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用矫味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71893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药用矫味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环糊精9‑12份、壳聚糖6‑8份、柠檬酸10‑15份、维生素C 5‑10份、甜味剂30‑40份;所述的中药矫味剂的制备方法为:将环糊精与柠檬酸溶于水中,在催化剂次亚磷酸钠作用下,于110‑130℃下反应3‑5h得柠檬酸改性环糊精,柠檬酸改性环糊精溶于水中,加入壳聚糖,加热至60‑80℃反应30‑50min,喷雾干燥得环糊精交联壳聚糖纳米颗粒,加入维生素C和甜味剂得中药用矫味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中药矫味剂可直接加入到中药汤剂或颗粒冲泡液体中,形成的环糊精‑壳聚糖结构能够对苦味物质形成包裹和吸附,矫味效果好,且矫味剂的使用量可根据个人口味添加,使用方便,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用矫味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制剂中矫味
,具体涉及一种中药用矫味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中药历史悠久,疗效显著,但不管是传统的汤剂还是颗粒剂大多具有苦味,味苦是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重要原因。苦味中药在常用中药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寒凉药中苦味的中药占比64.8%,在温热和平性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2.7%和38.7%。作为味觉感受,苦很难让人接受,甚至达到一种味觉逆反。尤其是近年口崩片、分散片、速溶片等研发高潮的兴起,使得传统中药制剂中应用苦矫味剂技术十分必要。添加矫味剂掩盖药物苦味的原理主要是依据其它感觉如甜觉、嗅觉在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与苦觉产生的神经冲动在中枢综合后可混淆大脑味觉,从而淡化苦味。中药苦味物质大致可分为生物碱类、萜类、黄酮类三类,目前,绝大多数中药制剂是通过添加甜味剂来达到矫味剂。但甜味剂仅能够中和部分苦味,大部分得腥味或涩味无法中和,而且加入过量的甜味剂,还会影响中药药效的发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制剂工艺和技术应用于中药掩味领域并发挥了显著效果,如微囊化、固体分散体、树脂吸附技术、分子包含技术等。其中,微囊、微球化是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为囊膜或成球材料,将药物作囊心物包裹或分散在成球材料中,从而阻断或减少药物与味蕾的接触或接触机会,从而掩盖药物的苦味,但目前此技术缺乏简单的适用于所有囊心物的包裹方法,技术条件难掌握,不能连续生产;药物释放不稳定;树脂吸附技术研究较少,可用于药用的离子交换树脂材料也较少。分子包含技术是指将药物包裹在环糊精等主分子的空腔中,可以减少药物与味蕾的接触,达到矫味的目的,但因为分子包含技术中环糊精等用量较大,通常与药物的比例在1:1以上,而且仅适用于低分子量的固体制剂,无法对液体中药进行矫味,且一般用矫味剂β-环糊精在作为添加剂作为食品或药品使用时是有限制的,世界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规定上限摄取量为5mg/kg/日;欧盟规定的上限为食品重量的0.1%,受限于环糊精的包裹效果和添加量,无法大规模的使用。综上所述,研发一种矫味效果好,使用方便且可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中药矫味剂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环糊精类矫味剂适用范围窄,环糊精使用量大,难以推广和应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药用矫味剂及其制备方法,矫味剂矫味效果好,且环糊精用量小,符合食品药品标准,且使用方便,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中药用矫味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环糊精9-12份、壳聚糖6-8份、柠檬酸10-15份、维生素C5-10份、甜味剂30-40份。进一步地,所述的甜味剂为低聚半乳糖、结晶果糖、水苏糖、三氯蔗糖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地,所述的环糊精为α-环糊精、β-环糊精和γ-环糊精的一种以上。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中药用矫味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环糊精与柠檬酸溶于水中,在催化剂次亚磷酸钠作用下,于110-130℃下反应3-5h,洗涤沉淀得柠檬酸改性环糊精;(2)将柠檬酸改性环糊精溶于水中,然后加入壳聚糖,加热至60-80℃反应30-50min,反应液经喷雾干燥得环糊精交联壳聚糖纳米颗粒;(3)向环糊精交联壳聚糖纳米颗粒中加入维生素C和甜味剂,混合均匀得中药用矫味剂。进一步地,所述催化剂次亚磷酸钠与柠檬酸的质量比为5-8:1。进一步地,步骤(2)中柠檬酸改性环糊精水溶液中柠檬酸改性环糊精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10%。