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截面直通单片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80284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截面直通单片轧机,板簧热坯料依次通过板簧立轧轧机和板簧平轧轧机组合系统后形成符合标准的变截面汽车板簧,立轧轧机系统和平轧轧机系统分别包括各自的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轧制机构,立轧轧制机构包括轧机机架,其内侧底部匹配套装有卧式的辊架,该辊架内安装有一对左右两轧辊,在辊架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伺服液压缸用于改变左右两轧辊之间存在轧制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各单片依次经过板簧立轧轧机和板簧平轧轧机组合系统后形成符合标准的汽车板簧,只需一次加热,单片一次性轧制成型,更加节约燃料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截面直通单片轧机
本技术属于汽车板簧轧制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变截面直通单片轧机。
技术介绍
钢板弹簧是汽车悬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传递和缓冲车架与车轮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的作用。目前使用的钢板弹簧簧片有等截面结构和变截面结构。汽车钢板弹簧多数采用普通等截面多片簧形式,各片依次叠加后通过中心螺栓紧固成为板簧总成,板簧片之间相互接触,会产生摩擦,影响其使用寿命。另外,普通等截面多片钢板弹簧自身重量重,组装拆卸麻烦,在一些运用场合受到限制,不能很好的满足使用要求。改进后的变截面板簧是一种新型的钢板弹簧,簧片之间几乎不接触,具有摩擦小、抗疲劳、寿命长、节省材料等优点,能显著性的改善汽车行驶的平稳性,是一种由广阔应用前景的汽车部件总成。变截面板簧是钢板弹簧轻量化的主要发展趋势,轧机是制造变截面板簧的主要设备之一。轧辊是轧钢机上的重要零件,利用一对或一组轧辊滚动时产生的压力来轧碾钢材,是使(轧材)金属产生塑性变形的工具,是决定轧机效率和轧材质量的重要消耗部件。汽车钢板弹簧是汽车悬架系统主要弹性元件,在汽车行驶中,传递着车架与车身各个方向的力及力矩。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供应的日趋紧张,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整车轻量化是现在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传统的汽车板簧变截面轧机的使用是从购买汽车板簧扁钢(弹扁)开始,对已经轧制为弹簧扁钢的半成品需要先断料(长短不一,例如将长度为6米的弹扁半成品断料为多个800mm长弹扁),每个单片还需要单头多次轧制(采用单头加热轧制,另一端需要再加热和多道轧制工艺),加热两次才能完成变截面轧制,天然气耗量较大,效率较低且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汽车板簧生产工艺多数从购买弹扁开始断料和单头轧制所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变截面直通单片轧机,针对购买弹扁断料为多单片后,将各单片依次经过板簧立轧轧机和板簧平轧轧机组合系统后形成符合标准的汽车变截面板簧,只需一次加热,单片一次性轧制成型。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变截面直通单片轧机,断料后整体加热的单片弹簧扁钢依次通过板簧立轧轧机和板簧平轧轧机组合系统后形成符合标准的变截面汽车板簧,其中,立轧轧机系统和平轧轧机系统分别包括独立的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轧制机构,立轧轧制机构包括轧机机架,其内侧底部匹配套装有卧式的辊架,该辊架的上下壁分别设置扁腔,一对左右两轧辊的上下端分别安装相应的轧辊轴座,上端两轧辊轴座并排匹配套装于所述上扁腔内,下端两轧辊轴座并列匹配套装于所述下扁腔内;在所述辊架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伺服液压缸,各伺服液压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梁,每侧连接梁分别顶压在相邻侧上下轧辊轴座侧面,左右两轧辊之间存在轧制间隙,且受两侧伺服液压缸的控制该轧制间隙会逐渐变化;轧机机架的上端固定安装齿轮箱,齿轮箱的输入端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齿轮箱的两个并列输出端向下分别通过立轧万向联轴器与相应的轧辊上端传动