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橡胶榕白绢病的链霉菌、其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773041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治橡胶榕白绢病的链霉菌,其命名为链霉菌(Streptomycetes spectabilis)AY‑12,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日:2019年9月4日,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759。本发明专利技术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链霉菌(Streptomycetes spectabilis)AY‑12,对橡胶榕白绢病具有防治作用,对多种病原菌具有拮坑作用,对橡胶榕白绢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对生态环境影响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橡胶榕白绢病的链霉菌、其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的微生物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橡胶榕白绢病的链霉菌,即链霉菌(Streptomycetesspectabilis)AY-12及其菌剂、菌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橡胶榕(Ficuselastica)也称印度榕,是桑科榕属常绿木本观叶植物。橡胶榕属于热带树种,喜阳耐阴,适应强光,可盆栽观赏,也可栽入庭院,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观赏植物。在橡胶榕的栽培中,白绢病一直是困扰其健康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白绢病主要发生于橡胶榕的根、茎基部,一般在近地面的根茎处开始发病,而后向上部和地下部蔓延扩展。病部首先呈褐色,进而皮层腐烂。受害植物叶片失水凋萎,枯死脱落,植株生长停滞。据调查,该病在广东橡胶榕种植基地都有发生,在个别花场发生严重,发病率甚至达到30%以上。该病属土传病害,寄主范围较广泛,生产上极难防控。目前,橡胶榕防治白绢病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化学农药防治,但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容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以及病原菌抗药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生物防治具有经济有效、防效持久、环境友好等优势,因此,从土壤分离获得对橡胶榕白绢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菌种,对该病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符合绿色环保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橡胶榕白绢病防治存在的防治效果不理想、环境生态遭到破坏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治橡胶榕白绢病的链霉菌,该链霉菌株对橡胶榕白绢病菌具有强烈的抑菌作用,可抑制菌丝的扩展以及降低菌核形成数量,利用该链霉菌株制备的生物菌剂环保无毒性,对生态环境影响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治橡胶榕白绢病的链霉菌,其命名为链霉菌(Streptomycetesspectabilis)AY-12,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保藏日:2019年9月4日,保藏编号为GDMCCNO:60759。具体地,所述链霉菌(Streptomycetesspectabilis)AY-12具有以下生物学特征: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培养7d后观察,其单菌落为圆形,气生菌丝粉色、较发达,基内菌丝暗橙色,孢子丝长直,无螺旋,孢子短杆状,表面光滑。具体地,所述高氏一号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20g、NaCl0.5g、KNO31g、K2HPO40.5g、MgSO4·7H2O0.5g、FeSO4·7H2O0.01g、琼脂20g,用水定容至1000mL,调pH至7.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防治橡胶榕白绢病的链霉菌的菌剂,所述菌剂采用如下方法制得:(1)将链霉菌AY-12平板打5mm菌饼,接种2菌饼至100mLPD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摇床培养,培养条件为:28℃,搅拌速度180r/min培养3天,制成种子液;(2)取种子液接种于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所述液体发酵培养基的配方为:每升液体中含了可溶性淀粉20g、NaCl0.5g、KNO31g、K2HPO40.5g、MgSO4·7H2O0.5g和FeSO4·7H2O0.01g,按照种子液和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总液体量每80mL中含8mL种子液的比例接种,然后于28℃条件下、180r/min振荡培养7天,获得菌剂。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PD液体培养基为:葡萄糖20g和马铃薯200g,用水定容至1000mL。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将上述菌剂用于防治橡胶榕白绢病的应用,该应用的具体方法是:在橡胶榕苗期灌根使用,每株100mL,连续使用3-4次,每次间隔10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链霉菌(Streptomycetesspectabilis)AY-12,对橡胶榕白绢病具有防治作用,对多种病原菌具有拮坑作用,对橡胶榕白绢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对生态环境影响小。2、本专利技术利用链霉菌(Streptomycetesspectabilis)AY-12制备菌剂,对橡胶榕白绢病菌有强烈的抑菌作用,可抑制菌丝的扩展以及降低菌核形成数量,而且该菌剂来源环保无毒性,对生态环境影响小,且该菌株培养条件要求低,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链霉菌(Streptomycetesspectabilis)AY-12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的菌落正面形态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链霉菌(Streptomycetesspectabilis)AY-12的孢子形态图;图3为空白对照组对橡胶榕白绢病菌的皿内抑菌效果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菌剂对橡胶榕白绢病菌的皿内抑菌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一种防治橡胶榕白绢病的链霉菌,其命名为链霉菌(Streptomycetesspectabilis)AY-12,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保藏日:2019年9月4日,保藏编号为GDMCCNO:60759。该链霉菌AY-12菌株是通过以下方法采集得到的:该菌株于2019年6月24日从广东省阳山县桑树林土壤经常规稀释平板法分离得到。所述常规稀释平板法分离的具体方法为:将采集的土样经自然风干,过筛,取10g置于三角瓶中,再加入90mL的无菌水,置180r/min摇床震荡20min;然后用无菌水依次稀释土壤悬液至104倍,量取0.1mL滴于高氏一号培养基表面,用三角涂棒涂布均匀;随后置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随时观察菌落生长情况,挑取平板中单菌落划线转接到另外的高氏一号培养基上培养,经3次划线分离纯化,获得单菌落,接种斜面培养后于4℃保存。所述高氏一号培养基的配方为:可溶性淀粉20g、NaCl0.5g、KNO31g、K2HPO40.5g、MgSO4·7H2O0.5g、FeSO4·7H2O0.01g、琼脂20g,纯净水定容至1000mL,调pH至7.4。该链霉菌AY-12菌株的生物学特征观察如下:将链霉菌AY-12菌株在所述高氏一号培养基上培养7天后观察,其单菌落为圆形,气生菌丝粉色、较发达,基内菌丝暗橙色,孢子丝长直,无螺旋,孢子短杆状,表面光滑。该链霉菌AY-12菌株在pH为7.4的液体发酵培养液中,28℃培养条件下,180r/min振荡培养7天,发酵液清亮,菌球圆形,均一。所述液体发酵培养液为:每升液体中含了可溶性淀粉20g、NaCl0.5g、KNO31g、K2HPO40.5g、MgSO4·7H2O0.5g和FeSO4·7H2O0.01g。根据《链霉菌鉴定手册》推荐的8种培养基,将菌株AY-12接种后,于28℃培养15d观察菌株生长情况,记录气生菌丝、基内菌丝的颜色以及是否产生可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橡胶榕白绢病的链霉菌,其特征在于:其命名为链霉菌(Streptomycetesspectabilis)AY-12,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日:2019年9月4日,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75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橡胶榕白绢病的链霉菌,其特征在于:其命名为链霉菌(Streptomycetesspectabilis)AY-12,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日:2019年9月4日,保藏编号为GDMCCNO:6075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橡胶榕白绢病的链霉菌,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生物学特征: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培养7d后观察,其单菌落为圆形,气生菌丝粉色、较发达,基内菌丝暗橙色,孢子丝长直,无螺旋,孢子短杆状,表面光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橡胶榕白绢病的链霉菌,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氏一号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20g、NaCl0.5g、KNO31g、K2HPO40.5g、MgSO4·7H2O0.5g、FeSO4·7H2O0.01g、琼脂20g,用水定容至1000mL,调pH至7.4。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橡胶榕白绢病的链霉菌的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链霉菌AY-12菌株经液体发酵制备成生物制剂,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链霉菌AY-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东美孙辉何俊烺游春平曾永三
申请(专利权)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