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轧辊的承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2689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轧辊的承托装置,包括立架、承托油缸和承托曲杆;立架可支撑轧辊,轧辊的辊颈安装于立架内的轴承座上;承托油缸安装于立架上,承托曲杆的一端铰接承托油缸的输出杆,承托曲杆的弯折部设有主铰接孔,立架上固定有安装于主铰接孔内的主枢轴;承托曲杆的另一端设有与辊颈的曲率配合的承托曲面,承托油缸可驱动承托曲杆绕主枢轴旋转而使承托曲面从辊颈的下侧托住辊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解决轧辊的辊颈容易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轧辊的承托装置
本技术属于轧辊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轧辊的承托装置。
技术介绍
轧辊是轧机上使金属产生连续塑性变形的主要部件,轧辊在机架中通常为至少两辊式排列。轧辊主要由辊身、辊颈和轴头组成。辊身具有光滑的表面,两辊身逆向转动时可轧制金属;轧辊通过辊颈安装于支架上,辊颈安装在支架的轴承中,通过轴承座和压下装置把轧制力传递给机架。由于辊颈部分是主要的传力部位,且其直径通常小于辊身的直径,因此辊颈受到的轧制压力较大时容易变形,导致金属件的轧制稳定性下降,轧辊的使用寿命也受到影响。因此需要一种轧辊的承托装置来增加辊颈的支撑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轧辊的承托装置,以解决轧辊的辊颈容易变形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轧辊的承托装置,包括立架、承托油缸和承托曲杆;所述立架可支撑轧辊,轧辊的辊颈安装于所述立架内的轴承座上;所述承托油缸安装于所述立架上,所述承托曲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承托油缸的输出杆,所述承托曲杆的弯折部设有主铰接孔,所述立架上固定有安装于所述主铰接孔内的主枢轴;所述承托曲杆的另一端设有与辊颈的曲率配合的承托曲面,所述承托油缸可驱动所述承托曲杆绕所述主枢轴旋转而使所述承托曲面从所述辊颈的下侧托住所述辊颈。优选的,所述轧辊包括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的上轧辊和下轧辊,所述承托曲杆可托住所述下轧辊的辊颈。进一步地,所述立架上还安装有助压油缸和助压曲杆,所述助压曲杆的一端铰接所述助压油缸的输出杆,所述助压曲杆的另一端设有与上轧辊的曲率配合的助压曲面,所述助压油缸可驱动所述助压曲杆转动而使所述助压曲面压住所述上轧辊的辊颈。优选的,所述助压曲杆的弯折部设有第二铰接孔,所述立架上固定有安装于所述第二铰接孔内的第二枢轴。优选的,所述立架上以所述下轧辊的轴心为中心左右对称地安装两组所述承托油缸和所述承托曲杆。优选的,所述立架上以所述上轧辊的轴心为中心左右对称地安装两组所述助压油缸和所述助压曲杆。优选的,所述承托油缸和所述助压油缸沿着所述辊颈的轴向交错地安装于所述立架上。进一步地,所述承托曲面与所述助压曲面内均设有耐磨垫块。进一步地,本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立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安装有调节轨道,所述调节轨道上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螺栓孔,螺栓孔内可安装限位螺栓;所述立架的底面设有与所述调节轨道配合的滑槽,所述调节轨道嵌入所述滑槽内,所述限位螺栓可限位所述立架的左右两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立架上安装承托油缸和承托曲杆,承托曲杆的弯折部铰接于主枢轴上,承托油缸可驱动承托曲杆以主枢轴为中心旋转,使承托曲杆端部的承托曲面紧贴轧辊的辊颈而托住辊颈,增加对辊颈部的支撑力,防止辊颈部受压变形,延长了轧辊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体现本技术的助压油缸和助压曲杆在立架上安装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0.底座;11.调节轨道;12.限位螺栓;20.立架;21.主枢轴;22.第二枢轴;30.承托油缸;40.承托曲杆;41.主铰接孔;42.承托曲面;43.耐磨垫块;51.上轧辊;52.下轧辊;53.辊颈;54.轧制间距;60.助压油缸;70.助压曲杆;71.第二铰接孔;72.助压曲面。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用于轧辊的承托装置,包括底座10、立架20、承托油缸30和承托曲杆40。请参照图1,立架20可支撑轧辊,轧辊的辊颈53安装于立架20内的轴承座上。轧辊包括沿上下方向相对地安装的上轧辊51和下轧辊52,上轧辊51与下轧辊52之间留有供金属板通过的轧制间距54。