连接;平轧轧制机构包括轧机机架、伺服液压缸、上轧辊和下轧辊,轧机机架包括左右两侧壁,两侧壁对称位置分别设置有竖向滑槽,上轧辊的两端通过升降轴承盒匹配套装在对应竖向滑槽内,在升降轴承盒与竖向滑槽之间设置有竖向导向结构;下轧辊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轴承盒匹配套装在对应竖向滑槽内,一侧或两侧固定轴承盒通过轴承盒固定座固定在竖向滑槽侧面;上轧辊和下轧辊的一端分别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在位于轧机机架顶部安装有驱动所述升降轴承盒同步升降运动的竖向可控进退驱动装置,由控制系统根据变截面设置信息控制所述竖向可控进退驱动装置对上轧辊推进或抬升。左右两轧辊上相同高度的对应位置分别设置型号一致的圆周孔型,左右两轧辊的各圆周孔型对应区域为弹扁封闭轧制通道。在左右两轧辊上相同高度的对应位置分别设置多个型号一致的圆周孔型,从而在左右两轧辊之间的每对圆周孔型对应区域,形成多个高度不同的弹扁封闭轧制通道。可控进退驱动装置是在轧机机架顶部固定安装伺服液压缸,伺服液压缸的伸缩端部固定有固定座,固定座两端下侧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升降轴承盒。还包括固定在轧机机架一侧的辅架,其上固定安装有卸辊装置,卸辊装置的伸缩杆端部用于连接下轧辊一端的轴承盒固定座,或用于连接升降轴承盒。所述辅架上侧设置轨道并延伸至轧辊下方,所述下轧辊两端的固定轴承盒底部设置有与该轨道配合安装的滑动结构。轧机机架的左右两侧铰接有竖向的升降液压缸,两侧升降液压缸的伸缩端分别通过销轴铰接于辊架的两侧,控制两侧升降液压缸后能驱动辊架整体升降移动。在轧机机架的左右两侧固定有支撑板且设置穿孔,在辊架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吊杆,两侧吊杆贯穿于相应的支撑板穿孔后被固定。在驱动机构机架与辊架之间铰接有推拉液压缸,用于更换整个辊架总成。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驱动机构支架顶端的立轧电机和立轧减速机,立轧电机转轴通过立轧联轴器与立轧减速机输入端连接,立轧减速机输出端连接法兰,法兰通过花键套筒及相应花键轴与齿轮箱输入端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板簧热坯料依次通过板簧立轧轧机和板簧平轧轧机组合系统后形成符合标准的汽车板簧,针对购买弹扁通过断料为多单片后,将各单片依次经过板簧立轧轧机和板簧平轧轧机组合系统后形成符合标准的汽车板簧,只需一次加热,单片一次性轧制成型,更加节约燃料成本。相对于现有汽车板簧加工过程仅以机器人机器臂代替人工实现的自动化作业,本技术通过该轧机从根本上改变现有汽车变截面弹簧轧制工艺,简化不必要轧制程序,单片弹扁能连续被轧制成为符合标准的汽车变截面板簧,节约燃料成本,减少对环保影响压力,生产效率高,利于自动化在线生产。本技术采用短流程,减少加热次数,节省天然气能源,提高产能数倍,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立轧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侧面正面图。图3是图2的半剖面结构图。图4是连接梁与轧辊轴座侧面竖滑道配合关系正面示意图。图5是连接梁与轧辊轴座侧面竖滑道配合关系侧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平轧的正面图。图7是本技术平轧的立体图。图8是本技术平轧的端部图。图9是立轧辊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平轧双辊配合关系示意图。图11是立轧两轧辊封闭孔型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立棍平辊轧制关系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控制系统框图。图14是手动控制装卸辊的液压缸组图。图中标号:1-平轧电机,2-平轧联轴器,3-联合减速机,4-万向联轴器,5-伺服液压缸二,6-轧机机架二,7-上轧辊,8-下轧辊,9-卸辊装置,10-底座,11-辅架,13-升降轴承盒,14-固定轴承盒,15-轴承盒固定座,16-固定座,17-竖向滑槽,18-前导料口,19-后导料口,20-轨道板,21-轨道槽,22-轴承盒滑动座,23-前导卫装置,24-横移调节槽,31-立轧电机,32-立轧联轴器,33-立轧减速机,34-连接法兰,35-花键套筒,36-齿轮箱,37-立轧万向联轴器,3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截面直通单片轧机,其特征在于,断料后整体加热的单片弹簧扁钢依次通过板簧立轧轧机和板簧平轧轧机组合系统后形成符合标准的变截面汽车板簧,其中,立轧轧机系统和平轧轧机系统分别包括独立的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轧制机构,立轧轧制机构包括轧机机架一(46),其内侧底部匹配套装