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磷炉冷凝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2270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黄磷炉冷凝塔,属于工业生产设备领域,所述黄磷炉冷凝塔的冷凝塔本体顶部的进气管底部设置有分散口,分散口地面均匀分布有出气孔,废气从进气管进入被分散口分散后均匀进入冷凝塔本体内部,左进水管与右进水管处进水,通过大流量喷头喷出,水雾与气体接触,同时缓冲装置可有效延长气体的停留时间,气体与水雾充分接触,冷凝效果良好,冷凝水从漏水孔漏下,水流中携带的固体颗粒可通过滤网过滤,同时与水无接触的气体上腾从出气管排出进入下移处理程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磷炉冷凝塔
本技术属于工业生产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黄磷炉冷凝塔。
技术介绍
在磷矿石冶炼过程中,一般是使用黄磷炉进行磷矿石冶炼,在冶炼过程重会生产大量的废气,废气温度高,同时还携带有粉尘颗粒,直接排入空气中会对空气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在矿石冶炼过程中一般都会使用到冷凝塔来对废气进行冷凝处理,现有的冷凝塔结构简单,处理效果不理想,冷凝塔内设置有喷头,多位流量较小的喷头,与气体的接触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黄磷炉冷凝塔,所述黄磷炉冷凝塔的冷凝塔本体顶部的进气管底部设置有分散口,分散口底面均匀分布有出气孔,废气从进气管进入被分散口分散后均匀进入冷凝塔本体内部,左进水管与右进水管处进水,通过大流量喷头喷出,水雾与气体接触,同时缓冲装置可有效延长气体的停留时间,气体与水雾充分接触,冷凝效果良好,冷凝水从漏水孔漏下,水流中携带的固体颗粒可通过滤网过滤,同时与水无接触的气体上腾从出气管排出进入下移处理程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黄磷炉冷凝塔主要包括冷凝塔本体、支脚、滑轮、进气管、分散口、左进水管、右进水管、大流量喷头、缓冲装置、滤网、上出水管、下出水管、出气管,所述冷凝塔本体为圆柱体结构,支脚设置在冷凝塔本体底部,滑轮设置在支脚底部,所述进气管设置在冷凝塔顶部,所述分散口设置在进气管底部,左进水管设置在冷凝塔本体左侧,右进水管设置在冷凝塔本体右侧,所述大流量喷头与左进水管连接,所述缓冲装置设置在冷凝塔本体内部,滤网设置在冷凝塔本体内部,位于缓冲装置下方,所述滤网上方设置有上出水管,滤网下方设置有下出水管,所述出气管设置在缓冲装置上方,所述缓冲装置有底板及挡板组成,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漏水孔。所述分散口为锥形结构,分散口位于冷凝塔本体内部,分散口底部设置有出气孔。所述左进水管及右进水管的端部均设置有大流量喷头,大流量喷头位于冷凝塔本体内部。所述滤网为滤布网,上出水管与滤网接触,下出水管与冷凝塔本体底面接触。所述挡板设置三排,每排设置有至少三块挡板,三排挡板间均设置有漏水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所述黄磷炉冷凝塔的冷凝塔本体顶部的进气管底部设置有分散口,分散口底面均匀分布有出气孔,废气从进气管进入被分散口分散后均匀进入冷凝塔本体内部,左进水管与右进水管处进水,通过大流量喷头喷出,水雾与气体接触,同时缓冲装置可有效延长气体的停留时间,气体与水雾充分接触,冷凝效果良好,冷凝水从漏水孔漏下,水流中携带的固体颗粒可通过滤网过滤,同时与水无接触的气体上腾从出气管排出进入下移处理程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冷凝塔本体、2-支脚、3-滑轮、4-进气管、5-分散口、6-左进水管、7-右进水管、8-大流量喷头、9-缓冲装置、10-滤网、11-上出水管、12-下出水管、13-出气管、14-底板、15-挡板、16-漏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晰明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具体说明。