承托油缸30安装于立架20上,承托曲杆40为中部具有弯折部的金属杆,承托曲杆40可托住下轧辊52的辊颈。承托曲杆40的具体安装结构为:承托曲杆40的一端铰接承托油缸30的输出杆,承托曲杆40的弯折部设有主铰接孔41,立架20上固定有安装于主铰接孔41内的主枢轴21;承托曲杆40的另一端设有与辊颈53的曲率配合的承托曲面42,承托油缸30可驱动承托曲杆40绕主枢轴21旋转,使承托曲面42从下轧辊的辊颈53的下侧托住辊颈,减少辊颈53承受的压力。立架20上还安装有助压油缸60和助压曲杆70,助压曲杆70可压住上轧辊51的辊颈53。其具体安装结构为:助压曲杆70的一端铰接助压油缸60的输出杆,助压曲杆70的弯折部设有第二铰接孔71,立架20上固定有可安装于第二铰接孔71内的第二枢轴22。助压曲杆70的另一端设有与上轧辊51的曲率配合的助压曲面72,助压油缸60可驱动助压曲杆70绕第二枢轴22转动,使助压曲面72压住上轧辊51的辊颈53,防止由于金属板对上轧辊51的辊颈产生向上的推力而使辊颈变形。为了防止承托曲面42与助压曲面72与辊颈53长时间摩擦而损伤辊颈,在承托曲面42与助压曲面72内均设有耐磨垫块43,可选用丁基橡胶等具有耐磨弹性和柔韧性的橡胶垫片。为了使上轧辊51和下轧辊52的左右两侧受力更均衡,在立架20上以下轧辊52的轴心为中心左右对称地安装两组承托油缸30和承托曲杆40;以上轧辊51的轴心为中心左右对称地安装两组助压油缸60和助压曲杆70。请参照图1和图2,承托油缸30和助压油缸60沿着辊颈53的轴向交错地安装于立架20上,为承托曲杆40和助压曲杆70提供足够的转动空间。请参照图1至图3,立架20安装于底座10上,底座10的上表面焊接有调节轨道11,调节轨道11上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螺栓孔,螺栓孔内可安装限位螺栓12,限位螺栓12的头部向上伸出调节轨道11。立架20的底面设有与调节轨道11配合的滑槽,调节轨道11嵌入滑槽内,立架20在底座10上的安装位置可通过限位螺栓限位,即立架20的位置调整好后,通过限位螺栓12分别抵住限位立架20的左右两侧,对立架20进行限位,从而固定了轧辊的安装位置。本装置的工作过程为:轧辊转动而轧制金属板时,启动承托油缸30和助压油缸60,承托油缸30将两个承托曲杆40的承压曲面42向上顶起,使其紧贴下轧辊52的辊颈,助压油缸60将两个助压曲杆70的助压曲面72向下压,使其压住上轧辊51的辊颈,防止辊颈受压变形。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轧辊的承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架、承托油缸和承托曲杆;/n所述立架可支撑轧辊,轧辊的辊颈安装于所述立架内的轴承座上;/n所述承托油缸安装于所述立架上,所述承托曲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承托油缸的输出杆,所述承托曲杆的弯折部设有主铰接孔,所述立架上固定有安装于所述主铰接孔内的主枢轴;所述承托曲杆的另一端设有与辊颈的曲率配合的承托曲面,所述承托油缸可驱动所述承托曲杆绕所述主枢轴旋转而使所述承托曲面从所述辊颈的下侧托住所述辊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轧辊的承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架、承托油缸和承托曲杆;
所述立架可支撑轧辊,轧辊的辊颈安装于所述立架内的轴承座上;
所述承托油缸安装于所述立架上,所述承托曲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承托油缸的输出杆,所述承托曲杆的弯折部设有主铰接孔,所述立架上固定有安装于所述主铰接孔内的主枢轴;所述承托曲杆的另一端设有与辊颈的曲率配合的承托曲面,所述承托油缸可驱动所述承托曲杆绕所述主枢轴旋转而使所述承托曲面从所述辊颈的下侧托住所述辊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轧辊的承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轧辊包括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的上轧辊和下轧辊,所述承托曲杆可托住所述下轧辊的辊颈;所述立架上还安装有助压油缸和助压曲杆,所述助压曲杆的一端铰接所述助压油缸的输出杆,所述助压曲杆的另一端设有与上轧辊的曲率配合的助压曲面,所述助压油缸可驱动所述助压曲杆转动而使所述助压曲面压住所述上轧辊的辊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轧辊的承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压曲杆的弯折部设有第二铰接孔,所述立架上固定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恩荣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金荣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