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暨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近红外II区激光控释药物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771889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一氧化氮/烷基自由基协同抗肿瘤作用的近红外II区激光控释药物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食品、医药技术领域。近红外II区控释药物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包括:(1)预热的磷脂溶液和脂肪酸混合溶液;(2)制备IR‑1061溶液、NO供体溶液和前体药物溶液的脂肪酸混合溶液中,再加入预热的磷脂溶液中,得到浑浊溶液;升温,过滤,洗涤,即得纳米脂质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同时储存NO和烷基自由基,并对近红外II区响应精准释放NO和烷基自由基的多功能纳米脂质体;该纳米脂质体粒径均一,响应敏感,生物相容性良好,抗肿瘤效果明显,在抗肿瘤方面显示出重要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红外II区激光控释药物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医药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一氧化氮/烷基自由基协同抗肿瘤作用的近红外II区激光控释药物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一氧化氮(NO)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细胞信号分子,在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中均具有调节功能。近年来,由于其绿色安全、低毒副作用、不易产生耐药性及治疗的高效性等优势,在肿瘤治疗研究领域受到极大关注,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NO供体在生理条件下存在难储存、易释放和易被清除等缺陷,极大限制了其在临床医学上的转化应用。因此,NO的高效递送和生物体内的可控释放,成为提高其治疗效果的关键。目前,已有多种纳米材料被设计合成用于NO的递送和可控释放研究。这些纳米体系能够利用外源性或内源性的刺激条件(紫外光、近红外光、X-射线、超声、pH、GSH及H2O2等)实现NO的控释。其中,近红外激光(NIR)触发的NO释放,是一个简便、有效且易实现临床转化应用的方式。然而,目前大多数激光控释NO纳米体系用的是近红外I区(600nm-900nm)激光,虽然I区激光具有一定的生物安全性,但其组织穿透深度有限,且对正常组织也还会有一定程度的损伤。相比之下,近红外II区(>900nm)激光具有更好的穿透深及灵敏度,能够透过正常组织且不造成伤害,并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开发具有近红外II激光控释NO的纳米材料将更有利于推动NO纳米体系在临床医学的转化应用。此外,NO疗法虽在肿瘤治疗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单一的NO疗法的还不能完全抑制肿瘤。近年来,基于自由基(单线态氧、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等)的治疗方法也被广泛用于肿瘤的治疗研究。然而,上述自由基的产生除了借助于适当的物理响应性刺激,在形成过程中还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而这容易加重肿瘤的乏氧环境,使肿瘤细胞的抵抗性增强,从而不利于其肿瘤的持续、有效治疗。最新的研究发现,烷基自由基不同于常规的自由基,是一种非氧依赖的自由基。烷基自由基可在热刺激条件下由前体物质如2'2-氮杂双(2-咪唑啉)二盐酸盐(AIPH)产生,该分解过程不需要氧气。该过程产生的烷基自由可以直接氧化细胞成分,继而诱导细胞凋亡,达到有效抗肿瘤的效果。因此,基于烷基自由基的治疗方法是一种更能适应肿瘤乏氧微环境、更为有效的抗肿瘤方法。与光控NO释放纳米体系一样,目前烷基自由基的控制释放基本都由近红外I区激光所激发,仍然存在组织穿透深度有限,且对正常组织也还会有一定程度的损伤的问题,因此,开发近红外II激光控释烷基自由基的纳米体系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在纳米医学领域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临床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具有一氧化氮/烷基自由基协同抗肿瘤作用的近红外II区激光控释药物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具有一氧化氮/烷基自由基协同抗肿瘤作用的近红外II区激光控释药物纳米脂质体。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具有一氧化氮/烷基自由基协同抗肿瘤作用的近红外II区激光控释药物纳米脂质体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近红外II区激光控释药物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卵磷脂和DSPE-PEG-C(RGDyk)溶解于乙醇水溶液中,然后搅拌均匀,预热,得到预热的磷脂溶液;将月桂酸和硬脂酸以质量比4:1溶于有机溶剂中,使其充分溶解,得到脂肪酸混合溶液;(2)将近红外II区荧光染料IR-1061溶解到有机溶液中,得到IR-1061溶液;将NO供体溶解到有机溶剂中,得到NO供体溶液;将烷基自由基的前体药物溶解到有机溶剂溶液中,得到前体药物溶液;分别将上述IR-1061溶液、NO供体溶液和前体药物溶液依次加入到步骤(1)得到的脂肪酸混合溶液中,轻轻摇晃,使其混合均匀,即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逐滴添加到步骤(1)得到的预热的磷脂溶液中,涡旋,冷却,得到浑浊溶液;将浑浊溶液取出并升温至环境温度,过滤,取滤液离心去除未包裹的分子和有机溶剂,洗涤,即得具有一氧化氮/烷基自由基协同抗肿瘤作用的近红外II区激光控释药物纳米脂质体。