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彪专利>正文

一种在动车停放制动后用于指示手动缓解到位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3602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动车停放制动缓解装置,具体为一种在动车停放制动后用于指示手动缓解到位的结构,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其包括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的感应头穿置在停放制动缸的底部,感应端头与停放制动缸的底部内表面齐平,感应头与停放制动缸的底部之间密封连接;终端装置与传感器相连为位置传感器供电,带电截断塞门的常开触点串联至位置传感器的供电回路中,位置传感器的信号端与终端装置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能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实现指示手动缓解到位功能,而且还不影响动车其他功能的正常使用,通过位置传感器检测,灵敏度高,减少安全隐患,进一步保证了动车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动车停放制动后用于指示手动缓解到位的结构
本技术涉及动车停放制动缓解装置,具体为一种在动车停放制动后用于指示手动缓解到位的结构。
技术介绍
CRH5A、CRH2A、CRH380A统型等动车组均设置有停放制动功能,施加了停放制动后无需设置止轮器,为动车组日常停放操作和管理提高了效率,但是行车时若发生轴抱死等故障,则可能需要切除空气制动以维持运行,此时需要随车机械师在车下拉动缓解拉手进行手动缓解,但是动车组不具备手动缓解到位指示功能,司机开车前无法监控到停放制动是否缓解到位,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前期曾发生因随车机械师操作停放缓解拉手不到位,导致动车组抱闸运行的事故。动车组常用制动为直通式制动,即充风施加制动、排风缓解制动(弹簧缓解),如图1和图2所示,靠杠杆原理作用于制动夹钳上;而停放制动在此基础上,设计增加了停放机构,停放机构包括停放制动缸1、停放顶杆2、凸轮等附件,停放制动缸1采用“弹簧”制动的方式,即排风施加制动、充风缓解制动,通过停放制动施加弹簧3的弹力带动停放顶杆2,进而带动凸轮,与常用制动共同作用在夹钳转轴上产生制动力。由于停放制动作用方式为排风制动,当切除停放制动后,管路4上的带电截断塞门5(黑阀)闭合,风源切断,在停放制动缸1内的停放制动施加弹簧3的弹力作用下,停放制动缸1内的气体从管路4上排出,如图2所示,停放顶杆2受停放制动施加弹簧3弹力的影响收缩回停放制动缸1体内,此时停放制动处于施加状态,在没有风源的情况下,想要缓解制动必须通过手动缓解功能实现制动缓解,拉动缓解拉手后,释放了停放顶杆复位弹簧6,在停放顶杆复位弹簧6的作用下,停放顶杆2向缸外运动直到复位,同时停放制动缸1内的活塞7进一步伸长至缸底部,停放制动得到缓解,如图3所示。根据手动缓解的原理可知,手动缓解的过程并不改变制动缸及管路4的风压,因此压力传感器无法监测到手动缓解是否动作到位,但终端装置8已收到停放制动切除的信号,在完成“停放制动旁路”旋钮操作后,即可施加牵引运行,若随车机械师手动缓解遗漏或动作不到位,则会造成动车组抱闸运行,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动车没有指示手动缓解是否到位的装置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在动车停放制动后用于指示手动缓解到位的结构,该结构能准确给终端装置反馈手动缓解到位的信号,保证动车在停放制动完全切除后,再施加牵引运行,保证了动车安全运行。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一种在动车停放制动后用于指示手动缓解到位的结构,包括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的感应头穿置在停放制动缸的底部,感应端头与停放制动缸的底部内表面齐平,感应头与停放制动缸的底部之间密封连接;终端装置与传感器相连为位置传感器供电,带电截断塞门的常开触点串联至位置传感器的供电回路中,位置传感器的信号端与终端装置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带电截断塞门切除后,串联在位置传感器供电回路中的带电截断塞门的常开触点闭合,从而位置传感器得电,位置传感器开始工作,位置传感器的感应头设置停放制动缸底部,当随车机械师在车下拉动缓解拉手后,停放制动缸的停放顶杆复位弹簧释放,在停放顶杆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停放顶杆向缸外运动直到复位,同时停放制动缸内的活塞进一步伸长至缸底部,此时位置传感器的感应头感应到停放制动缸内的活塞已到达缸低,位置传感器将信号传输至终端装置,终端装置通过各种形式来提醒司机,手动缓解已到位,可以施加牵引运行,这里的各种形式可以为牵引网络逻辑控制、亮灯、发出提示音或出现文字提示等。优选的,位置传感器的负极与信号线之间并联有短接开关;优选的,位置传感器的负极与信号线之间并联有短接线;短接开关或短接线能防止位置传感器发生故障而无法给终端装置反馈信号,造成牵引无法施加。优选的,位置传感器为涡流式接近开关、电容式接近开关、限位开关。涡流式接近开关、电容式接近开关均无需与停放制动缸内的活塞端进行机械直接接触操作的位置开关,当停放制动缸内的活塞接近到涡流式接近开关、电容式接近开关的感应面且达到动作距离后即可使涡流式接近开关、电容式接近开关动作。