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电型石墨烯复合聚苯胺接枝粘胶纤维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7320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电石墨烯复合聚苯胺接枝粘胶纤维的制备方法,属于纤维生产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了混合溶液的制备、对苯二胺接枝氧化石墨烯复合聚苯胺的制备以及接枝共聚反应,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的提高了粘胶纤维的接枝率,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纤维具有较低的电阻率,有着良好的到电性能,其粘胶纤维的导电接枝率高达7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电型石墨烯复合聚苯胺接枝粘胶纤维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纤维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导电型石墨烯复合聚苯胺接枝粘胶纤维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现今导电纤维在智能纺织品中作为信号传输、传感响应和储能的重要部件逐渐成为研究的前沿材料。石墨烯是一种具有二维纳米结构的碳纳米材料,具有突出的电导率、热导率、力学增强等性能,在功能纤维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有技术中石墨烯接枝粘胶纤维的导电接枝率较低,产率较低,不仅难以满足现今对导电纤维的生产需求,其生产成本较高,浪费巨大。现有的石墨烯接枝粘胶纤维导电性能较差、耐水洗性差以及耐摩擦性均较差。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导电型石墨烯复合聚苯胺接枝粘胶纤维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导电型石墨烯复合聚苯胺接枝粘胶纤维的制备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导电型石墨烯复合聚苯胺接枝粘胶纤维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混合溶液的制备:取重量份为0.01-0.4份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0.05-0.5份的硫酸,加入到0.05-1份的氧化石墨烯和聚苯胺中,置于反应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1-2h,得到氧化石墨烯、聚苯胺以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均匀混合溶液;S2:对苯二胺接枝氧化石墨烯复合聚苯胺的制备:取重量份为0.1-2份的对苯二胺、0.1-0.3份氯化亚砜,加入到上述S1制备的混合溶液中反应2-4h,得对苯二胺接枝氧化石墨烯复合聚苯胺;S3:接枝共聚反应:取粘胶纤维浸渍到对苯二胺接枝氧化石墨烯复合聚苯胺的溶液中,浸渍温度控制在40-60℃,浸渍时间控制在3-5h,浸渍结束后取出粘胶纤维,放入烘箱中在70-90℃下烘干,烘干后取出进行预处理,再加入稀硫酸溶液和丙烯酸的混合液中,控制反应温度为80-100℃,反应聚合时间3-5h,反应结束后取出烘干,得导电石墨烯复合聚苯胺接枝粘胶纤维。优选的,所述S1中的反应器在温度为50-70℃、超声功率为300-1000W、搅拌速度为200-400r/min的条件下。优选的,所述S2中的反应条件为温度30-50℃、搅拌速度为100-150r/min,并通入氮气保护。优选的,所述S2中的氯化亚砜的浓度为0.005-0.015mol/L。优选的,所述S3中稀硫酸溶液的浓度为0.05-0.1mol/L,丙烯酸的浓度为1.0-1.5mol/L。优选的,所述S3混合液中稀硫酸溶液与丙烯酸的体积比为(3-7):1。优选的,所述S3中预处理为将烘干后的粘胶纤维加入到浓度为0.05-0.1mol/L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处理并控制浸泡温度为40-60℃。由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高锰酸钾能有效引发粘胶纤维与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反应,锰离子可以作用粘胶纤维大分子链,可以形成接枝活性中心,生成的粘胶活性中心增加,有效的提高了粘胶纤维的接枝率,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纤维具有较低的电阻率,有着良好的到电性能,其粘胶纤维的导电接枝率高达72%。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导电型石墨烯复合聚苯胺接枝粘胶纤维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混合溶液的制备:取0.2g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0.15g的硫酸,加入到0.5g的氧化石墨烯和聚苯胺中,置于反应器中在温度为60℃、超声功率为800W、搅拌速度为300r/min的条件下反应1.5h,得到氧化石墨烯、聚苯胺以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均匀混合溶液;S2:对苯二胺接枝氧化石墨烯复合聚苯胺的制备:取重量份为1.0g份的对苯二胺、0.2g浓度为0.01mol/L的氯化亚砜,加入到上述S1制备的混合溶液中在温度为40℃、搅拌速度为120r/min,并通入氮气保护的条件下反应3h,得对苯二胺接枝氧化石墨烯复合聚苯胺;S3:接枝共聚反应:取粘胶纤维浸渍到对苯二胺接枝氧化石墨烯复合聚苯胺的溶液中,浸渍温度控制在50℃,浸渍时间控制在4h,浸渍结束后取出粘胶纤维,放入烘箱中在80℃下烘干,烘干后取出后加入到浓度为0.07mol/L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处理并控制浸泡温度为50℃,浸泡结束后再加入浓度为0.08mol/L的稀硫酸溶液和浓度为1.2mol/L的丙烯酸的混合液中,其中混合液中稀硫酸溶液与丙烯酸的体积比为5:1,控制反应温度为900℃,反应聚合时间4h,反应结束后取出烘干,得导电石墨烯复合聚苯胺接枝粘胶纤维。