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秦莹专利>正文

一种唾液腺导管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2104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唾液腺导管支架,气体进口端,所述气体进口端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气体控制器,所述气体控制器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密封管,所述密封管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扩充端,所述扩充端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引导头,所述扩充端的另一端外表面设置有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药物释放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唾液腺导管支架不仅可以支撑主导管,方便检查唾液腺腺体,还可以释放抗炎药物,以及相关的营养药物,并且支架主体有良好的结构相容性,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弹性和可塑性,实用性能较高,有利于治疗使用,带来了巨大的使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唾液腺导管支架
本技术涉及导管支架
,尤其涉及一种唾液腺导管支架。
技术介绍
当前口腔颌面外科治疗唾液腺系统慢性炎性疾病一般有三种治疗方法:第一是保守治疗,第二是手术治疗第三就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内镜技术,保守治疗及临床上采取抗生素治疗,配合食物及药物刺激腺体分泌,从而缓解症状,而手术治疗常以牺牲腺体功能为代价,并且存在损伤面部神经等并发症,在内镜手术后,导管壁会增生,从而可能引起导管壁的再次黏连,为了避免术后狭窄,应放置临时的导管作为支架,起到暂时性扩张和冲洗作用,在涎腺导管内植入的支架均为聚乙烯材料制成,由于材料本身的特质(缺乏弹性,与导管壁不密合,舒适性差),使其适应证受到一定限制,而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存在一定的缺陷,临床上,一般使用硬膜外麻醉管作为临时的导管支架,但是该管无法长期放置,本身作为异物,生物相容性差,可能引起周围组织炎症,易形成再次堵塞。传统的导管支架结构相容性较差,容易受到本身材质影响,并且会引起炎症和免疫排斥反应,不利于使用,同时表面相容性,表面光滑,表层不能涂抹缓释药物,药物不具有抗菌或抑菌作用,并且支架置入人体内后没有适度的膨胀作用,不能扩张狭窄的导管,不能缓解阻塞症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唾液腺导管支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唾液腺导管支架,包括气体进口端,所述气体进口端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气体控制器,所述气体控制器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密封管,所述密封管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扩充端,所述扩充端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引导头,所述扩充端的另一端外表面设置有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药物释放孔,所述支架主体的内壁设置有药物涂层,所述扩充端的一端内表面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的内部设置有气体密封舱,所述气体密封舱的一端内表面设置有气体导管。进一步设计,所述支架主体与药物释放孔之间设置有凹槽,所述支架主体的外壁通过凹槽与药物释放孔的外壁固定连接。进一步设计,所述药物涂层与支架主体之间设置有生物胶水,所述药物涂层的上端外表面通过生物胶水与支架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进一步设计,所述气囊与气体密封舱之间设置有卡槽,所述气囊的内壁通过卡槽与气体密封舱的外壁固定连接。进一步设计,所述气体进口端与气体控制器之间设置有固定螺丝,所述气体进口端的一端外表面通过固定螺丝与气体控制器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进一步设计,所述气囊与支架主体之间设置有固定槽,所述气囊的上端外表面通过固定槽与支架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唾液腺导管支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的支架主体可以使治疗效果更好,由于支架主体具有良好的结构相容性,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弹性和可塑性,能保持稳定的三维立体结构,海绵状或纤维网状三维支架应具有互相连通的孔结构与高的孔隙率,孔径大小适当,有利于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扩散,可以有效的防止炎症和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2、通过设置的药物涂层可以有效的释放抗炎药物,以及相关的营养药物,辅助支架主体进行工作,避免产生炎症,同时还可以在表面缓释化痰药物,便于溶解粘液栓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后期恢复。3、通过设置的气囊可以将支架主体撑起,从而支撑主导管狭窄部位,便于腺体内分泌物及炎性物质排除,患者唾液腺肿胀及疼痛,通过控制气体控制器控制气体输入的数量保证支架主体以合适的姿势撑起导管,便于后续的治疗。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扩终端的剖视图。图3为本图1中的支架主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气囊结构示意图。图中:1、气体进口端;2、气体控制器;3、密封管;4、导管;5、引导头;6、扩充端;7、药物释放孔;8、气囊;9、气体密封舱;10、气体导管;11、药物涂层;12、支架主体。