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箱拉丝机自动收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2157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箱拉丝机自动收线装置,机架设有收线机构,收线机构下方设有升降机构,收线机构一侧设有排线机构,机架一侧设有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平行设置,第一输送带设置在升降机构上方,第二输送带设置在升降机构下方,升降机构上方设有收线机构;收线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气缸,第一气缸与限位块连接,限位块与第一电机转轴同轴设置;绕线机构包括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第一机械手一端连接有夹爪,第一机械手另一端与第三电机连接,第二机械手与第三气缸连接,第三气缸与刀片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自动化程度高,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设备生产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箱拉丝机自动收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箱拉丝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箱拉丝机自动收线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金属制品行业的发展,高速、高效、低成本、工艺适应性强已经成为生产企业的追求目标。拉丝机是一种在机械制造、五金加工、石油化工、电线电缆等行业中广泛应用的机械设备,其用于将线材或棒材进行拉拔处理,使线材或棒材的直径、圆度、内部金相结构、表面光洁度和矫直度都达到标准件等金属制品生产需要的原料处理要求。因此拉丝机对线材或棒材的预处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标准件、等金属制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成品钢丝收线装置是拉丝机中的重要部分,钢丝经过水箱拉丝机的拉拔之后,要精密均匀地缠绕在工字轮上,以便进行后续的钢丝生产,因此收排线是钢丝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水箱拉丝机用收线机上下工字轮一般采用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采用全自动化收线机后,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生产效率提高一倍以上。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箱拉丝机自动收线装置,包括机架、输送机构、升降机构、排线机构、绕线机构、收线机构和控制器,所述输送机构、升降机构、排线机构、绕线机构、收线机构和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机架设有所述收线机构,所述收线机构下方设有升降机构,所述收线机构一侧设有排线机构,所述机架一侧设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输送带设置在升降机构上方,所述第二输送带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下方;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托盘,所述托盘一端与机架连接,所述托盘另一端两侧与分别与一个圆筒气缸连接,所述升降机构上方设有收线机构;所述收线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与限位块连接,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一电机转轴同轴设置;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所述第一机械手一端连接有夹爪,所述第一机械手另一端与第三电机连接;所述第二机械手与第三气缸连接,所述第三气缸与刀片连接;所述排线机构包括第二电机、丝杠和两个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丝杠连接,所述丝杠上设有所述滑块,所述滑块上设有第二气缸和导线轮,所述第二气缸与移动板连接,所述移动板两端分别与一个位移传感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导线轮与滑块通过第一轴承连接,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一限位块通过第二轴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机械手呈L型。进一步地,所述托盘为弧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都设有输送板,所述输送板设有圆弧形凹槽。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排线机构的两个位移传感器克服边缘位置检测装置的不足,具有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通过绕线机构可以实现,金属线自动绕线至工字轮和工字轮绕线满金属线时候的剪断;收线机构的第一电机和第一气缸将工字轮固定,结构简单,固定方便,限位块呈圆柱状,与工字轮间隙配合;升降机构将工字轮升上去时,工字轮与第一电机同轴,方便固定,结构简单,本专利技术自动化程度高,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设备生产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水箱拉丝机自动收线装置,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水箱拉丝机自动收线装置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水箱拉丝机自动收线装置侧视图;图3为绕线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输送板俯视图;图5为输送板截面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如下:1-机架;2-升降机构;3-收线机构;5-排线机构;21-托盘;22-圆筒气缸;31-第一电机;32-第一气缸;33-限位块;41-第一机械手