而限位开关是通过机械直接接触操作的,当停放制动缸内的活塞端接触到限位开关后,限位开关动作。位置传感器感应灵敏,而且成本较低。优选的,位置传感器的感应端头位于停放制动缸的底部中心位置处,这是为了结构更加合理,而且感应更加灵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能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实现指示手动缓解到位功能,而且还不影响动车其他功能的正常使用,通过位置传感器检测,灵敏度高,减少安全隐患,进一步保证了动车安全运行,对动车组故障处置及安全运行具有重大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中停放制动缸充风缓解制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
技术介绍
中停放制动缸排风施加制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
技术介绍
中停放制动缸手动缓解制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位置传感器在停放制动缸上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位置传感器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中:1-停放制动缸;2-停放顶杆;3-停放制动施加弹簧;4-管路;5-带电截断塞门;6-停放顶杆复位弹簧;7-活塞;8-终端装置;9-位置传感器;10-感应头;11-短接开关。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5,对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在动车停放制动后用于指示手动缓解到位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一种在动车停放制动后用于指示手动缓解到位的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位置传感器9,位置传感器9的感应头10穿置在停放制动缸1的底部,感应端头与停放制动缸1的底部内表面齐平,感应头10与停放制动缸1的底部之间密封连接;如图5所示,终端装置8与传感器相连为位置传感器9供电,带电截断塞门5的常开触点串联至位置传感器9的供电回路中,位置传感器9的信号端与终端装置8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带电截断塞门5切除后,串联在位置传感器9供电回路中的带电截断塞门5的常开触点闭合,从而位置传感器9得电,位置传感器9开始工作,位置传感器9的感应头10设置停放制动缸1底部,当随车机械师在车下拉动缓解拉手后,停放制动缸1的停放顶杆复位弹簧6释放,在停放顶杆复位弹簧6的作用下,停放顶杆2向缸外运动直到复位,同时停放制动缸1内的活塞7进一步伸长至缸底部,此时位置传感器9的感应头10感应到停放制动缸1内的活塞7已到达缸低,位置传感器9将信号传输至终端装置8,终端装置8通过各种形式来提醒司机,手动缓解已到位,可以施加牵引运行,这里的各种形式可以为牵引网络逻辑控制、亮灯、发出提示音或出现文字提示等。具体实施中,根据不同车型,对接主机厂以及生成商,对停放制动缸1安装位置传感器9的固定方式、气密性工艺、防击打设计等做适应调整。进一步的,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在动车停放制动后用于指示手动缓解到位的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位置传感器9的负极与信号线之间并联有短接开关11;位置传感器9的负极与信号线之间并联有短接线;短接开关11能防止位置传感器9发生故障而无法给终端装置8反馈信号,造成牵引无法施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动车停放制动后用于指示手动缓解到位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置传感器(9),位置传感器(9)的感应头(10)穿置在停放制动缸(1)的底部,感应端头与停放制动缸(1)的底部内表面齐平,感应头(10)与停放制动缸(1)的底部之间密封连接;位置传感器(9)通过终端装置(8)供电,带电截断塞门(5)的常开触点串联至位置传感器(9)的供电回路中,位置传感器(9)的信号端与终端装置(8)的信号输入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动车停放制动后用于指示手动缓解到位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置传感器(9),位置传感器(9)的感应头(10)穿置在停放制动缸(1)的底部,感应端头与停放制动缸(1)的底部内表面齐平,感应头(10)与停放制动缸(1)的底部之间密封连接;位置传感器(9)通过终端装置(8)供电,带电截断塞门(5)的常开触点串联至位置传感器(9)的供电回路中,位置传感器(9)的信号端与终端装置(8)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动车停放制动后用于指示手动缓解到位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位置传感器(9)的负极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彪李世明
申请(专利权)人:杨彪李世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