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4,一种唾液腺导管支架,包括气体进口端1,气体进口端1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气体控制器2,气体控制器2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密封管3,密封管3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导管4,导管4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扩充端6,扩充端6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引导头5,扩充端6的另一端外表面设置有支架主体12,支架主体1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药物释放孔7,支架主体12的内壁设置有药物涂层11,扩充端6的一端内表面设置有气囊8,气囊8的内部设置有气体密封舱9,气体密封舱9的一端内表面设置有气体导管10。所述的支架主体12与药物释放孔7之间设置有凹槽,支架主体12的外壁通过凹槽与药物释放孔7的外壁固定连接,药物释放孔7可以释放预存的药物,减少炎症的发生。所述的药物涂层11与支架主体12之间设置有生物胶水,药物涂层11的上端外表面通过生物胶水与支架主体12的内壁固定连接,药物涂层11的药物可以涂抹缓释药物,使支架主体12具有抗菌或者抑菌作用。所述的气囊8与气体密封舱9之间设置有卡槽,气囊8的内壁通过卡槽与气体密封舱9的外壁固定连接,气体密封舱9是保护气囊8的重要部件,防止气压过大撑坏唾液腺导管。所述的气体进口端1与气体控制器2之间设置有固定螺丝,气体进口端1的一端外表面通过固定螺丝与气体控制器2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气体控制器2可以调节进入气囊8内部的气体数量,保证支架主体12撑起时的合理性。所述的气囊8与支架主体12之间设置有固定槽,气囊8的上端外表面通过固定槽与支架主体12的内壁固定连接,气囊8是撑起支架的必要构件,通过气囊8的膨胀使得支架主体12以合适的姿势撑起唾液腺导管。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支架主体12可以使治疗效果更好,由于支架主体12具有良好的结构相容性,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弹性和可塑性,能保持稳定的三维立体结构,海绵状或纤维网状三维支架应具有互相连通的孔结构与高的孔隙率,孔径大小适当,有利于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扩散,可以有效的防止炎症和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同时设置的药物涂层11可以有效的释放抗炎药物,以及相关的营养药物,辅助支架主体12进行工作,避免产生炎症,同时还可以在表面缓释化痰药物,便于溶解粘液栓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气囊8可以将支架主体12撑起,从而支撑主导管狭窄部位,便于腺体内分泌物及炎性物质排除,患者唾液腺肿胀及疼痛,通过控制气体控制器2控制气体输入的数量保证支架主体12以合适的姿势撑起导管,便于后续的治疗。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唾液腺导管支架,包括气体进口端(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进口端(1)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气体控制器(2),所述气体控制器(2)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密封管(3),所述密封管(3)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导管(4),所述导管(4)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扩充端(6),所述扩充端(6)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引导头(5),所述扩充端(6)的另一端外表面设置有支架主体(12),所述支架主体(1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药物释放孔(7),所述支架主体(12)的内壁设置有药物涂层(11),所述扩充端(6)的一端内表面设置有气囊(8),所述气囊(8)的内部设置有气体密封舱(9),所述气体密封舱(9)的一端内表面设置有气体导管(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唾液腺导管支架,包括气体进口端(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进口端(1)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气体控制器(2),所述气体控制器(2)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密封管(3),所述密封管(3)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导管(4),所述导管(4)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扩充端(6),所述扩充端(6)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引导头(5),所述扩充端(6)的另一端外表面设置有支架主体(12),所述支架主体(1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药物释放孔(7),所述支架主体(12)的内壁设置有药物涂层(11),所述扩充端(6)的一端内表面设置有气囊(8),所述气囊(8)的内部设置有气体密封舱(9),所述气体密封舱(9)的一端内表面设置有气体导管(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唾液腺导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2)与药物释放孔(7)之间设置有凹槽,所述支架主体(12)的外壁通过凹槽与药物释放孔(7)的外壁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莹孙晋虎蒋海涛丁志江郑纪伟
申请(专利权)人:秦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