有卧式的辊架(40),该辊架(40)的上下壁分别设置上扁腔和下扁腔,一对左右两轧辊(41)的上下端分别安装相应的轧辊轴座,上端两轧辊轴座并排匹配套装于所述上扁腔内,下端两轧辊轴座并列匹配套装于所述下扁腔内;在所述辊架(40)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伺服液压缸一(44),各伺服液压缸一(44)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梁,每侧连接梁分别顶压在相邻侧上下轧辊轴座(43)侧面,左右两轧辊(41)之间存在轧制间隙,且受两侧伺服液压缸一(44)的控制该轧制间隙会逐渐变化;轧机机架一(46)的上端固定安装齿轮箱(36),齿轮箱(36)的输入端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齿轮箱(36)的两个并列输出端向下分别通过立轧万向联轴器与相应的轧辊(41)上端传动连接;平轧轧制机构包括轧机机架二(6)、伺服液压缸二(5)、上轧辊(7)和下轧辊(8),轧机机架二(6)包括左右两侧壁,两侧壁对称位置分别设置有竖向滑槽(17),上轧辊(7)的两端通过升降轴承盒(13)匹配套装在对应竖向滑槽(17)内,在升降轴承盒(13)与竖向滑槽(17)之间设置有竖向导向结构;下轧辊(8)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轴承盒(14)匹配套装在对应竖向滑槽(17)内,一侧或两侧固定轴承盒(14)通过轴承盒固定座(15)固定在竖向滑槽(17)侧面;上轧辊(7)和下轧辊(8)的一端分别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在位于轧机机架二(6)顶部安装有驱动所述升降轴承盒(13)同步升降运动的竖向可控进退驱动装置,由控制系统根据变截面设置信息控制所述竖向可控进退驱动装置对上轧辊推进或抬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截面直通单片轧机,其特征在于,断料后整体加热的单片弹簧扁钢依次通过板簧立轧轧机和板簧平轧轧机组合系统后形成符合标准的变截面汽车板簧,其中,立轧轧机系统和平轧轧机系统分别包括独立的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轧制机构,立轧轧制机构包括轧机机架一(46),其内侧底部匹配套装有卧式的辊架(40),该辊架(40)的上下壁分别设置上扁腔和下扁腔,一对左右两轧辊(41)的上下端分别安装相应的轧辊轴座,上端两轧辊轴座并排匹配套装于所述上扁腔内,下端两轧辊轴座并列匹配套装于所述下扁腔内;在所述辊架(40)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伺服液压缸一(44),各伺服液压缸一(44)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梁,每侧连接梁分别顶压在相邻侧上下轧辊轴座(43)侧面,左右两轧辊(41)之间存在轧制间隙,且受两侧伺服液压缸一(44)的控制该轧制间隙会逐渐变化;轧机机架一(46)的上端固定安装齿轮箱(36),齿轮箱(36)的输入端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齿轮箱(36)的两个并列输出端向下分别通过立轧万向联轴器与相应的轧辊(41)上端传动连接;平轧轧制机构包括轧机机架二(6)、伺服液压缸二(5)、上轧辊(7)和下轧辊(8),轧机机架二(6)包括左右两侧壁,两侧壁对称位置分别设置有竖向滑槽(17),上轧辊(7)的两端通过升降轴承盒(13)匹配套装在对应竖向滑槽(17)内,在升降轴承盒(13)与竖向滑槽(17)之间设置有竖向导向结构;下轧辊(8)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轴承盒(14)匹配套装在对应竖向滑槽(17)内,一侧或两侧固定轴承盒(14)通过轴承盒固定座(15)固定在竖向滑槽(17)侧面;上轧辊(7)和下轧辊(8)的一端分别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在位于轧机机架二(6)顶部安装有驱动所述升降轴承盒(13)同步升降运动的竖向可控进退驱动装置,由控制系统根据变截面设置信息控制所述竖向可控进退驱动装置对上轧辊推进或抬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截面直通单片轧机,其特征在于,左右两轧辊(41)上相同高度的对应位置分别设置型号一致的圆周孔型,左右两轧辊(41)的各圆周孔型对应区域为弹扁封闭轧制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截面直通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安赵胜杰徐志祥郭长奎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凯银机械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