如图1-2所示,所述黄磷炉冷凝塔主要包括冷凝塔本体1、支脚2、滑轮3、进气管4、分散口5、左进水管6、右进水管7、大流量喷头8、缓冲装置9、滤网10、上出水管11、下出水管12、出气管13,所述冷凝塔本体1为圆柱体结构,支脚2设置在冷凝塔本体1底部,滑轮3设置在支脚2底部,所述进气管4设置在冷凝塔本体1顶部,所述分散口5设置在进气管4底部,所述分散口5为锥形结构,分散口5位于冷凝塔本体1内部,分散口5底部设置有出气孔,左进水管6设置在冷凝塔本体1左侧,右进水管7设置在冷凝塔本体1右侧,所述大流量喷头8与左进水管6连接,所述左进水管6及右进水管7的端部均设置有大流量喷头8,大流量喷头8位于冷凝塔本体1内部,所述缓冲装置9设置在冷凝塔本体1内部,滤网10设置在冷凝塔本体1内部,位于缓冲装置9下方,所述滤网10为滤布网,所述滤网10上方设置有上出水管11,滤网10下方设置有下出水管12,上出水管11与滤网10接触,下出水管12与冷凝塔本体1底面接触,所述出气管13设置在缓冲装置9上方,所述缓冲装置9有底板14及挡板15组成,所述底板14上设置有漏水孔16,所述挡板15设置三排,每排设置有至少三块挡板15,三排挡板15间均设置有漏水孔16。所述黄磷炉冷凝塔的冷凝塔本体1顶部的进气管4底部设置有分散口5,分散口5底面均匀分布有出气孔,废气从进气管4进入被分散口5分散后均匀进入冷凝塔本体1内部,左进水管6与右进水管7处进水,通过大流量喷头8喷出,水雾与气体接触,同时缓冲装置9可有效延长气体的停留时间,气体与水雾充分接触,冷凝效果良好,缓冲装置9的底板14上设置有漏液孔16,底板14上设置有挡板15,挡板15设置三排,每排设置有至少三块挡板15,三排挡板15间均设置有漏水孔16,冷凝水可及时漏下不会再缓冲装置9上蓄积,影响冷凝操作,底板14结合挡板15设置可有效减缓气体流速,延长气体与水雾的接触时间,废气中残留的水蒸气也可在缓慢的气体流速中在缓冲装置9处冷凝,有效保证冷凝效果,缓冲装置9处的冷凝水从漏水孔16漏下,水流中携带的固体颗粒可通过滤网10过滤,同时与水雾接触的气体上腾从出气管13排出进入下一步处理程序。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技术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黄磷炉冷凝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黄磷炉冷凝塔主要包括冷凝塔本体、支脚、滑轮、进气管、分散口、左进水管、右进水管、大流量喷头、缓冲装置、滤网、上出水管、下出水管、出气管,所述冷凝塔本体为圆柱体结构,支脚设置在冷凝塔本体底部,滑轮设置在支脚底部,所述进气管设置在冷凝塔顶部,所述分散口设置在进气管底部,左进水管设置在冷凝塔本体左侧,右进水管设置在冷凝塔本体右侧,所述大流量喷头与左进水管连接,所述缓冲装置设置在冷凝塔本体内部,滤网设置在冷凝塔本体内部,位于缓冲装置下方,所述滤网上方设置有上出水管,滤网下方设置有下出水管,所述出气管设置在缓冲装置上方,所述缓冲装置有底板及挡板组成,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漏水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磷炉冷凝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黄磷炉冷凝塔主要包括冷凝塔本体、支脚、滑轮、进气管、分散口、左进水管、右进水管、大流量喷头、缓冲装置、滤网、上出水管、下出水管、出气管,所述冷凝塔本体为圆柱体结构,支脚设置在冷凝塔本体底部,滑轮设置在支脚底部,所述进气管设置在冷凝塔顶部,所述分散口设置在进气管底部,左进水管设置在冷凝塔本体左侧,右进水管设置在冷凝塔本体右侧,所述大流量喷头与左进水管连接,所述缓冲装置设置在冷凝塔本体内部,滤网设置在冷凝塔本体内部,位于缓冲装置下方,所述滤网上方设置有上出水管,滤网下方设置有下出水管,所述出气管设置在缓冲装置上方,所述缓冲装置有底板及挡板组成,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漏水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煜翁敏王慰慈方星彭月秋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霖启化工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