步骤(1)中所述的卵磷脂和DSPE-PEG-C(RGDyk)按质量比为2~6:1混合。步骤(1)中所述的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含量为0~4%(v/v)。步骤(1)中所述的卵磷脂与乙醇水溶液优选按质量(mg)体积(mL)比为0.5~2:1。步骤(1)中所述的搅拌的转速为100~600rpm,时间为10~30min。步骤(1)中所述的预热的温度优选为40~60℃。步骤(1)中所述的预热优选在水浴锅中进行。步骤(1)中所述的预热的磷脂溶液中卵磷脂的浓度优选为0.5~2mg/mL。步骤(1)中所述的月桂酸与有机溶剂按质量(mg)体积(mL)比0.8~4.8:1计算。步骤(1)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优选包括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甲醇、异丙醇、乙二醇、四氢呋喃和二甲基亚砜(DMSO)中的至少一种。步骤(1)中所述的脂肪酸混合溶液中脂肪酸的含量优选为2~6mg/mL。步骤(2)中所述的IR-1061溶液中近红外II区荧光染料IR-1061的浓度为1~9mg/mL;进一步优选为1~5mg/mL;更优选为3mg/mL。步骤(2)中所述的NO供体优选包括N,N′-二-仲丁基-N,N′-二硝基-1,4-苯二胺(BNN6)、N-亚硝胺、金属-NO络合物、鲁辛黑盐(RBS)和双N-亚硝基化合物(BNNs)中的至少一种。步骤(2)中所述的NO供体溶液中NO供体的浓度为3~9mg/mL;进一步优选为3~8mg/mL;更优选为3mg/mL。步骤(2)中所述的烷基自由基的前体药物优选包括2,2'-氮杂双(2-咪唑啉)二盐酸盐(AIPH)。步骤(2)中所述的前体药物溶液中烷基自由基的前体药物的浓度为3~9mg/mL;进一步优选为3~8mg/mL;更优选为3mg/mL。步骤(2)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优选包括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甲醇、异丙醇、乙二醇、四氢呋喃和二甲基亚砜(DMSO)中的至少一种。步骤(2)中所述的IR-1061溶液、NO供体溶液、前体药物溶液和脂肪酸混合溶液优选按体积比1~3:1~3:1~3:6~12计算。步骤(2)中所述的混合溶液与预热的磷脂溶液按体积比0.9:3~6计算。步骤(2)中所述的涡旋的时间优选为1~5min;更优选为2min。步骤(2)中所述的冷却优选为在冰水中冷却。步骤(2)中所述的冷却的时间优选为1~5min。步骤(2)中所述的升温优选为加热升温。步骤(2)中所述的过滤优选为用醋酸纤维素膜过滤;更优选为用0.22μm的醋酸纤维素膜过滤。步骤(2)中所述的离心优选为通过超滤离心管离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近红外II区激光控释药物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将卵磷脂和DSPE-PEG-C(RGDyk)溶解于乙醇水溶液中,然后搅拌均匀,预热,得到预热的磷脂溶液;将月桂酸和硬脂酸以质量比4:1溶于有机溶剂中,使其充分溶解,得到脂肪酸混合溶液;/n(2)将近红外II区荧光染料IR-1061溶解到有机溶液中,得到IR-1061溶液;将NO供体溶解到有机溶剂中,得到NO供体溶液;将烷基自由基的前体药物溶解到有机溶剂溶液中,得到前体药物溶液;分别将上述IR-1061溶液、NO供体溶液和前体药物溶液依次加入到步骤(1)得到的脂肪酸混合溶液中,轻轻摇晃,使其混合均匀,即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逐滴添加到步骤(1)得到的预热的磷脂溶液中,涡旋,冷却,得到浑浊溶液;将浑浊溶液取出并升温至环境温度,过滤,取滤液离心去除未包裹的分子和有机溶剂,洗涤,即得具有一氧化氮/烷基自由基协同抗肿瘤作用的近红外II区激光控释药物纳米脂质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红外II区激光控释药物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卵磷脂和DSPE-PEG-C(RGDyk)溶解于乙醇水溶液中,然后搅拌均匀,预热,得到预热的磷脂溶液;将月桂酸和硬脂酸以质量比4:1溶于有机溶剂中,使其充分溶解,得到脂肪酸混合溶液;
(2)将近红外II区荧光染料IR-1061溶解到有机溶液中,得到IR-1061溶液;将NO供体溶解到有机溶剂中,得到NO供体溶液;将烷基自由基的前体药物溶解到有机溶剂溶液中,得到前体药物溶液;分别将上述IR-1061溶液、NO供体溶液和前体药物溶液依次加入到步骤(1)得到的脂肪酸混合溶液中,轻轻摇晃,使其混合均匀,即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逐滴添加到步骤(1)得到的预热的磷脂溶液中,涡旋,冷却,得到浑浊溶液;将浑浊溶液取出并升温至环境温度,过滤,取滤液离心去除未包裹的分子和有机溶剂,洗涤,即得具有一氧化氮/烷基自由基协同抗肿瘤作用的近红外II区激光控释药物纳米脂质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卵磷脂和DSPE-PEG-C(RGDyk)按质量比为2~6:1混合;
步骤(1)中所述的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含量为0~4%v/v;
步骤(1)中所述的卵磷脂与乙醇水溶液按质量mg体积mL比为0.5~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搅拌的转速为100~600rpm,时间为10~30min;
步骤(1)中所述的预热的温度为40~60℃;
步骤(1)中所述的预热在水浴锅中进行;
步骤(1)中所述的预热的磷脂溶液中卵磷脂的浓度为0.5~2mg/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月桂酸与有机溶剂按质量mg体积mL比0.8~4.8:1计算;
步骤(1)中所述的有机溶剂包括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甲醇、异丙醇、乙二醇、四氢呋喃和二甲基亚砜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1)中所述的脂肪酸混合溶液中脂肪酸的含量为2~6mg/m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思明吴微微薛巍杨艳黄亚东白德发
申请(专利权)人:暨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