实施例2:一种导电型石墨烯复合聚苯胺接枝粘胶纤维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混合溶液的制备:取0.3g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0.2g的硫酸,加入到0.05g的氧化石墨烯和聚苯胺中,置于反应器中在温度为50℃、超声功率为500W、搅拌速度为200r/min的条件下反应1.2h,得到氧化石墨烯、聚苯胺以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均匀混合溶液;S2:对苯二胺接枝氧化石墨烯复合聚苯胺的制备:取重量份为0.5g份的对苯二胺、0.15g浓度为0.008mol/L的氯化亚砜,加入到上述S1制备的混合溶液中在温度为35℃、搅拌速度为100r/min,并通入氮气保护的条件下反应2h,得对苯二胺接枝氧化石墨烯复合聚苯胺;S3:接枝共聚反应:取粘胶纤维浸渍到对苯二胺接枝氧化石墨烯复合聚苯胺的溶液中,浸渍温度控制在40℃,浸渍时间控制在3h,浸渍结束后取出粘胶纤维,放入烘箱中在70℃下烘干,烘干后取出后加入到浓度为0.05mol/L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处理并控制浸泡温度为40℃,浸泡结束后再加入浓度为0.05mol/L的稀硫酸溶液和浓度为1.0mol/L的丙烯酸的混合液中,其中混合液中稀硫酸溶液与丙烯酸的体积比为3:1,控制反应温度为80℃,反应聚合时间35h,反应结束后取出烘干,得导电石墨烯复合聚苯胺接枝粘胶纤维。实施例3:一种导电型石墨烯复合聚苯胺接枝粘胶纤维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混合溶液的制备:取0.01g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0.05-0.5g的硫酸,加入到0.05g的氧化石墨烯和聚苯胺中,置于反应器中在温度为65℃、超声功率为500W、搅拌速度为400r/min的条件下反应2h,得到氧化石墨烯、聚苯胺以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均匀混合溶液;S2:对苯二胺接枝氧化石墨烯复合聚苯胺的制备:取重量份为1.3g份的对苯二胺、0.3g浓度为0.005mol/L的氯化亚砜,加入到上述S1制备的混合溶液中在温度为45℃、搅拌速度为100r/min,并通入氮气保护的条件下反应4h,得对苯二胺接枝氧化石墨烯复合聚苯胺;S3:接枝共聚反应:取粘胶纤维浸渍到对苯二胺接枝氧化石墨烯复合聚苯胺的溶液中,浸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电型石墨烯复合聚苯胺接枝粘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混合溶液的制备:取重量份为0.01-0.4份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0.05-0.5份的硫酸,加入到0.05-1份的氧化石墨烯和聚苯胺中,置于反应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1-2h,得到氧化石墨烯、聚苯胺以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均匀混合溶液;/nS2:对苯二胺接枝氧化石墨烯复合聚苯胺的制备:取重量份为0.1-2份的对苯二胺、0.1-0.3份氯化亚砜,加入到上述S1制备的混合溶液中反应2-4h,得对苯二胺接枝氧化石墨烯复合聚苯胺;/nS3:接枝共聚反应:取粘胶纤维浸渍到对苯二胺接枝氧化石墨烯复合聚苯胺的溶液中,浸渍温度控制在40-60℃,浸渍时间控制在3-5h,浸渍结束后取出粘胶纤维,放入烘箱中在70-90℃下烘干,烘干后取出进行预处理,再加入稀硫酸溶液和丙烯酸的混合液中,控制反应温度为80-100℃,反应聚合时间3-5h,反应结束后取出烘干,得导电石墨烯复合聚苯胺接枝粘胶纤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型石墨烯复合聚苯胺接枝粘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混合溶液的制备:取重量份为0.01-0.4份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0.05-0.5份的硫酸,加入到0.05-1份的氧化石墨烯和聚苯胺中,置于反应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1-2h,得到氧化石墨烯、聚苯胺以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均匀混合溶液;
S2:对苯二胺接枝氧化石墨烯复合聚苯胺的制备:取重量份为0.1-2份的对苯二胺、0.1-0.3份氯化亚砜,加入到上述S1制备的混合溶液中反应2-4h,得对苯二胺接枝氧化石墨烯复合聚苯胺;
S3:接枝共聚反应:取粘胶纤维浸渍到对苯二胺接枝氧化石墨烯复合聚苯胺的溶液中,浸渍温度控制在40-60℃,浸渍时间控制在3-5h,浸渍结束后取出粘胶纤维,放入烘箱中在70-90℃下烘干,烘干后取出进行预处理,再加入稀硫酸溶液和丙烯酸的混合液中,控制反应温度为80-100℃,反应聚合时间3-5h,反应结束后取出烘干,得导电石墨烯复合聚苯胺接枝粘胶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石墨烯复合聚苯胺接枝粘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反应器在温度为50-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兵刘娜许益郡王潮霞许云池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利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标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