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缓冲内芯件的自动压装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2280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减震器缓冲内芯件的自动压装线,它包括压装设备、第一上料装置和第二上料装置;压装设备包括上板、工作台和立柱,上板和工作台经立柱固定;立柱上套有主压簧,立柱滑动配合有升降台,升降台搁置在主压簧上;升降台设有中心孔,升降台设有径向滑槽,径向滑槽内滑动配合有楔形撑块和复位压簧,楔形撑块内侧面内凸于中心孔孔壁,每个楔形撑块顶面凸起有勾块,内芯件的聚氨酯圈搁在升降台上且全部勾块伸入聚氨酯圈内;上板设有用于下压升降台的下压驱动缸,工作台上设有锥头,工作台设有上顶驱动缸,上顶驱动缸的活塞杆连接有第一顶头,内芯件的金属支撑片搁在第一顶头上。该自动压装线能实现自动上料和自动卡接装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震器缓冲内芯件的自动压装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配部件的装配设备,具体讲是一种减震器缓冲内芯件的自动压装生产线。
技术介绍
在汽配制造行业内,常需要将一个圆柄状的金属支撑片硬挤入弹性的聚氨酯圈内,更具体的讲,聚氨酯圈中心的装配孔的孔壁径向内凹有一个环形凹槽,金属支撑片挤入聚氨酯圈装配孔后刚好卡牢在环形凹槽内,从而构成缓冲内芯件这一汽车减震器中的重要零部件。现有技术中,金属支撑片与聚氨酯圈的上料及装配卡入的过程完全依赖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且费力低效,且卡接装配效果受人工因素波动大,卡接质量难以保持稳定,显然不符合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实现自动上料和自动卡接装配的减震器缓冲内芯件的自动压装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减震器缓冲内芯件的自动压装线,它包括压装设备、第一上料装置和第二上料装置;压装设备包括上板、工作台和立柱,上板和工作台经立柱固定;立柱上套有主压簧,立柱滑动配合有升降台,升降台搁置在主压簧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器缓冲内芯件的自动压装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压装设备、第一上料装置和第二上料装置;/n压装设备包括上板(49)、工作台(17)和立柱(51),上板(49)和工作台(17)经立柱(51)固定;立柱(51)上套有主压簧(53),立柱(51)滑动配合有升降台(54),升降台(54)搁置在主压簧(53)上;/n升降台(54)设有中心孔(55),升降台(54)设有与中心孔(55)连通的多个径向滑槽(56),每个径向滑槽(56)内滑动配合有一个楔形撑块(57),每个径向滑槽(56)内设有用于将楔形撑块(57)径向内顶的复位压簧(58),楔形撑块(57)内侧面为斜面且该斜面内凸于中心孔(55)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器缓冲内芯件的自动压装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压装设备、第一上料装置和第二上料装置;
压装设备包括上板(49)、工作台(17)和立柱(51),上板(49)和工作台(17)经立柱(51)固定;立柱(51)上套有主压簧(53),立柱(51)滑动配合有升降台(54),升降台(54)搁置在主压簧(53)上;
升降台(54)设有中心孔(55),升降台(54)设有与中心孔(55)连通的多个径向滑槽(56),每个径向滑槽(56)内滑动配合有一个楔形撑块(57),每个径向滑槽(56)内设有用于将楔形撑块(57)径向内顶的复位压簧(58),楔形撑块(57)内侧面为斜面且该斜面内凸于中心孔(55)孔壁,每个楔形撑块(57)顶面凸起有勾块(59),内芯件的聚氨酯圈(35)搁在升降台(54)上且全部楔形撑块(57)的勾块(59)伸入聚氨酯圈(35)的装配孔内;
上板(49)设有下压驱动缸(60),下压驱动缸(60)的活塞杆设有用于下压升降台(54)的压头(61),压头(61)底端设有用于罩住聚氨酯圈(35)的中心腔室(62);
工作台(17)上设有当升降台(54)下降后用于撑开楔形撑块(57)的锥头(63),锥头(63)设有中心通道(64),工作台(17)设有上顶驱动缸(65),上顶驱动缸(65)的活塞杆穿过中心通道(64)并连接有第一顶头(66),内芯件的金属支撑片(3)搁在第一顶头(66)上;
第一上料装置包括第一振动盘(1)和第一落料滑槽(2),第一落料滑槽(2)入口与第一振动盘(1)的第一盘道(1.1)出口连通,第一落料滑槽(2)出口设有用于阻挡金属支撑片(3)的第一侧挡板,第一落料滑槽(2)出口还设有用于将与第一侧挡板抵靠的一个金属支撑片(3)上顶出第一落料滑槽(2)的第一顶料气缸(5);该上料装置还包括一个用于夹住被顶出第一落料滑槽(2)的金属支撑片(3)夹具和用于将夹具从第一落料滑槽(2)出口上方移动至压装工位的第一顶头(66)的横向气缸(6);
第二上料装置包括第二振动盘(33)和第二落料滑槽(34),第二落料滑槽(34)入口与第二振动盘(33)的第二盘道(33.1)出口连通,第二落料滑槽(34)出口设有用于阻挡聚氨酯圈(35)的第二侧挡板,第二落料滑槽(34)出口还设有用于将与第二侧挡板抵靠的一个聚氨酯圈(35)上顶出第二落料滑槽(34)的第二顶料气缸(37);该上料装置还包括上料手臂,上料手臂包括用于抓取被顶出第二落料滑槽(34)的聚氨酯圈(35)的第一气动手指(38)、用于升降第一气动手指(38)的升降驱动缸(39)和用于将第一气动手指(38)从第二落料滑槽(34)出口上方移动至压装工位的升降台(54)的横向驱动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缓冲内芯件的自动压装线,其特征在于:升降台(54)四角设有四个过孔,立柱(51)为四根,每根立柱(51)上套合一个竖向滑套(67),每个竖向滑套(67)穿过对应的过孔,每个竖向滑套(67)下端设有径向凸环(68),每个径向凸环(68)下端与一个主压簧(53)抵靠,每个径向凸环(68)上端与升降台(54)抵靠;上板(49)上固定有左右两根螺杆(69),每根螺杆(69)下端旋合有一个用于限定升降台(54)上限位置的内螺纹套管(4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缓冲内芯件的自动压装线,其特征在于:升降台(54)包括升降板(54.1),中心孔(55)的下部分贯穿升降板(54.1),升降板(54.1)上固定一个安装环(54.2),安装环(54.2)内固定有多个扇环块(54.3),相邻两个扇环块(54.3)的间隙构成径向滑槽(56),全部扇环块(54.3)的内侧面构成中心孔(55)的上部分;中心孔(55)为上小下大的锥形孔,且中心孔(55)与锥头(63)的锥度相等;
楔形撑块(57)内侧的斜面锥度与锥头(63)的锥度相等;每个径向滑槽(56)内固定一根径向导向杆(50),每个楔形撑块(57)滑动配合在径向导向杆(50)上,复位压簧(58)套合在径向导向杆(50)上,复位压簧(58)两端分别与安装环(54.2)内环面和对应的楔形撑块(57)的外侧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缓冲内芯件的自动压装线,其特征在于:金属支撑片(3)中心设有定位孔,第一顶头(66)顶端设有用于卡住定位孔的定位凸起(5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缓冲内芯件的自动压装线,其特征在于:第一落料滑槽(2)出口设有第一U形卡板(4),第一U形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红光王培德朱红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普锐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