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的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100~120°C、雾化器转速22000~25000r/min、进料流量30~40ml/min、出粉水分含量为4~6%。壳聚糖是自然界中唯一的氨基弱碱性多糖,广泛存在于海洋蟹壳和菌类细胞壁等。壳聚糖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活性,广泛应用在药物释放载体、组织工程支架、可降解骨植入材料和组织修复敷料等领域,壳聚糖分子链上富含羟基、氨基,可与中药中(生物碱类、萜类、黄酮类)的氢键、范德华力以及离子键结合,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柠檬酸的羧基可与环糊精上C6-OH成酯键,也可以与壳聚糖上的-NH2成酰胺键,β-环糊精接枝大量柠檬酸,存在酯键交联,增加环糊精水溶性,产物(柠檬酸改性β-环糊精)分子结构中富含羧基。柠檬酸实现了将环糊精与柠檬酸的交联,交联后的环糊精-壳聚糖不仅对苦味物质的包裹和吸附,二者的协同作用使得矫味效果明显提升,而且降低了环糊精的使用量。结晶果糖是糖类中化学活性最高的糖,天然存在于蜂蜜及菊芋、菊苣等菊科植物中。果糖甜度高,有水果香味,热值低,在体内代谢比葡萄糖快,易被机体吸收利用,且不依赖胰岛素,对血糖影响小,适用于葡萄糖代谢及肝功能不全的患者补充能量;水苏糖为功能性低聚糖类,不存在任何依赖性。对人体胃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群有着极明显的增殖作用,能迅速改善人体消化道内环境,调节微生态菌群平衡;低聚半乳糖是一种来源于动物乳汁中的非人工合成的低聚糖,它具有低聚糖的一般特性,具有很好的双歧杆菌增殖活性,是一种优质的益生元。在国际公认的三大益生元中,低聚半乳糖是唯一存在于母乳中并且能够同时被人体肠内8大有益菌所利用的低聚糖,被誉为“黄金益生元”;三氯蔗糖:是一种甜味剂,在人体内不参与代谢,不被人体吸收,热量值为零,可供肥胖、心血管病和糖尿病患者食用。另外,三氯蔗糖不被龋齿病菌利用,不会引起龋齿,也不会提高血糖和胰岛素浓度。是一种适合消费者健康要求的甜味剂。维生素C是人体需要量最大的一种维生素,可以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预防心血管疾病;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防止关节痛、腰腿痛;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制备的中药矫味剂可直接加入到中药汤剂或颗粒冲泡液体中,形成的环糊精-壳聚糖结构能够对苦味物质形成包裹和吸附,矫味效果好,且矫味剂的使用量可根据个人口味添加,使用方便,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2)本专利中环糊精得使用量小,交联后的环糊精和壳聚糖可以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不仅可以实现对苦味得包含和吸附,而且吸附后的中药有效成分可以在体内缓慢释放药效;(3)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矫味剂不仅可以消除各种苦味、涩味,改善中药口感的同时减小中药对肠胃的刺激,促进药效得发挥。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优点,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限制。实施例1(1)将10.28gβ-环糊精与12.13g柠檬酸溶于15mL水中,在2.07g催化剂次亚磷酸钠作用下,120℃下反应4h,得到柠檬酸改性环糊精;(2)将柠檬酸改性环糊精溶于去离子水中(柠檬酸改性环糊精得浓度为8wt%),然后加入7.2g壳聚糖,加热至65℃反应40mi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药用矫味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环糊精9-12份、壳聚糖6-8份、柠檬酸10-15份、维生素C 5-10份、甜味剂30-4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用矫味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环糊精9-12份、壳聚糖6-8份、柠檬酸10-15份、维生素C5-10份、甜味剂30-4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用矫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甜味剂为低聚半乳糖、结晶果糖、水苏糖、三氯蔗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用矫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糊精为α-环糊精、β-环糊精和γ-环糊精的一种以上。


4.一种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用矫味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环糊精与柠檬酸溶于水中,在催化剂次亚磷酸钠作用下,于110-130℃下反应3-5h,洗涤沉淀得柠檬酸改性环糊精;
(2)将柠檬酸改性环糊精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慈诺中医药科技山东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