;42-夹爪;43-第三电机;44-第二机械手;45-第三气缸;46-刀片;51-第二电机;52-丝杆;53-位移传感器;54-滑块;55-第二气缸;56-导线轮;57-移动板;61-第一输送带;62-第二输送带;63-输送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水箱拉丝机自动收线装置,包括机架1、输送机构、升降机构2、排线机构5、绕线机构、收线机构3和控制器,所述输送机构、升降机构2、排线机构5、绕线机构、收线机构3和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机架1设有所述收线机构3,所述收线机构3下方设有升降机构2,所述收线机构3一侧设有排线机构5,所述机架1一侧设有输送机构;具体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带61和第二输送带62,所述第一输送带61和所述第二输送带6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输送带61设置在升降机构2上方,所述第二输送带62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2下方;第一输送带61将空工字轮输送到升降机构2位,然后第一输送带再次转动,空工字轮掉落至升降机构2上,或升降机构2上绕线工字轮掉落至第二输送带62运走。优选地,所述第一输送带61和所述第二输送带62都设有输送板63,所述第一输送带61和所述第二输送带62的输送板63均匀设置,所述输送板63设有圆弧形凹槽,方便工字轮在输送板63站立,防止工字轮移动。具体的,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托盘21,所述托盘21一端与机架1铰接,所述托盘21另一端两侧与分别与一个圆筒气缸22连接,圆筒气缸22出气,托盘21旋转上升,空工字轮上升,所述升降机构2上方设有收线机构3,空工字轮上升至收线机构3。优选的,所述托盘21为弧形,防止工字轮上升过程中,工字轮滑落。具体的,所述收线机构3包括第一电机31和第一气缸32,所述第一气缸32与限位块33连接,所述限位块33与所述第一电机31转轴同轴设置,空工字轮上升至收线机构3,第一气缸32吸气,将工字轮固定在第一电机31与第一气缸32之间,限位块33防止工字轮滑落,方便工字轮固定。优选地,所述第一气缸32与所述第一限位块33通过第二轴承连接,防止第一电机31转动影响第一气缸32工作。具体地,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第一机械手41和第二机械手44,所述第一机械手41一端连接有夹爪42,所述第一机械手41另一端与第三电机43连接;第一机械手41夹爪42夹住金属线,绕工字轮旋转,待金属线在工字轮上固定,第一机械手41停止工作,第一电机31带动工字轮旋转绕线,所述第二机械手44与第三气缸45连接,所述第三气缸45与刀片46连接,用于剪断工字轮与夹爪42之间线条。优选地,所述第一机械手41呈L型,方便夹爪42绕工字轮转动。具体地,所述排线机构5包括第二电机51、丝杠52和两个位移传感器53,所述第二电机51与所述丝杠52连接,所述丝杠52上设有所述滑块54,所述滑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箱拉丝机自动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输送机构、升降机构、排线机构、绕线机构、收线机构和控制器,所述输送机构、升降机构、排线机构、绕线机构、收线机构和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机架设有所述收线机构,所述收线机构下方设有升降机构,所述收线机构一侧设有排线机构,所述机架一侧设有输送机构;/n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输送带设置在升降机构上方,所述第二输送带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下方;/n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托盘,所述托盘一端与机架连接,所述托盘另一端两侧与分别与一个圆筒气缸连接,所述升降机构上方设有收线机构;/n所述收线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与限位块连接,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一电机转轴同轴设置;/n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所述第一机械手一端连接有夹爪,所述第一机械手另一端与第三电机连接;所述第二机械手与第三气缸连接,所述第三气缸与刀片连接;/n所述排线机构包括第二电机、丝杠和两个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丝杠连接,所述丝杠上设有所述滑块,所述滑块上设有第二气缸和导线轮,所述第二气缸与移动板连接,所述移动板两端分别与一个位移传感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箱拉丝机自动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输送机构、升降机构、排线机构、绕线机构、收线机构和控制器,所述输送机构、升降机构、排线机构、绕线机构、收线机构和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机架设有所述收线机构,所述收线机构下方设有升降机构,所述收线机构一侧设有排线机构,所述机架一侧设有输送机构;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输送带设置在升降机构上方,所述第二输送带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下方;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托盘,所述托盘一端与机架连接,所述托盘另一端两侧与分别与一个圆筒气缸连接,所述升降机构上方设有收线机构;
所述收线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与限位块连接,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一电机转轴同轴设置;
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所述第一机械手一端连接有夹爪,所述第一机械手另一端与第三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礼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欣宏泰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