式增氧机,结构简单,方便安装,不受水位高低限制,集喷泉、曝气于一体,不需要机房及管道,不会出现堵塞现象。(2)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浮水喷泉式增氧机,进水口在水面以下,处于最佳吸水位置。(3)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浮水喷泉式增氧机,能有效的防止封闭性水质的腐臭问题,可以将水体底部趁机淤泥带动翻滚起来,使一部分污染物被慢慢分解,一部分由于底部淤泥中好氧微生物活性和数量增加而被分解,有效消减底部沉积淤泥。(4)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浮水喷泉式增氧机,工作过程中,制造垂直循环流,使表层水体与底部水体交换,新鲜的氧气被输入湖底,在湖底形成富氧水层,笑话分解底部沉积污染物,废气被夹带从水中逸出,底层低温水被输送至表层后,调节表层水温,抑制水体表面藻类繁殖及生长,改善微生态环境,强化水体自净能力,短期内改善水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图中,1、浮体;2、喷泉部;3、连接管件;4、外罩;5、电机轴;6、进水口;7、连接支架;8、潜水电机;9、固定块;10、叶轮;11、电缆孔。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在本技术中,所用喷泉部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喷泉部件,喷嘴类型可以是能够喷出多种水花形式的,例如喇叭花式水花、菊花型水花、出涌泉型水花等。所用的潜水电机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潜水电机。实施例1结合附图1,一种浮水喷泉式增氧机,包括浮体1、喷泉部2与潜水电机8,喷泉部2通过连接支架7与浮体1螺栓连接,喷泉部2的下端通过连接管件3与潜水电机8连接,连接管件3的下部安装有一外罩4,外罩4通过螺栓连接与连接管件3的下部固定;外罩4为向下开口的由不锈钢整体制成的圆柱形罩体,外罩4的上端面上设有用于电缆穿过的电缆孔;潜水电机8的外壳由薄壁不锈钢管制成,定子装在不锈钢的外壳内;所述的定子两端装有衬圈,衬圈使定子轴向定位,潜水电机8有上端盖与下端盖,潜水电机8是密封的,电机轴5穿过密封室,从上端盖伸出,电机轴5的上端部装有叶轮10。连接管件3的下端设有进水口6,进水口6是位于外罩4的内部并且处于潜水电机8的外壳的上方,进水口6边缘处设有横向突出的固定块9,潜水电机8的外壳通过螺栓与该固定块9固定。浮体1为方形,浮体1的边缘设置有固定孔或把手。外罩4下端面焊接有肋条,用于防止水生生物或水中的垃圾进入。喷泉部2的喷嘴不高于浮体的上端面。潜水电机8的接线部位设置在底部,通过螺栓与潜水电机的下端面固定,电缆穿过开在外罩4上端面的电缆孔11与接线盒连接。浮水喷泉式增氧机通过打桩式固定,将不锈钢缆绳的一端固定在浮体上,另一端固定在桩端,桩离浮水喷泉式增氧机中心5m,潜水电机底部与水体底的间距不能少于0.5米,适用于水体较大的场所。浮水喷泉式增氧机安装完成后,水经过外罩的下端面充满外罩,再经过进水口进入,启动潜水电机后,电机轴带动叶轮将水通入连接管件,然后从喷泉部喷出;潜水电机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水喷泉式增氧机,包括浮体、喷泉部与潜水电机,其特征在于,喷泉部通过连接支架与浮体固定连接,喷泉部的下端通过连接管件与潜水电机连接,连接管件的下部安装有一外罩,连接管件的下端设有进水口,进水口在竖直方向上低于外罩的上端面;/n其中,所述潜水电机的外壳由薄壁不锈钢管制成,定子装在不锈钢的外壳内;所述的定子两端装有衬圈,衬圈使定子轴向定位,潜水电机有上端盖与下端盖,潜水电机是密封的,电机轴穿过密封室与上端盖伸出,电机轴的上端部装有叶轮;所述潜水电机外壳的圆心与外罩的圆心处于同一直线上,外罩的直径是潜水电机外壳的直径的2倍以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水喷泉式增氧机,包括浮体、喷泉部与潜水电机,其特征在于,喷泉部通过连接支架与浮体固定连接,喷泉部的下端通过连接管件与潜水电机连接,连接管件的下部安装有一外罩,连接管件的下端设有进水口,进水口在竖直方向上低于外罩的上端面;
其中,所述潜水电机的外壳由薄壁不锈钢管制成,定子装在不锈钢的外壳内;所述的定子两端装有衬圈,衬圈使定子轴向定位,潜水电机有上端盖与下端盖,潜水电机是密封的,电机轴穿过密封室与上端盖伸出,电机轴的上端部装有叶轮;所述潜水电机外壳的圆心与外罩的圆心处于同一直线上,外罩的直径是潜水电机外壳的直径的2倍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水喷泉式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为向下开口的由不锈钢整体制成的圆柱形罩体,外罩的上端面上设有用于电缆穿过的电缆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平陈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思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