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超长桁架式塔机附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2735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超长桁架式塔机附着装置,包括附着框与桁架式附着杆,附着框安装在塔机的标准节上,附着杆的一端连接附着框、另一端连接建筑墙体,附着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前侧桁架、中部桁架及后侧桁架,前侧桁架靠近建筑墙体侧,中部桁架为方形截面桁架,后侧桁架由内调节片、外调节片及对角调节片构成,内调节片的后端及外调节片的后端分别连接在附着框的两个角上,且两个角位于附着框的同一侧;内调节片的前端、外调节片的前端分别连接在中部桁架后端的两个角上;对角调节片沿对角方向连接在内调节片与外调节片间。该附着装置结构简单,稳定性高,节约了材料和成本,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超长桁架式塔机附着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超长桁架式塔机附着装置。
技术介绍
塔式起重机,作为一种特殊的的工程起重机械,在建筑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高层建筑的普遍快速发展,塔式起重机根据需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随着建筑物的高度增加而升高,超过塔机独立高度后为了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必须通过附着装置将塔机与建筑物承载结构连接。对于塔机附着架的安装,附着距离为塔机标准节中心至附着点的长度,基本以生产厂家标准配件为主,在4米-4.5米范围以内进行调节。近几年公用建筑及民用建筑随着设计造型的变化、工业建筑功能的设计完善,塔机在使用安装时不仅需要考虑以上内容,还要考虑安装位置与结构的碰撞、厂房中塔机尖端起重量是否满足设备自重要求等因素,这就造成很多塔机位置布置时,塔机标准节中心点距建筑物附着点距离远远大于4.5米的限值,有的附着长度超过了20米,为了提高附着架的稳定性,通常会采用三杆或四杆设计,而有的建筑设计壁厚较薄,如冷却塔,其建筑设计壁厚有时只有12cm,承载能力不高,无法承载现有的附着装置,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解决的事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且稳定性强的一种新型超长桁架式塔机附着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超长桁架式塔机附着装置,包括附着框与桁架式附着杆,所述附着框安装在塔机的标准节上,所述附着杆的一端连接附着框、另一端连接建筑墙体,所述附着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前侧桁架、中部桁架及后侧桁架,所述前侧桁架靠近建筑墙体侧,所述中部桁架为方形截面桁架,所述后侧桁架由内调节片、外调节片及对角调节片构成,所述内调节片的后端及所述外调节片的后端分别连接在所述附着框的两个角上,且两个角位于所述附着框的同一侧;所述内调节片的前端、所述外调节片的前端分别连接在中部桁架后端的两个角上;所述对角调节片沿对角方向连接在所述内调节片与所述外调节片间。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对角调节片的后端连接在所述附着框上、与所述内调节片的后端所在的同一个角上,所述对角调节片的前端连接在所述中部桁架上、与所述外调节片的前端所在的同一个角处。优选地,所述附着杆有两组,对称的设置在所述附着框的左右两侧上。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前侧桁架的前端部上安装有用于连接建筑墙体的附着支座,所述前侧桁架的前端部上、下两侧面均开设有铰接孔,两个所述铰接孔同轴心线设置,所述附着支座通过铰轴穿设通过两个同心的铰接孔后铰接的安装在所述前侧桁架上。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前侧桁架包括两片对称的立架以及连接在两片立架间的连接架,两片立架的前端连接在一起,后端分别连接在中部桁架前端的两个角上,所述连接架安装在靠近中部桁架一侧,所述连接架与两片立架间构成等腰三角形。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前侧桁架还包括一对带铰接孔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焊接在两片立架前端的上、下两侧面上,用于安装所述附着支座。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附着框为正方形框。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外调节片、所述内调节片及所述所述对角调节片均包括串联的调节丝杠模块及撑杆组件。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附着装置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有多个,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前侧桁架与中部桁架两者连接处的上下面上以及所述中部桁架与后侧桁架两者连接处的上下面上。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中部桁架包括由主弦杆焊接而成的支撑框架以及支撑在相邻两根主弦杆间的若干斜腹杆,所述主弦杆采用了方形槽钢,所述斜腹杆采用了圆形槽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是:本专利技术的新型超长桁架式塔机附着装置,其采用了左右对称的两组附着杆,其后侧桁架采用了内调节片、外调节片及对角调节片三片桁架结构,其与附着框及塔身构成的结构稳定,两组附着杆简化了附着装置的结构,节约了成本,同时前侧桁架的前端采用了上下同心的铰接孔来安装附着支座,能够很好的优化了附着杆自重引起的弯矩对附着支座的影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超长桁架式塔机附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前侧桁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前侧桁架中单片立架的立面图;图4为内调节片的立面图;图5为外调节片的立面图;图6位对角调节片的立面图;其中:100、附着框;200、附着杆;300、建筑墙体;1、前侧桁架;11、立架;12、连接架;13、安装板;131、铰接孔;2、中部桁架;21、主弦杆;22、斜腹杆;3、后侧桁架;31、内调节片;32、外调节片;33、对角调节片;4、附着支座;5、加强板;6、调节丝杠模块;7、撑杆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新型超长桁架式塔机附着装置,参见图1所示,包括附着框100与桁架式附着杆200,附着框100安装在塔机的标准节上,附着杆200的一端连接附着框100、另一端连接建筑墙体300。附着杆200包括依次连接的前侧桁架1、中部桁架2及后侧桁架3,前侧桁架1靠近建筑墙体300侧,中部桁架2为方形截面桁架,后侧桁架3由内调节片31、外调节片32及对角调节片33构成,内调节片31的后端及外调节片32的后端分别连接在附着框100的两个角上,且两个角位于附着框100的同一侧;内调节片31的前端、外调节片32的前端分别连接在中部桁架2后端的两个角上;对角调节片33沿对角方向连接在内调节片31与外调节片32间。具体的,对角调节片33的后端与内调节片31的后端连接在附着框100的同一个角上,对角调节片33的前端连接在中部桁架2上、与外调节片32的前端所在的同一个角处。通过该设置方式,使附着杆200与附着框100及建筑墙体300间组成的结构稳定可靠。本例中,该附着杆200有两组,对称的设置在附着框100的左右两侧上。该附着框100为正方形框。这里,参见图4、5、6,外调节片32、内调节片31及对角调节片33均包括串联的调节丝杠模块6及撑杆组件7。具体的,外调节片32与内调节片31上的调节丝杠模块6设置在靠近中部桁架2的一侧,撑杆组件7设置在靠近附着框100的一侧;而对角调节片33上的调节丝杠模块6则设置在靠近附着框100的一侧,撑杆组件7则设置在靠近中部桁架2的一侧。通过该设置方式,能够使外调节片32、内调节片31与对角调节片33之间连接稳定、牢靠。本例中,前侧桁架1的前端部上安装有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超长桁架式塔机附着装置,包括附着框与桁架式附着杆,所述附着框安装在塔机的标准节上,所述附着杆的一端连接附着框、另一端连接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前侧桁架、中部桁架及后侧桁架,所述前侧桁架靠近建筑墙体侧,所述中部桁架为方形截面桁架,所述后侧桁架由内调节片、外调节片及对角调节片构成,所述内调节片的后端及所述外调节片的后端分别连接在所述附着框的两个角上,且两个角位于所述附着框的同一侧;所述内调节片的前端、所述外调节片的前端分别连接在中部桁架后端的两个角上;所述对角调节片沿对角方向连接在所述内调节片与所述外调节片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超长桁架式塔机附着装置,包括附着框与桁架式附着杆,所述附着框安装在塔机的标准节上,所述附着杆的一端连接附着框、另一端连接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前侧桁架、中部桁架及后侧桁架,所述前侧桁架靠近建筑墙体侧,所述中部桁架为方形截面桁架,所述后侧桁架由内调节片、外调节片及对角调节片构成,所述内调节片的后端及所述外调节片的后端分别连接在所述附着框的两个角上,且两个角位于所述附着框的同一侧;所述内调节片的前端、所述外调节片的前端分别连接在中部桁架后端的两个角上;所述对角调节片沿对角方向连接在所述内调节片与所述外调节片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超长桁架式塔机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角调节片的后端连接在所述附着框上、与所述内调节片的后端所在的同一个角上,所述对角调节片的前端连接在所述中部桁架上、与所述外调节片的前端所在的同一个角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超长桁架式塔机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杆有两组,对称的设置在所述附着框的左右两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超长桁架式塔机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桁架的前端部上安装有用于连接建筑墙体的附着支座,所述前侧桁架的前端部上、下两侧面均开设有铰接孔,两个所述铰接孔同轴心线设置,所述附着支座通过铰轴穿设通过两个同心的铰接孔后铰接的安装在所述前侧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少兵邱向东盛鹤松李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天运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